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拱手道:“此人我已經帶來了,就在門外等候。”
“好,請他進來。”
很快,從門外走進來一位中年男子,相貌平平,身材卻極為敦實,給人一種老實人的既視感。
“小人夏侯嬰,見過沛公,見過蕭主事,也見過各位將軍和上卿。”
只見他不厭其煩地逐一行禮,憨態可掬的樣子,看得杜星漢忍俊不禁。
從他自報家門后,杜星漢就知道了他的身世。
夏侯嬰在群星璀璨的秦漢史上,并沒有那么亮眼,但卻是名副其實的老司機本機。
此人原本在沛縣的廄司御任職,其實就是弼馬溫,專門負責給官府養馬的,如果有外使到沛縣辦公,還要充當駕車的御手。
在長期的工作中,他不僅練就了識別千里馬的能力,駕車技術也是爐火純青。
可以說這個人這輩子,就只專注于養馬和駕車,從來沒干過別的。
這放在現代社會,就是妥妥的勞模代表。
更珍貴的是,他的性格,就跟他的外貌一樣憨厚。
有一次,劉邦跟他鬧著玩,結果把他給誤傷了。
這事正好被劉邦的仇人看到,就告到官府,想讓劉邦受刑罰。
因為劉邦當時,已經當上了亭長,亭長傷人是要重判的。
結果夏侯嬰上堂作證時,一口咬死自己受傷,跟劉邦沒關系。
后來證詞被推翻,夏侯嬰因此被關押了一年多,受鞭笞刑數百下,終歸使得劉邦免于刑罰。
忠義!
杜星漢當時看到這,腦子里冒出來的,就這倆字。
不過這還不算完,沛縣起事后,他發揮個人特長,駕駛兵車積累軍功。
然后就一發不可收拾,組建起成規模的戰車沖陣,所到之處,全都是無情碾壓。
后來,局勢發生變化,漢軍敗給項羽后,劉邦如喪家之犬般逃亡。
此時給劉邦駕車的,正是夏侯嬰,馬車跑到半路,遇到了劉邦的兩個孩子,就是后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
夏侯嬰就把這倆孩子抱上車,接著跑路。
然后,奇葩的一幕發生了,劉邦嫌車跑的慢,身后又有追兵,咣咣兩腳把孩子給踹下車,喝令夏侯嬰不要多管閑事。
夏侯嬰停下車,默默地把孩子抱上車,沒跑一會兒,劉邦又是一腳,把這倆累贅給踹下去。
如此反復了好幾次,夏侯嬰就把兩個孩子抱在懷里,讓他倆緊緊抱住自己的脖子,才開始一路狂飆。
劉邦對此非常生氣,想直接把夏侯嬰給殺死,然后扔掉他和兩個孩子。
但最終,還是忍住了,夏侯嬰也成功擺脫楚軍的追擊,把他跟孩子安全護送到豐邑。
對此,杜星漢表示不能茍同。
你對自己的子女無情也就算了,夏侯嬰這種老實人招你惹你了?
人家忠心護主,沒有半句怨言,你倒起了殺心,這特喵是碳基生物能干出來的事嗎。
“夏侯嬰是吧?”杜星漢不露聲色地問道:“你原本是沛縣負責養馬的馬夫,通過試補后,在沛縣擔任縣吏,當時的主考官,就是蕭主事,我說的可對?”
“沛公竟知道小人?”夏侯嬰受寵若驚,這樣一個大人物,竟然對他的身世了如指掌。
“主公真乃天人下凡也。”蕭何一臉吃驚,了解的這么細,除了神仙誰能做到。
“你先別急著拍馬屁,此人用與不用,我也得考核一二。”杜星漢吩咐人下去,準備幾十匹不同品種的馬,牽到院子里等候。
不是信不過夏侯嬰,也不是信不過史書,他只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
事實證明,是他多慮了,夏侯嬰用很短的時間,就把馬匹按優劣劃分好,還全部說出了產地、品種、習性等精確數據。
杜星漢當眾傳令:“傳我軍令,授封夏侯嬰為軍馬監監正,領游騎將軍,凡涉馬匹、戰車諸事宜,皆需請命。”
夏侯嬰傻站在原地,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聽,監正指的是具體職務,游騎將軍是勛位,更牛逼的是,只要涉及到馬匹和戰車的事,都要聽他的。
這已經不是火線升官了,這簡直就是一飛沖天,從一個小小的縣吏,直接空降成將軍,他連做夢都不敢想。
“愣著干啥,還不快謝過主公。”蕭何偷偷擰了他一把,這才讓他神歸其位。
“主公如此器重于我,臣夏侯嬰萬死不辭!”
“沒用的話,我不聽。”杜星漢直接看向蕭何:“現在一共有多少匹馬?”
“粗略估算,兩萬匹上下。”
“好。”杜星漢又看向夏侯嬰:“我要你以最快的速度,把這兩萬匹馬分門別類,挑出最上乘的三百匹來,人手隨你挑,可能做到?”
“末將定不負主公所托!”
從兩萬匹馬里,選出最好的三百匹,這事難度極大,這既是杜星漢對他的考驗,也是他快速立足的敲門磚。
夏侯嬰領命下去,杜星漢又看向韓信:“韓將軍,你的任務最重,我要你考核全軍,選拔出三千精銳來。”
“注意我接下來的措辭,此人選不分軍職,不分長幼,只從騎術、射術、槍法、劍法等技藝中篩選,可能做到?”
韓信思慮了好一會兒,道:“此事體量巨大,我需要人協助。”
“你說吧,要誰。”
“蕭主事,陳御史,樊將軍,張軍師。”
杜星漢臉一黑,你妹妹的,你這是連鍋端啊,準備讓老子當光桿司令?
不過一想到那是二十萬大軍,杜星漢只能咬牙同意。
“別人都可以,張軍師不行。”
“主公,為何我不行?”張良心臟一顫,感覺自己被針對了。
考核全軍,就等于是大拉練,將士們辛苦,負責人更辛苦。
張良如今病都沒好利索,他可不敢讓他承擔那么繁重的工作。
“你們全下到軍中,我這個當主公的,身邊總得留個出謀劃策的人吧。”
為照顧張良的面子,杜星漢只好編出這么個理由。
“既如此,張軍師留下。”韓信也知道,自己要求的,確實有點過分。
為期數天的全軍大比武,就這樣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杜星漢此舉,有兩個目的。
其一,是為了選拔出一支親衛軍,數量不必多,幾百人即可,但必須都是全能兵王。
其二,是為了全員大摸底,二十萬人,聽起來唬人,真正能稱之為戰士的,怕是十分之一都沒有。
更多的都是走投無路的老百姓,不得已才參加起義軍,只為了能吃一口飽飯。
幾天后,校場上,三千精銳嚴陣以待。
韓信立于陣前,抱拳道:“此三千精銳,皆為軍中猛士,請主公檢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