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叁 最早的書法藝術:論甲骨文之美

甲骨文,在二十世紀初葉,曾在中國歷史、文化、學術等領域綻放異彩,它光芒四射,照耀全世界。同時,它的一條光線支流,表現于書法美術。為了欣賞殷代名史家書契的文字,許多人把卜辭中可以認識的字,集為聯語和詩詞,書寫出來供人懸掛欣賞。

這在“甲骨學”中,只能說是“游于藝”的一種余興。我曾寫過一篇小品,叫作《新瓶舊酒》,意思是用古文字做新篇章。發表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七日《自立晚報》學術欄。用平廬筆名,敘述汪怡(一庵)先生的《集契集》,這本書是用甲骨文集為詞曲小令的創作,這篇小品現在已不容易找到了。

我們的中國文字,在三千年前的殷代已由圖畫變成了符號,這種符號完全用線條書寫,這種線條有剛健、柔媚,各種不同的姿態,尤其在一些象形字中,很接近大寫意的原始圖畫,所以看起來就非常美觀。

本來,世界上文字的起源都是圖畫,西方的文字完全變為“音符”,用于拼音,雖然很簡單,但是已沒有圖畫的意義了。中國字一面附加“音符”,一面保存“意符”,一脈相傳,上下五千年,每個字的結構不同,就特別能表現出書法的美來。從古至今,從金文、甲骨,以至小篆、隸書、行、草、正楷,歷代都產生不少著名的大書法家。他們各人功力獨到之處,表現出別樣的精神和風趣,這正是“可為知者道,難與俗人言”的。實在說起來,欣賞中國文字的美,只有中國人有此眼福,又需特別具有欣賞書法的素養。

文字愈古,距離原始圖畫愈近,因此,三千年前的甲骨文字,便為一般愛好中國文化的人們所激賞。甲骨文本身,有過二百七十三年的歷史,書契有肥、有瘦、有方、有圓;有的勁峭剛健,有頑廉懦立的精神;有的婀娜多姿,有瀟灑飄逸的感覺,以殷代中興名王武丁時代為例,那時候的史臣們書殷代王朝,愛好藝術的空氣非常濃厚。從十年考古發掘所得的陶、骨、蚌、石、牙、角,各種器物中繪畫雕刻,充分可以看出,銅器雕刻尤為精巧。在這種情形之下,史臣們也把愛美的興趣,移轉到甲骨文上,所以此時的甲骨卜辭,在書寫契刻后,于字劃之中,填上朱墨,使鮮美光滑的牛骨龜甲上,又加上鮮艷的紅黑色彩裝飾。三千年后的今天,出土時候,朱墨相映,色澤猶新,直使考古學家在田野間就把玩摩挲,愛不釋手。

12

甲骨卜辭文法古奧,摹寫原文每每不易了解,因此很早就有人把已認識的字集為楹聯。在公元一九二一年,羅振玉(號雪堂)有《集殷墟文字楹帖》之作。以后有丁輔之(鶴廬)作《商卜文集聯附詩》,簡琴齋著《甲骨集古詩聯》。

一九四九年,老前輩汪怡(一庵)先生,在臺北又做了一本《集契集》,其中除了集甲骨文字為詩聯,又填了許多詞曲小令,共有三百八十六則。這是一種創格,所以近年我也常常寫它。

我因為研究甲骨學已三十余年,起初是喜歡用玻璃紙摹寫借來的拓本,摹寫日久,寫出來能夠得其形似,因此朋友們要我寫字,我也樂得借他人的紙,自己練習。不過應該聲明一點,書法是美術品之一,不能夠用學術立場加以限制。現在甲骨可識的字,雖有一千五百字,可是不絕對可靠的還不少。

13

即使可靠,古今用法不同,有些字須借用“初文”,有些字又須利用“假借”,有些字須只從“一家之言”。譬如“禮(禮)”字只用豐(豐)的一半。“物”字,現在知道它是黎。“塵(塵)”字,早已知道它是牡。“海”字僅從葉玉森之說。若嚴格地加以指摘,便使書家們不敢下筆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防城港市| 岗巴县| 旬邑县| 黄浦区| 临武县| 丰顺县| 纳雍县| 自贡市| 射洪县| 黄平县| 康乐县| 博野县| 津南区| 桦川县| 保靖县| 昭觉县| 信宜市| 许昌市| 诸城市| 正镶白旗| 商丘市| 和林格尔县| 天气| 温泉县| 康马县| 翼城县| 景德镇市| 肥乡县| 华宁县| 双辽市| 遂川县| 杭锦旗| 崇州市| 二手房| 固安县| 清新县| 镇坪县| 兰溪市| 峨眉山市| 涞水县| 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