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人都哪兒去了

鋦鍋鋦碗鋦大缸啊

手舉晃頭走四方

穿過了大街走小巷

一錘定音響叮當

無論是在大街上還是小胡同里,每逢小瓷的爺爺老瓷穿著一身中式衣服,肩背一口小木箱,手里拿著一只新奇無比的“晃頭”高高舉過頭頂,用力地搖起來,晃頭上用細線拴著的兩個小瓷球,敲打在瓷盤子上,當當作響的時候,胡同里的孩子們就總會迎著響動,一窩蜂似的連蹦帶竄地跑出來,跟在他的身后面追著唱。

更何況老瓷爺爺今天還把那副“如意天功鏡”也戴上了。

這可是件新鮮事兒!

就連他的親孫子小瓷,也沒能見過幾回。

老瓷爺爺是早上出門前特意把那副珍藏著的“如意天功鏡”從那個老式的墻柜里拿了出來。那墻柜可是個老物件,據說和爺爺的年齡差不多,用很厚的木料做成。木料除了有很好看的花紋之外,還被歲月的時光撫摸得油光锃亮。它的形狀是個長方形,矮墩墩的,有些像冰柜,也是從上面掀開蓋子。因為它厚得像一堵墻,故而被稱作墻柜。

老瓷爺爺笑吟吟地把“如意天功鏡”從墻柜里取出來之后,便開始仔細地擦拭起來,和每次要鋦活時總會把那枚祖傳的金剛鉆拿在手里細心摩挲一番一樣,只聽他自言自語地說:“今天戴上這個寶貝!”戴上后又對著鏡子左照右照,嘴里一邊哼著京劇《空城計》的段子“我站在城樓觀山景,只聽得城外亂紛紛,旌旗招展……”一邊伸手拿起一把梳子來,把原本就不長的花白寸發很仔細地梳理了一遍。

“怎么樣?”梳完了,爺爺把手扶在消瘦的下巴上問小瓷。

“帥!”小瓷仰起圓圓的臉來,用一雙大眼睛認真地看了看爺爺棱角分明的臉,看了看他的水晶鏡,“真神氣!”

那是一副很古老的眼鏡,茶色的片子,亮晶晶的,不用湊近也能把人影十分清楚地映照在里面。特別是那副眼鏡架,更是古色古香,紫紅里透著金黃,幽暗的光里又透著靈動。

那就是傳說中的水晶眼鏡,茶色鏡片用的是水晶里面極其珍貴稀少的“煙晶”。那“煙晶”的神奇之處在于能根據太陽光線的強度,隨時隨地改變顏色的深淺。而那副眼鏡架,則是黃銅打制,十分珍貴。

爺爺的寶貝眼鏡平時都是放在一個小巧的盒子里珍藏著,老瓷對它呵護有加。時常把那小盒子從墻柜里取出來,拿包裹著眼鏡的那塊十分柔軟的黃布,從眼鏡腿開始,一點一點地細心擦拭。眼鏡腿、眼鏡框、眼鏡片,哪怕是一顆螺絲、一個拐角也不放過。因此,那“煙晶”的鏡片,那古老的黃銅骨架,總是锃光瓦亮,一塵不染。

爺爺為何這樣珍視這副被稱作“如意天功”的眼鏡,是個公開的秘密。老街坊們都知道,老瓷爺爺手里有四樣傳家的寶貝,那“如意天功鏡”是其中之一。那眼鏡是老瓷爺爺的先祖,也就是孫氏鋦瓷的第一人,在二百多年前參加一次比賽獲得的獎賞。據說,在久遠的乾隆年間,民間曾組織過一場規模龐大的鋦瓷擂臺賽。天下的鋦瓷匠人齊聚京城。擂臺擺在最繁華、最熱鬧的前門大街上。當時鋦瓷界一共有三大派別:山東派、河北派和河南派。三大派別分別派出了各自的頂尖高手參賽打擂,結果老瓷爺爺的先祖,孫氏鋦瓷的第一人,代表山東派登臺,在“鋦活秀”的比賽中,一舉奪魁。那次擂臺賽也吸引了當朝皇上乾隆爺的關注,民間師傅們的手藝令乾隆爺贊嘆不已,佩服有加,乾隆爺當時正好剛得了一塊連云港進貢的稀世“煙晶”,因此,為了獎勵三個門派手藝精湛的匠人,便請工匠把那塊珍貴的水晶打制成了三副眼鏡,取名“如意天功鏡”。而爺爺老瓷的另三件寶貝,到目前為止從未示人,因此街坊們尚且無人見過,到底是什么珍貴之物,無人知曉。就連老瓷爺爺的親孫子小瓷,因為年齡尚小,也不知道。

