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王大龍這個外人,看見急遞上的內容也忍不住氣得義憤填膺的。
也怪不得劉禪氣得都用南瓜錘錘桌子了。
信件來自南中。
曹魏的大軍壓驚,調動自然很快就被蜀漢這邊察覺,自然便要全力備戰。
由于這一戰是原本歷史上完全沒有過的一戰,所以就連王大龍都不免有些緊張,生怕元氣未復的蜀漢頂不住曹魏的這一波猛攻。
這個節骨眼上,巴郡那邊的叛亂尚且好說,那邊說白了就是養蠱么,諸葛亮只是書信一封,至少馬忠和嚴顏都立刻表示要派兵助戰,其余的豪強和蠻夷也都在紛紛爭著搶著表忠心。
南中那邊自然就不同了。
本來就是剿撫并用,諸葛亮索性便將姿態做得更軟了一點。
建寧豪族雍凱殺了原本的建寧太守正昂導致了南中叛亂的開端,諸葛亮見眼下朝廷實在是無力進剿。
居然命令李恢和廖化不急進攻,而是另外又派了成都名士張裔去建寧郡繼任建寧太守,還明確的表示,雍凱殺正昂之事,是事出有因。
肯定是咱們的地方官員貪贓枉法,對建寧蠻夷和百姓剝削太過,這才逼得雍凱官逼民反的么。
這姿態,都低到這般地步了,幾乎相當于明擺著告訴雍凱說:“我不管你為啥造反,我都愿意既往不咎,我現在派個名士單騎下來,你給我一個面子讓他做個傀儡,從此以后建寧就是你的,大家相安無事即可”了。
張裔這人出身于蜀軍張氏,而蜀郡張氏卻是在東漢時整個益州最有名的名門,在整個大漢儒林之中都有一席之地的。
尤其是這么大的名氣之下卻是個不肯同流合污的“真·名門”,也就是一直置書講學,沒有兼并土地和人口去做那豪強之事。
這其實就相當于是自愿放棄了從名門到門閥的升級,說白了就是空有名望,卻無半點實力。
這人給雍凱送去,簡直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傀儡好人選。
如果不是眼下情況危急,諸葛亮是不會把姿態擺得這么低的,這基本就是等同于承認雍凱南中王的地位了。
結果,這雍凱還挺狂,除了寫了一封信給諸葛亮,大意是說,你們城里人太會玩了,天下現在有了三個朝廷,我這個山里人都不知道該忠于誰了。
當然這也不是重點,不就是被貼臉輸出了一下么,忍忍就過去了。
然而更可恨的事,那享有諾大名頭卻無絲毫實力的張裔,居然被這雍凱五花大綁的,送給了交趾的士燮,士燮又將人送給了孫權。
然后,孫權下詔,任命雍凱為永昌太守。
這幾乎是明擺著在告訴天下人:雍凱是我的人了啊!
要知道現在的交州已經是孫權的地盤了,掌控力就算低了一點至少名義上也是孫權的地盤了。
而南中這地方和交州是接壤的。
換言之孫權這還真不只是嘴炮,他是真的有能力出錢出物出人,甚至是直接出兵去幫雍凱的。
本來,南中的各個大豪強對于雍凱造反都是持觀望態度,都還等著諸葛亮給他們開價呢。
結果孫權這么一搞,這還觀望個屁啊!
投降得趁早啊,不投就沒機會了。
再說作為豪強,屁股決定腦袋,誰不想跟著孫權混?
孫權對手下豪強是出了名的放縱啊!
于是,建寧的另一大豪強孟獲趁機起兵,與雍凱合兵一處,越嶲郡的蠻夷首領高定卷土重來再次攻占郡府,越嶲太守焦璜被殺,牂牁太守朱褒殺死了益州從事常欣響應雍凱。
雍凱也是如有神助,徹底打退了李恢和廖化的先鋒兵馬,二人也只得率領敗兵退守永昌。
諾大的一個南中,除了永昌郡之外,其余的三個大郡,都他娘的要劃入吳國的地盤,幾大匪首都他娘的要做吳臣了啊!
說好的吳蜀交好,恢復同盟,共同戮力抗曹呢?
這落井下石的這個手法,這么自然的么?
王大龍上輩子雖然研究過三國正史,但研究的并不算細致,至少他就真不知道,原來南中叛亂這事兒居然還他娘的有孫權在背后搞事。
原來雍凱孟獲等人叛亂,名義上他娘的居然還都是吳臣!
