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碳排放責任的政府政策與兩級供應鏈減排研發的效果
- 魏守道 孫銘
- 977字
- 2024-05-21 15:11:51
三、其他供應鏈減排的研究
在其他供應鏈中,有學者以單個供應商和單個零售商組成的兩級供應鏈為研究對象。楊寬和劉信鈺(2016)比較了零售商主導的分散決策、供應商主導的分散決策和集中決策的效果。結果表明:零售商主導的分散決策下消費者低碳偏好和內外部融資稅率的提高都會增加供應鏈的總利潤,單位碳減排成本和外部投資利率的增加會降低供應鏈的總利潤;供應商主導的分散決策下只有批發價格與內部融資利率相關;集中決策下的利潤隨著消費者低碳偏好的增加而增大,但隨著單位碳減排成本的增加而降低。
也有學者以單個供應商、單個制造商和單個零售商組成的三級供應鏈為研究對象。向小東和李翀(2019)求得了分散決策和集中決策情形下的動態均衡策略和減排量的最優軌跡,運用數值算例及靈敏度分析比較兩種情形。結果表明:與分散決策相比,集中決策下的減排量穩定值明顯較高,供應商和制造商的減排水平、零售商的低碳促銷水平的穩定值也較高,供應鏈的總利潤還是較高。
張星偉(2020)比較了協同控制的集中式決策(以供應鏈整體收益最大化為目的確定決策水平)、無成本分擔契約的分散式決策(以各自收益最大化為目的確定決策水平)以及成本分擔契約下的分散式決策(零售商向制造商提供一定比例的補貼)三種策略的效果。結果表明:如果供應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邊際收益率滿足一定條件,成本分擔契約下的分散式決策可以改善三者的利潤以及整個供應鏈的利潤,改善的程度等于成本分擔的比例,而該比例受雙方的邊際收益率的影響。
因此,學術界對沒有政府干預下供應鏈減排研發有了較多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第一,多數學者研究供應鏈中的單個成員之間的策略,如單個供應商與單個制造商、單個制造商與單個零售商、單個供應商與單個零售商的策略,只有少數學者考慮到兩個制造商和單個零售商組成的供應鏈。第二,學者們對供應鏈減排研發的策略主要是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減排成本分擔、低碳促銷成本分擔等,基本沒有研究同一類型成員之間的策略。第三,這些研究對供應鏈減排形式的劃分較為簡單,研發形式不夠豐富。本章以兩個制造商和單個零售商組成的供應鏈為研究對象,考慮消費者具有低碳產品偏好,制造商之間可以選擇不合作(制造商單獨確定批發價格水平和減排研發水平)、半合作(制造商之間僅進行減排研發合作)和完全合作(制造商合作確定批發價格水平和減排研發水平),研究供應鏈策略選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