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概況

一、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演變與建設階段劃分

從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提出的背景可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名稱是在發展中不斷變化的,其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的“社會發展綜合試點工作”,迄今已30余年??傮w來說,按照實驗區名稱的變化基本可以勾畫出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發展進程,即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社會發展綜合試點階段(1986—1992年);第二階段為社會發展綜合實驗階段(1992—1997年);第三階段為可持續發展實驗階段(1997—2015年);第四階段為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階段(2015年至今)。

(一)社會發展綜合試點階段

我國最初僅在江蘇省常州市和無錫市華莊鎮圍繞社會事業滯后、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開展小范圍的探索試點工作,試圖依靠科技進步,解決在發展經濟時同步出現的問題。試點工作在促進經濟協調發展上取得了積極成效,完善了一批具有時代氣息,體現科學、合理、適用的社會綜合服務設施;改善了環境,便利了試點區生產和生活;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社會發展意識和主人翁責任感。社會發展綜合試點在調動人的積極性,保證經濟健康發展,緩解人與自然的種種矛盾等方面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獲得了政府的充分肯定。在1989年年底江蘇省常州市召開城鎮社會發展綜合試點工作會議后,華東六省市及廣東省各選定試點開始著手促進社會發展的綜合試驗工作。這一階段可以說是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萌芽階段,主要具有以下三個特征:一是范圍小,僅在少數幾個市鎮進行試點;二是區域窄,僅在改革開放以來東部幾個經濟發展相對較快的省份試點;三是類型少,主要是針對城鎮配套基礎設施落后、鄉鎮企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等問題。

(二)社會發展綜合實驗階段

鑒于社會發展綜合試點工作的成效,1992年我國決定在示范試點的基礎上加大改革力度,由試點到實驗,拓展試驗領域,擴大試驗規模,逐步建立一批“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偟耐七M思路是“主要以縣鎮和大城市的街區為對象。通過實驗,更新觀念,加快改革,建立高效的社會事業管理運行機制;充分依靠科技進步,解決人口、資源、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問題,做好城鎮建設及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勞動就業、社區建設、社會服務、社會保障、社會安全等各項工作,創造良好的生產與生活環境;挖掘蘊藏在社會發展事業中的巨大經濟潛力;提高人民的素質,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社會發展事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1997年年底,全國建有北京市西城區、河北省正定縣、江蘇省無錫市華莊鎮等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28個,主要圍繞社會保障、城鄉矛盾、教育與健康、環境治理與保護等影響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內容進行實驗。這一階段可以說是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蓄能階段,是社會發展綜合試點的擴展版,在范圍、空間、類型上都有突破。

(三)可持續發展實驗階段

1997年年底,“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正式更名為“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伴隨可持續發展戰略、科學發展觀在中國的深入實施,實驗區按照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要求,在實踐中依靠科技創新開展實驗示范,并進行經濟體制和社會事業管理體制改革,以探索不同類型地區的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機制和模式。實驗區在大城市改造、小城鎮建設、社區管理、環境保護及資源可持續利用、資源型城市發展、旅游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保護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積累了豐富經驗。這些成績和經驗的取得為我國不同類型地區實施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示范樣板,起到了引領帶動作用,為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提供了有效嘗試和重要平臺,也為推動《中國21世紀議程》的落實積累了重要經驗,有力支撐了我國參與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中國外交部與聯合國駐華系統共同發布的《中國實施千年發展目標報告(2000—2015年)》指出,中國提前完成了多個千年發展目標,報告將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作為中國推進實施千年發展目標的一條基本經驗進行了介紹。

這一階段的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主要具有以下五個特征:一是建設速度快,特別是2009—2014年,共批準126個實驗區;二是覆蓋面廣,除港澳臺外中國其他所有的省(市、自治區)都建有實驗區;三是區域類型多樣,既有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型、中小城市型、縣域型、鎮域型,也有跨行政區域型;四是實驗內容多樣,實驗區主題基本涵蓋可持續發展的所有領域;五是區域分布仍然不均,主要分布在華東和華中地區,西北地區相對較少。這一階段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無論是在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得到了極大提升,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成為支撐我國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平臺。這一階段也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2008年北京市西城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重慶市北碚區、湖南省資興市、江蘇省江陰市、江蘇省大豐市、山東省日照市、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黑龍江省肇東市、河北省正定縣、安徽省淮南市毛集區、山東省長島縣等13個實驗區被評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

(四)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階段

2015年是《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終止年,在這份協議計劃執行期間,中國推進可持續發展工作成效顯著,得到了國際社會充分認可。2015年9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通過了一份推動世界和平與繁榮、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新議程,即《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新議程范圍廣泛,涉及可持續發展的三個層面——社會、經濟和環境,以及與正義、和平等相關的重要方面,共設立了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169個具體指標,為今后15年明確了可持續發展的努力方向。中國高度重視在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與擔當,此次大會習近平主席參會并鄭重承諾中國將以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己任,團結協作,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事業不斷向前。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明確提出結合《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落實,以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工作為基礎,在2020年前建設10個左右國家創新示范區。為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工作的基礎上,各地積極申報,經過多輪審核遴選,2018年3月和2019年5月,國務院先后批復同意廣東省深圳市、山西省太原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湖南省郴州市、云南省臨滄市、河北省承德市等6個市建設國家創新示范區。各示范區圍繞創新建設方案的總體要求,針對各地發展實際和制約瓶頸,選擇具有區域特色而又有共性的建設主題,制定了詳細的建設規劃與實施方案。

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簡稱“國家創新示范區”)是在國家實驗區建設的基礎上[1],結合當前國內外形勢與矛盾變化應運而生的。對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發展階段,社會基本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拓展開來的諸如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城鄉差距、社會保障等內容也正是制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解決起來困難重重,障礙多,任務極其艱巨,實踐證明改革和創新是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兩大關鍵因素。對外,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引領全球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期望也很高,中國亟須形成一些典型模式、經驗?!吨袊鋵?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明確提出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可持續發展創新樣板,對內為其他地區可持續發展發揮示范帶動效應,對外為其他發展中國家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中國經驗。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解決方案,是負責任的表現,也是提升中國國際形象的有效舉措。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設的標準和代表性等必然要求很高,這就要求國家創新示范區的建設不能廣撒網、全面鋪開,只能選擇少數建設成效突出、可持續發展瓶頸問題代表性強的地區來集中力量重點建設。因此,這一階段是優中選優的過程,是集中打造精品樣板的過程。

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不同發展階段的主要特征見表2-1。

表2-1 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不同發展階段的主要特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泉县| 鄂伦春自治旗| 常宁市| 永济市| 多伦县| 怀远县| 郎溪县| 舒兰市| 陆良县| 思茅市| 贺州市| 凤阳县| 贺兰县| 桃源县| 即墨市| 土默特右旗| 永济市| 吴川市| 南和县| 平乡县| 禹州市| 白水县| 安阳县| 宜丰县| 陕西省| 宁海县| 荔浦县| 工布江达县| 华容县| 临高县| 伊吾县| 奎屯市| 楚雄市| 民丰县| 峨眉山市| 黄大仙区| 佛教| 新源县| 镇远县| 闽侯县| 平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