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鄉村振興理論篇

第一章 鄉村振興的提出與戰略意義

一、鄉村振興的提出

自我國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到“十四五”初期,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可分為戰略意圖初步提出、政策框架初步搭建、制度體系初步形成三個階段。自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以來,相關政策文件出臺越來越密集,上位指示越來越細化,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標志著實現鄉村振興是關系全局性、長遠性、前瞻性的國家總布局,是國家發展的核心和關鍵,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鄉村振興的戰略意圖初步提出階段。該階段我國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并把該戰略與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并列為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七大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并被寫入黨章,為新時代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重點。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村發展是我國邁向現代化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要鼓勵和扶持農民群眾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庭院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在黨的十九大以后,2018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出臺,對鄉村振興戰略做了更全面的謀劃。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鄉村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到2022年實現特色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初步構建。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助力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分享到更多產業增值收益。

鄉村振興的政策框架初步搭建階段。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2019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發布,提出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順利完成到2020年承諾的農村改革發展目標任務。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精心選擇產業項目,確保成功率和可持續發展;要把群眾受益擺在突出位置,從產業扶持、金融信貸、農業保險等方面出臺政策,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2020年7月,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對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提出了具體任務要求。

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要以改革為動力,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強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鄉村振興框架的搭建,有助于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增加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建立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加快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鄉村振興的制度體系初步形成階段。自鄉村振興戰略啟動落實后,該戰略的要求逐漸明確,即實現鄉村振興發展要全面實現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進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發布,提出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3月,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出臺《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近期“三農”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的通知》。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其目的為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向重點鄉村持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的意見》,提出健全常態化駐村工作機制,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和干部人才支持。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正式實施,其把黨和國家支持與促進鄉村振興的各項決策部署及行之有效的政策舉措、基層實踐創造的好做法、好經驗上升為法律規范,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我國的鄉村振興戰略將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第二步,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第三步,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2020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提出設立過渡期,脫貧地區要做好過渡期內領導體制、工作體系、發展規劃、政策舉措、考核機制等有效銜接,以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為重點轉向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我國未來兩三年的工作重心或主要方向在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守住防范系統性返貧的底線,為實現鄉村振興的第二步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國中央出臺的鄉村振興有關政策文件見表1-1。

表1-1 我國中央出臺的鄉村振興有關政策文件

專欄1 中央出臺的涉及脫貧的鄉村振興政策文件重點解讀

1.針對公共服務不足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強調,全面提升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深入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加強農村兒童健康改善和早期教育、學前教育。加快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建立健全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同步整合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推動建立城鄉統籌的基本公共服務經費投入機制,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標準。

2.針對資金供給不足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提出,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整合各類資金,采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充分發揮保險行業優勢,推動農業保險對返貧人口全覆蓋,有效降低返貧人口產業發展風險。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投入保障,繼續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制定落實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考核辦法,確保按規定提高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支持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用于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和鄉村建設行動,制定出臺操作指引,做好高質量項目儲備工作。發揮財政投入引領作用,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撬動金融資本、社會力量參與,重點支持鄉村產業發展。

3.針對內生動力不足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強調,堅持農民主體地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原則,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4.針對幫扶機制不暢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提出,過渡期內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抓緊出臺各項政策完善優化的具體實施辦法。現有幫扶政策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該調整的調整,確保政策連續性。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健全鄉村振興領導體制和工作體系。健全多部門聯動的風險預警、研判和處置機制,實現對農村低收入人口風險點的早發現和早幫扶。完善農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動態調整機制,繼續堅持定點幫扶機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原县| 宜章县| 绥德县| 西宁市| 前郭尔| 土默特右旗| 南通市| 张家口市| 广饶县| 会理县| 广元市| 湖北省| 巴东县| 临桂县| 德钦县| 习水县| 信阳市| 普宁市| 武城县| 南安市| 濮阳县| 山阴县| 宝兴县| 肇庆市| 朝阳县| 嘉善县| 永登县| 隆子县| 张家港市| 棋牌| 渝北区| 兰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二手房| 崇阳县| 嵩明县| 和平区| 新闻| 乌兰察布市| 西宁市| 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