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噗!
杜星漢連斬三人,又使出一招漂亮的回旋踢,將一名秦軍踹下城墻。
“韓信,你他娘的青銅連弩車呢,給我拉上來!”
“我倒要看看,你到底會不會使!”
“給我打,直接瞄準了,轟他娘的!”
在韓信的指揮下,重型連弩車被推上城墻。
僅僅負責操作的弩士,就有十幾人之多。
主射手、副射手、駕駛員、力士、瞭望者各司其職,比開坦克車還麻煩。
“大弩鎖定!”
“鎖定大弩!”
“放!”
瘋狂的畫面出現了,粗如手臂的弩箭,同時脫離弩車的彈道,向攻城的秦軍們射去!
嘭!巨大的貫穿力擊穿盔甲,就像穿透紙張一樣輕松。
弩箭從一名秦軍的后背穿出,又以串糖葫蘆的模式,連續擊中四五個人后,才被徹底阻斷力量。
而擁有同等威力的弩箭,整整一次性發射出了六十支,還有無數支小弩箭夾雜其中。
這已經不能粗暴地用引爆炸彈來形容,這簡直就是法爺在釋放S級禁咒!
秦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后傾倒出一大片扇形。
杜星漢只有在玩真三時,才能體驗到這種無雙割草的爽快感。
但更離譜的事,還在后邊。
“收!”
韓信一聲令下,弩士扳動機關,大弩箭從尸體中抽出,在尾部繩索的牽引力下,又飛回連弩車的彈道中。
如此反復幾輪轟炸后,驍勇的秦軍再也無力進攻,已呈潰敗之勢。
“全軍出擊!”
杜星漢主動打開城門,率領起義軍反撲。
半個時辰后,秦軍將領被斬殺,上千名秦軍被俘,繳獲糧草輜重無數。
翌日,杜星漢召集全城百姓,當眾絞死了青石縣縣令。
要不是他在暗中謀劃,起義軍也不至于傷亡慘重。
“大家都好好看看,這就是從你們父母官家中查抄的東西。”
杜星漢命人打開幾十個大木頭箱子,全部倒在地上歸攏到一塊。
金銀器物,名貴藥材,綾羅綢緞整整堆成了一座小山包。
“這些財寶,是從哪里來的?一個小小的縣令,坐擁如此多的家產,合理嗎?”
“不合理!”
“狗官!”
“軍爺,你打算怎么處置這些財寶?”
“怎么處置?”杜星漢笑道:“這個問題問得好,不過我的回答,可能會讓你們大部分人失望。”
“昨夜秦軍攻城,我率八百將士固守,秦軍攻上了城墻,馬上就要破城,那時候是誰救了我,這些財寶就是誰的!”
說完,看向一旁的張良:“昨夜助我們退敵的百姓,都登記在冊了嗎?”
“回主公,按照你的吩咐,全部記下了,我又反復核對過幾遍,一共兩百七十六人,戰死五十七人。”
“好。”杜星漢在心里默算了一陣,朗聲道:“傳我的命令,將這些財寶等分成三百三十三份,戰死者全部厚葬,以雙份撫恤其家眷,活著的,平分剩下的!”
此言一出,青石縣的老百姓瞠目結舌。
這么多財寶,就算分成300多份,到人手里那也是一筆天文數字,足夠置辦產業,脫離原本的生活階級了。
而正如杜星漢之前所言,現場大部分人的心情,是極其失望的。
因為在張良緊急募兵時,他們視若無睹,甚至盼望秦軍能夠打進來,把這伙不速之客給趕走,恢復他們原本平靜的生活。
日暮西山你不陪,東山再起你是誰?
同甘共苦你怕累,榮華富貴你不配!
“青天大老爺,我老漢給楚國打過仗,也給秦國打過仗,我給官家打了一輩子的仗,除了留下這條傷腿外,誰也沒給過我這么多獎賞。”
一名胡子花白的老兵一瘸一拐,抱著剛剛分發到手的金器,激動地要給杜星漢下跪。
“老人家,萬不可行此大禮。”杜星漢慌忙將其攙起:“你救過我的命,這點錢算什么,將來打進咸陽去,我給你封候!”
老兵看著面前的年輕人,兩行濁淚從眼角涌出,那是喜極而泣的淚水。
“官家,我兒的命值這么多錢?”
一名民婦抱著滿滿一兜子絲綢,不可思議地問道。
“大娘,你兒子的命是無價的,把東西收好,回去好好過日子。”
“我還有兒子,能讓他跟著你干嗎?”
“當然能。”杜星漢看向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想參加我起義軍的,全都可以去縣衙報名,將來在戰場上立功,皆可授勛封爵!”
青石縣的百姓徹底瘋狂了,打仗能賺這么多錢,甚至還有希望封候,那這樣渾渾噩噩的活著,還有甚意思。
“去他娘的,反了他娘的!”
“我不給秦狗當順民了,我也要參加起義軍!”
“走走走,一塊去報名參軍。”
起義的聲浪立刻淹沒整個青石縣,歷史的浪潮一旦形成,再想逆轉幾乎是不可能的。
張良已經看傻了,他求爺爺告奶奶才招募到那點人。
杜星漢三言兩語間,卻煽動了整個縣城,兵員源源不斷地補充進來。
第二天晚上,杜星漢將核心成員召集到縣衙,召開第一次起義軍常務會議。
“截止當夜,共招募到三千九百余人,請主公過目。”
蕭何抱著厚厚的案牘,第一個匯報工作。
青石縣是萬戶以上的大縣,從幾萬人里招募小四千新兵,還是很輕松的。
杜星漢給蕭何的定位,就是大管家加后勤部長,負責募兵、糧草和軍械等事宜。
“我不過目。”杜星漢擺擺手:“以后軍事上的事,全都交給韓將軍。”
“承蒙主公錯愛,韓信愧不敢當。”
“拉倒吧,別跟我拽你那些虛詞。”沒等韓信拍完馬屁,杜星漢就插嘴道:“我要你在半個月之內,把這些新兵都訓練成可靠的戰士,我們接下來要挑戰的,可是秦國的猛將蒙恬。”
“喏!”韓信領受軍命:“屬下定叫那蒙恬小兒有來無回!”
“好,夠狂,我喜歡!”
“我軍共俘虜秦軍一千零七人,該作何處置,請主公明示。”
樊噲第二個匯報工作,在杜星漢心里,處理俘虜跟募兵一樣重要。
按照秦人的邏輯,肯定一個不留,全部坑殺。
但杜星漢并不想那么做,要不……往優待俘虜的方向上發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