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盼笑了笑,似是自言自語地說道:“一方仙城,繁華壯觀,難免會少了一些人情味。仙城生活的凡俗修士,每日都在奔波忙碌,光是為了在仙城活下去就不容易了。
在仙城生活的凡俗修士都只是在為松鶴顧家打工,如螻蟻般活著,辛勤的勞作,將松鶴顧家滋養得壯大,而我恰巧也是其中一個寄生蟲,也趴在凡俗修士身上吸血。”
“哥哥,你不開心?”伏玉妙沒聽懂顧盼的意思,卻感受到顧盼的情緒波動。
顧盼揉了揉伏玉妙腦袋,笑道:“怎么會呢?哥哥高興呀,在松鶴仙城,哥哥可以橫著走,像螃蟹一樣。到了仙城,哥哥帶你去吃好吃的。”
伏玉妙聽到好吃的,嘴角都快流下唾液,吱吱嗚嗚的說道:“太棒了,有好吃的!”
憐香也恰巧出現在甲板:“想不到顧公子也有悲春傷月的一面。”
“不過是上位者的偽善說辭罷了,談何傷悲。作為既得利益者,再強行渲染悲壯,就難免顯得虛偽了。”顧盼自嘲道。
“這話才像我所認識的世家子弟。松鶴顧家底蘊深厚,晉升三流勢力已然板上釘釘阿。”憐香也是第一次前來松鶴仙城,也被震撼到。
“四千余載的家族傳承,從一個偏僻角落一步步往上爬,才奠造這樣一片基業,入目所見的每一寸土地下都埋骨萬千。
一將功成萬骨枯,誰知道什么時候就家族衰落,家業易主。”顧盼感慨道。
憐香笑道:“對比千年世家的血腥歷史,確實顯得天香樓的崛起太和平順利了。”
顧盼沒有回應,無論從那個角度分析,天香樓都是個異類,不過短短百余載,勢力已然橫跨九州大陸,處處透著不合理。
兩人一時靜默,只沉默地注視著仙城,眨眼間,天香靈舟已接近仙城,在仙城外圍的候停區域降落。
松鶴仙城上方有禁空法陣,除了松鶴顧家培育的靈鶴,其余人等一律只能丈量仙城。
“不知憐香樓主可有去處?這有一枚松山居的甲等院落,若不嫌棄簡陋,可前去歇息。待我回族中安排妥當,再邀請憐香樓主和前輩前來松鶴府邸。”顧盼掏出一枚令牌。
松山居甲等院落,是松鶴仙城最好的居所之一。
憐香沒有拒絕,接過令牌,說道:“那便謝過顧公子,我也需前去松鶴天香樓報備,就此別過。”
“當真雄偉!”伏玉武仰頭看著高聳無邊的城墻,自感渺小,在城墻的映射下,人卑微得不足一提。
“再雄偉也不過一城池,他日偉力滔天,不過一腳即可踐踏。”顧盼說道,明顯心比城大。
顧忠也難得回應:“武道一途講究無畏無懼,切莫誤了道心。”
“我曉得了。”伏玉武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知道兩人是關心他,終究是偏僻地方出來的,見識淺薄,眼界狹窄。
“見天地方能鑒眾生觀自己,這也是行萬里路的好處,走吧。”顧盼笑道。
眾人尋著最近的一個城門走去,松鶴仙城有萬戶城門,首次進城需交付一枚靈石獲取憑證,憑證有效期三年。
光是靠著進城費用,靈鶴租賃費用,松鶴顧家每年收入的靈石已達海量,更不提掌握諸多房產,百藝產業,還有整座仙城的稅收。
一座仙城在松鶴顧家眼中,不僅是一個凡俗修士的聚居地,而是一只吞金獸,每時每刻都在吞吐靈石。
在城門處,有十六名身穿青甲的城衛兵駐守,皆是道基境修士,身穿二品靈甲,手執二品靈器,臉色駿冷,認真檢查進出人員的憑證。
顧盼來到城衛兵跟前,出示了一枚雕刻著松鶴族徽的金色令牌,說道:“幫我辦理兩塊進出憑證。”
看到令牌的剎那,城衛兵臉上再無冷峻,擠出一個笑臉,微微哈腰,雙手連忙遞出兩枚憑證,說道:“小的見過四公子,不知還有何事需小的的操辦?”
“驅使一輛馬車前來,我需回府邸。”顧盼說道。
“小的馬上操辦,煩請公子稍等片刻。”城衛兵領命而去。
四名城衛兵開始驅趕外面排隊守候的人群,高聲喊道:“此城門暫且關閉,請自行前去其他城門。”
等候的人群臉露不滿,但礙于松鶴顧家的顏面,也不敢吭聲,只敢默默離場。
不多時,一輛二品馬車被驅使前來,前方是三匹二品的龍種馬駒,身披鱗甲,一身血氣滾滾,不時吐出一條白煙。
顧忠上前將馬車監察一番,坐在前方驅使馬駒,顧盼領著伏氏兄妹走進馬車,車內鋪設著獸皮羅緞,輕軟松弛,更放置著一些雜書,各式零食,妥妥一個居家住所。
“顧兄,今日我才知何為世家紈绔子弟,太安鎮所謂的紈绔與你一比,不過是泥潭蛙類。”伏玉武大開眼界。
如田皓寧這般曾是太安鎮最大的紈绔,最奢侈的也不過在天香樓包上一層慶祝誕辰。
而顧盼下達的一個命令,卻可以將仙城城門關閉,一輛馬車都配上芥子術法,何等豪奢。
“非也。松鶴顧家家風威嚴,并無紈绔。這般行事,不過是世家子弟的標準出行方式。大門大戶家規繁多,一舉一行皆不可落了家族顏面。”顧盼解釋道。
伏玉武嘖嘖稱奇,伏玉妙已是趴在桌子上吃起零食。
顧盼掀開窗簾,朝著跟隨的城衛兵說道:“將你知道的仙城的美食都購置一份。”
“諾!”城衛兵接過命令,立馬行事。
走進仙城,更見熱鬧,人潮涌涌,金碧樓臺連狹邪,寶馬雕車香滿路,隨處皆是一片喧鬧。
有城衛兵在旁開路,路上擁擠的人群紛紛四散,讓出一條過道,方便馬車行駛。
松鶴府邸建造在松鶴山脈的半山腰處,與仙城接壤,卻又遠離人群,占據無數座靈峰,主峰深居在山脈深處,被一片云霧,古松遮掩,旁人難以覺察。
外圍仙城,中部府邸,深處主峰,互相牽連接引,卻又相互遺立獨存,一府一殿一峰之間皆有道蘊深藏。
松鶴顧家更是以地師傳承作為立足之本,對山川靈脈,風水穴位鉆研甚深,究竟將松鶴山脈建設布局到何種程度,顧盼也無法知之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