若不是孫權適時的捅了這么一刀,這場南中叛亂是萬萬不可能大到這般地步的。
得盟友若此,就連王大龍這個外人都有些氣得繃不住了,真不怪劉禪錘桌子沒城府啊,他這分明是想錘孫權的腦袋啊。
原本歷史上,諸葛亮南征的一個很重要的契機就是曹丕的二次伐吳。
他是確定了魏吳徹底翻臉之后,這才向南用兵的,同時也遣使東吳,再一次的和孫權結盟。
而且使者鄧芝對孫權說的很清楚:“你丫要是再嘚瑟,我特么新仇舊恨一塊算,南中不要,甚至天下不要了我也得跟曹丕合伙干你!”
這才讓孫權心不甘情不愿的放棄南中。
沒了孫權的支持,南中的此次叛亂自然便是一盤散沙,這才有了難辨真假的七擒孟獲。
而現在的這個時空,曹丕沒去伐吳,反而來伐蜀來了,孫權依舊是背后捅刀。
諸葛亮雖提議對東吳繼續隱忍,再派使節去東吳對孫權曉以利害,希望讓他能盡量以大局為重。
然而沒了二次伐吳的大軍壓境,這個盟約還能不能續得上,誰又能說得好呢?
再說就算能續,有這么個玩意做盟友,大家如何能夠放心呢?
所有人,一時之間都在眉頭緊鎖。
諸葛亮沖王大龍拱手道:“尊神以為,此時咱該要如何是好?”
王大龍撇嘴道:“若是問我,我也沒什么妙法,無非是暫且放棄南中,先應付曹魏,待打退曹魏之后,再想辦法收復南中吧,反正如果是我,這狗屁的盟友我是寧可不要,大不了一打二的。”
諸葛亮聞言笑道:“我聽聞,曹丕此前一直都在親自督工造船,明顯是要伐吳的,卻突然擺出了這么大的陣仗要伐蜀,分明是因為此前拆去了白水關的緣故。”
眾人聞言都點頭。
事實上此事諸葛亮在拆白水關的時候應該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就連魏延在得知此事之后都開始從漢中調兵,就是認定了曹魏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定會來伐蜀。
現在讓蜀漢眾人破防的只是孫權這個盟友的背刺而已。
諸葛亮卻道:“南中小叛,其實無傷大雅,雍凱、楊定等人雖看似勢大,實則都是一盤散沙,彼輩所用者皆是蠻夷之輩,覆之易也,只是免不得,卻是要抽調此處兵馬。”
王大龍皺眉道:“抽調此處兵馬,若是抽得多了,如何還能確保擋得住曹丕大軍?”
諸葛亮笑道:“臣以為,抵擋曹魏大軍,倒也沒那么,白水關雖然拆了,但劍閣之險,本就尤在白水之上,卻是因此若是擾了尊神清修,將戰場這都放在您眼前了,這……卻是害怕褻瀆、冒犯了尊神啊。”
聞言,王大龍卻是使勁使勁地給了諸葛亮一個大白眼。
打幾個月前者諸葛亮拆白水關的時候王大龍就判斷,這諸葛亮就是存心想在這劍閣打這一仗。
分明是想借自己的神力么。
只是當時誰都沒想到孫權會來這么一手么。
這諸葛亮這么說,分明是打算將大部分的兵力送去南中,然后借劍閣的山險,更重要的是請用王大龍的神通來阻敵了。
“哼~!”
王大龍傲嬌地哼了一聲,卻是干脆化作一團煙霧不見,既沒說行也沒說不行。
諸葛亮見狀卻是笑笑道:“子龍,南中事關重大,本相許你持節,并高翔吳班,以及馬忠王平,所領巴郡兵馬,同李恢、廖化一道,盡討之,動作要快,并不求南中盡平,只求你快些將雍凱的腦袋砍下來給我,先解燃眉之急。”
“喏”
“傳令,命吳班率軍東進,與嚴顏合兵一處,攻魚復,不許東吳有一兵一卒,趁機進入益州。”
“喏。”
劉禪見狀皺眉道:“相父,尊神剛剛好像沒答應用神力幫忙守城啊。”
諸葛亮嘆息:“他幫與不幫,眼下這仗都只能這么打了,劍閣這地方就算是沒有神仙顯靈,終是天險總是沒錯的,縱是守軍的兵力少些,步步血戰也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