小瓷是爺爺一手帶大的,不僅生活在爺爺身邊,并且跟隨他學藝也有兩年多了,但這副珍貴的眼鏡,他只見爺爺戴過兩次。一次是爺爺給琉璃廠翠玉閣的宋老板鋦了一只宋窯的盤子,那盤子碎成了大小五瓣,修復難度極大,可爺爺老瓷愣是用祖傳的六六三百六十道獨門絕技之“梅花鋦”的技法,讓瓷盤“破鏡重圓”——還不止于此,“重圓”的瓷盤上竟然還意想不到地盛開了五朵金燦燦的梅花。宋老板見到瓷盤的那一刻,兩眼“唰”地放出光來,他喜出望外地連聲呼喊:“神啦,神啦!”“孫師傅不愧是‘神手’之后哇!”喊罷,便將那盤子捧在手心里,興奮地把玩起來。那宋老板,是瓷器收藏的行家,翠玉閣做的又是古玩的買賣。原本他以為,自己的瓷盤能被鋦攏便已不易,要念阿彌陀佛了,但沒想到老瓷爺爺不僅修復了它,還賦予了它新的生命——又平添了五朵梅花!這樣一來不但使瓷盤增添了觀賞性,還使得它的價格陡然增加了!欣喜過后,宋老板在和平門的烤鴨店宴請老瓷爺爺。老瓷爺爺對自己的作品也十分滿意,便欣然應允,還特意帶上了小瓷。在赴宴之前,爺爺從墻柜里取出了那副“如意天功鏡”,擦拭了幾遍才戴上,對著鏡子左照右照了一番,邊照邊梳理寸頭短發,不停哼唱著:“我站在城樓觀山景……旌旗招展……”

小瓷知道這回爺爺是因為什么一定要戴上這副眼鏡的。

又有令人高興的事了!

昨天,他跟著爺爺在琉璃廠做活時,翠玉閣的宋老板特意把爺爺請到店里去,請到了內間的辦公室里,把一個內部消息透露給爺爺。

“古玩收藏界,正在醞釀、策劃鋦瓷大獎賽!就好比乾隆年間搞的那次‘鋦活秀’擂臺賽!”宋老板把聲音壓得很低,很神秘地說,“孫師傅,您是鋦瓷世家出身,祖上是被乾隆皇帝封了‘山東巧匠孫神手’,御賜了齋號‘梅花堂’,并憑借著皇上的賞識,在前清宮廷造辦處做御工,又給慈禧老佛爺做過御用匠人的!”說罷,他笑著朝老瓷爺爺點了點頭,又扭過臉,朝小瓷也點了點頭,那意思是說:“你們都明白什么意思了吧?”

小瓷當然明白了,他眨巴著大眼睛,忽閃著長睫毛,把什么都聽明白了。

鋦瓷大獎賽,這是天大的好事情啊!

“宋叔叔,大賽會分年齡組嗎?”小瓷圓圓的臉上,滿是興奮。

“您看看,這孩子果然是個機靈鬼兒,立即就想到了比賽的細則。”宋老板愛撫地把手放在了小瓷的腦瓜頂上,“等消息。若是有了規則,我第一個告訴你!”

“爺爺,您也參加這次大賽吧!”剛離開翠玉閣,小瓷就迫不及待地跟爺爺說,“再奪一個冠軍,再奪一次‘巧匠孫神手’!”

可是爺爺并沒有回答。

在翠玉閣宋老板的店里,爺爺聽說那個內部消息時,還一臉笑容,待走進一間店鋪,坐到小凳子上,從工具箱里拿起金剛鉆,開始給客戶鋦活時,就立即換了個人似的,剛才的欣喜沒了,剛才的笑容也瞬間消失了,小瓷的話,他仿佛沒聽見一樣,安靜而認真的神情又浮現在他的臉上。爺爺只說了聲“干活兒”,便拉起了金剛鉆上的弓子,心無旁騖地在一只古瓷碗上鉆動了起來。

還在想著鋦瓷大賽的小瓷見狀,立即也收回了心思。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塊核桃仁兒,把呼吸平緩下來,讓心靜下來,慢慢地開始揭核桃仁上包裹得十分結實的那層褐色外皮。爺爺的要求是:心要細、氣要平、手要穩。核桃仁兒上面那層凹凸起伏的褐色外皮,要完整地揭下來。

盡管爺孫倆再也沒提及即將舉辦的鋦瓷大賽的事,但看得出來,爺爺的心情不錯,因此,小瓷便也跟著高興。無論走到哪兒,無論是在大街上還是小胡同里,他們都高聲唱著:

鋦鍋鋦碗鋦大缸啊

手舉晃頭走四方

穿過了大街走小巷

一錘定音響叮當

他們似乎是要通過這樣的方式,把內心的歡喜表達出來。小瓷一路唱,一路想著鋦瓷大獎賽。他想象著,二百多年前,在前門大街上,一定是搭起了一座一丈多高的高臺,高臺上彩旗飄揚,高臺下鑼鼓喧天,一個個鋦瓷高手跳上高臺去,展示自己的絕活。而他的先祖,孫氏鋦瓷第一人,定是穩坐在高臺之上,迎接著一次又一次的挑戰,最終過五關斬六將,奪得桂冠。小瓷還想象著,將要舉辦的大獎賽,應該也搭一座高臺,也在現在最熱鬧最繁華的前門大街上。前門大街,正在北京城的中軸線上。往南是大柵欄、天橋、永定門,往北是天安門、鐘鼓樓、地安門。南來的北往的都會過來觀看比賽。爺爺呢,或許在比賽的一開始按兵不動,靜靜地等待、觀望,等到各路豪杰廝殺得見了分曉,有那么個高手正要把第一名的獎杯高高舉起來的時候,他忽然大喝一聲:“且慢!”之后,一躍登上比賽場地,之后用祖傳的六六三百六十道獨門絕技當中的一招“穿龍鋦”或“膛內鋦”戰勝對手,把那座金燦燦的獎杯贏到手里!

鋦鍋鋦碗鋦大缸啊

手舉晃頭走四方

穿過了大街走小巷

一錘定音響叮當

以往,小瓷和爺爺無論走到哪兒,只要開口一唱,只要把晃頭舉過頭頂使勁兒一搖一晃,那清脆的當當聲一響,胡同里的孩子們便竄蹦出來,追著趕著唱起來:

鋦鍋鋦碗兒鋦大缸啊

鋦老頭兒的帽子不跑氣兒啊

鋦鍋鋦碗兒鋦大缸啊

鋦老太太的面盆兒不漏湯啊

詞是孩子們自己編的。

淘氣的孩子們往往想象力都很豐富,不管是哪行哪業,他們都能編排出順口溜來。并且,那樣的順口溜,傳播的速度還非常快。往往是今天才由東城的孩子編出來,到了第二天,最多不過第三天,西城的孩子們便已經學會了。

其實,小瓷之前也在那幫淘氣孩子的行列里,也特別熱衷這樣的“編”。那時候,他也是常跟著胡同里的孩子們瘋跑的,他最喜歡的就是和一幫孩子圍在某一家理發店的門口,高聲大唱:

剃頭師傅技術高

不用推子和剪刀

揪住頭發往下薅

薅得腦袋起大包

青包綠包大紫包

……

唱完了,小瓷就領頭趕緊跑,害怕理發店里的人追出來。可是,理發店里的師傅脾氣特別好,只隔著大玻璃門朝他們看看,最多也就做出個要追的動作來。不過,那個動作也足夠讓他們膽戰心驚、瘋狂逃竄的了,但惡作劇的開心也摻雜在其中。

但那都是過去的事兒,是小瓷跟爺爺學藝之前的事了。那時候,小瓷無拘無束,每天寫完了老師布置的作業,再按照媽媽的要求讀兩遍英語單詞就完事大吉了。現在,他拜了師傅。師傅雖是自己的爺爺,卻不同以往,不單是爺爺管束得很嚴格,同時他自己也感覺肩膀上壓上了一副擔子。這副擔子就是“孫氏鋦瓷”的傳承。這副擔子很沉,很重。

小瓷和爺爺同住在鐘鼓樓下張旺胡同22號院。這套四合院里,除了小瓷家和爺爺家之外,還有劉嬸兒、沈師傅等幾家老街坊。老瓷爺爺,是“孫氏鋦瓷”的第十代傳人,小瓷的爸爸是第十一代,小瓷是第十二代。應該說,小瓷是在“瓷器堆里”長大的,是伴著鋦瓷敲敲打打的聲響長大的,所以他從小就對鋦瓷有著特殊的感情。也有著特殊的感覺。他自幼的玩具,就是爺爺鋦瓷的工具,錘子、鏨子或是金剛鉆。他四歲半時便背著爺爺,給一只正在修復中的藍花碗下了一顆有模有樣的“鋦釘”;六歲便開始幫著爺爺“捧瓷”;七歲便開始舉著“晃頭”,跟著爺爺滿街跑了。爸爸媽媽見他對鋦瓷有著濃厚的興趣,便決定讓他跟著爺爺學鋦瓷的手藝。因為,當下不僅僅鋦瓷,還有許多門古老的技藝都面臨著后繼無人、即將失傳的困境,因此,由于種種原因沒能系統掌握“孫氏鋦瓷”的爸爸,自然特別希望孫氏鋦瓷這門有著千年歷史的獨門技藝,能由小瓷傳承下去。

除了爸爸媽媽,學校的校長和班主任老師,也都希望小瓷能跟爺爺學習,將來能掌握鋦瓷這門古老的絕技,把鋦瓷傳承下來。學校為了能讓這門絕技發揚光大,還特意把老瓷爺爺請來給同學們做講座,并在宋老板的資助下,成立了“鋦瓷社”社團,同學們在老瓷爺爺的輔導下,一招一式地學習鋦瓷手藝。

說起爺爺到學校開講座、傳授技藝,那可是破天荒的事情,因為按照孫家的祖訓,孫氏鋦瓷秘不外傳。

然而,爺爺為了祖傳的技藝能發揚光大,摒棄了舊的傳統,不僅答應了學校和宋老板“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鋦瓷人才”的請求辦班開課,還擔任了鋦瓷社的名譽社長,親自傳授鋦瓷技藝。作為孫子的小瓷,自然是一馬當先,率先加入社團。

自從小瓷決定了要跟著爺爺學藝,決心要傳承“孫氏鋦瓷”,他這匹自由自在的小馬就有了羈絆,再不能由著性子和胡同里的孩子們一起瘋跑了。

小瓷和爺爺唱著“鋦鍋鋦碗鋦大缸啊,穿過了大街走小巷”來到地安門大街時,已是傍晚時分。秋日的太陽,似乎是個上了年歲且走了很遠路的老人,累了,就把身子斜下來,靠在西山的山尖上歇著。一道濃重的紅金色光芒斜下里射了過來,把紅墻碧瓦的鼓樓映照得金燦燦的,把灰磚灰瓦的鐘樓也映照得金燦燦的。還有那圍繞著鐘鼓樓的胡同,以及生長在四合院內外的銀杏樹、槐樹、白楊樹和柿子樹,它們都得了那斜陽的撫慰和浸潤,越發鮮艷起來。白楊樹仰著頭,彰顯著滿身翠綠;槐樹,尤其是銀杏樹,展示著滿身通透的明黃;柿子樹則袒露出收獲季節里獨有的金色。柿子樹的葉子紅了,掛在枝頭的柿子也紅了,小瓷似乎聞到了柿子樹散發出來的甜香。

快到家了,爺爺把身上的中式衣裳抻了抻,撣了撣,整理了一番,短短的頭發也梳理了幾下。

爺爺很講究儀表。每次出門做活,都要穿上中式衣服,把自己打扮得利利索索,并且還要把鋦瓷行業的標志——響器“晃頭”高舉在手里。

小瓷問過爺爺,為什么出門總要穿上這套衣服?為什么總要拿著那只晃頭,一路走一路搖晃?那不都是過去招攬生意的方式嗎?現在有電話了,有微信了,完全可以不要舉著晃頭了。再說,老是舉著它,多累呀?爺爺回答說:“雖然現在外出做活都是電話邀請,網上預約,不需要咱們一路走一路吆喝招攬生意了,但還要樹立行業形象,擴大影響,所以這晃頭和行頭就是廣告、就是標志!咱們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鋦瓷這門古老的手藝,知道它是非遺啊!”——說著話,爺爺把手里的晃頭搖晃得更加響亮。

小瓷很快就覺察到了異常。

“今天是星期天,孩子們都在家,怎么沒人跑出來跟著咱們唱鋦老太太的面盆了?”

“是啊!”爺爺伸手把肩膀上背著的工具箱的帶子正了正,扶了扶,也發覺了不對勁兒,“往日走到這兒,鵬鵬早就竄出來,從我手里接過晃頭,跟咱們一起唱鋦鍋鋦碗了!”

等走到了鐘鼓樓下,忽然又聞見了一股奇怪的味道。

“什么味兒?這么嗆人?”小瓷仰起臉來朝空中使勁兒聞了聞。再仔細看,遠處還有一縷灰黑色煙霧,在空中飄蕩。

爺爺抽了下鼻子,又望了望那淡淡的煙霧:“準是誰家的鍋燒煳了!”

爺孫二人繼續朝前走。走過鐘鼓樓下的廣場,便是鐘樓灣胡同,穿過鐘樓灣,便是他們住的張旺胡同了。

爺爺把“如意天功鏡”正了正,把晃頭高高地舉起來,使勁兒晃動了幾下。晃頭上瓷球敲打著瓷盤子,當當的響聲異常清脆。

可是鐘樓灣胡同里,卻沒有一個孩子跑出來。

小瓷伸著脖子四處張望,煙霧在逐漸變濃,四處聞,那刺鼻的怪味兒愈加濃烈。

小瓷和爺爺加快腳步,迎著那股煙,迎著那股難聞的氣味走去。

遠遠地看見胡同的深處圍攏了許多人。

原來,胡同里所有的孩子都聚在了那里。

他們干什么呢?

難道是誰家發生了什么事情嗎?

“不會是著火了吧?!”飄動著的煙霧,讓小瓷的心怦怦狂跳起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乡县| 海门市| 高雄县| 哈巴河县| 南昌市| 洛南县| 苍南县| 芮城县| 荆门市| 抚松县| 望城县| 贵州省| 宜兴市| 土默特右旗| 和平区| 青州市| 河南省| 南溪县| 汝城县| 曲沃县| 芦溪县| 湾仔区| 自贡市| 庆城县| 贵德县| 大兴区| 梧州市| 达拉特旗| 公安县| 枞阳县| 富民县| 象山县| 盱眙县| 含山县| 朝阳区| 论坛| 庄浪县| 西林县| 梁山县| 石棉县| 贡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