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006.有生之年
- 讓你造防彈衣,你搞等離子護盾?
- 美味地溝油
- 2046字
- 2024-02-20 00:00:00
“服裝廠?”
以劉長波長時間在網絡上的“對線經驗”,在了解到面前這篇論文作者的學歷,以及它的出處單位后,他幾乎能夠武斷地判處這篇《等離子護盾技術的相關應用研究》死刑。
沒辦法,只能說它和劉長波網絡上對線的那些“網絡民科”太像了。
但這并不代表著劉長波會拒絕查看這篇論文。
相反,他對一篇來自于服裝廠的高科技技術應用論文的內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想知道這些“民科”們到底能整出多大的活。
“唔,終于不是可控核聚變和永動機了。
等離子護盾,如果這個作者不是從好萊塢科幻大片中獲得的靈感,那我必須得說他用心了。”
劉長波一邊批判著這篇論文的題目,一邊從抽屜里取出了一支紅色水筆。
扯下筆帽之前,他還特意看了眼水筆的筆油剩量,確保即將到來的酣暢淋漓的批注,不會因為某些意外因素而中斷。
然而翻開這篇論文的第一頁,劉長波手上的動作就陷入了久久地停頓。
【。。。基于等離子體流體近似方法,研究了高功率微波與柱狀等離子體陣列相互作用過程中入射電場隨時間的演變過程,分析了等離子體防護高功率微波的物理過程和作用機理。。。
研究結果表明,入射的高功率微波會使等離子體參數發生劇烈變化,特別是其電子密度將急劇增加,從而使等離子體對入射的高功率微波表現出類似金屬的電磁特性,最終實現對入射高功率微波的有效防護。。。】
令劉長波有些驚奇的是,論文開篇摘要的描述,竟然沒有讓他找到任何破綻。
至少對方對于相關理論的闡述,完全符合當前科學界的科研流程。
如果不正好是研究等離子物理相關領域的學者,有過相關領域的科研成果,經驗的話,根本沒法光從閱讀書面材料這一層面來判斷它的真偽。
至少劉長波做不到,因為他從事的是材料科學工程專業,和等離子物理領域幾乎可以說毫不相干。
論文中的波動方程,電子傳遞方程以及重物質傳遞方程相關求解,表征分析,更是看得劉長波皺眉不已。
他不得不在心里承認,想要證偽這篇論文的難度,比他預料的還要困難。
因為他已經完全看不懂了。
對面,正一臉期待等待著的“老李”兩人,他們的內心也是相當矛盾的。
一方面,他們不爽陳義之前的“學歷歧視”相關行為。
但另一方面,他們又極其希望這篇【等離子護盾技術】是真的。
因為這代表著這項尖端科研技術方面的研究成果,多少也能和他們沾點關系。
足夠他們和單位里的同事吹噓一年半載了。
“劉研究員,這論文是真的么?”
劉長波翻來覆去的盯著論文看了兩三遍,四十多分鐘過去了,還沒給個定論。
一旁的老李有些困惑地追問起來。
“唔,這篇論文的觀點很新穎。”
“那它很有科研價值?”
“emmm,我必須得承認,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聽著劉長波“謎語人”一般地回答,老李一頭霧水的同時,也終于忍不住了。
他和同伴把晨興服裝廠“防彈衣訂單涉嫌違約”的事情經過告知了劉長波。
當看到視頻記錄儀里面“測試等離子護盾”的畫面時,劉長波止不住地眼皮直跳。
“情況就是這樣,如果這篇論文沒什么價值的話,我們準備按流程給晨星服裝廠這件事定性,進行后續的處置處罰了。”
“這樣,你們先等兩天,流程的事,我會親自和所長去說。。。”
作為市后勤裝備所唯一的高級研究員,劉長波這點面子還是有的。
老李和同伴對視一眼,既然劉長波把這件事攬了下來,他們也就不再著急了。
“對了,過會記得把那個視頻資料拷貝一份給我。”
關門聲響起,劉長波甚至微微探身,確認兩人真正離開后,這才急不可耐地打開相關學術,科研網站,檢索著等離子護盾技術的相關關鍵詞。
作為所里唯一一名高級研究員,他當然不可能告訴老李,自己完全看不懂這篇論文。
《微波學報》,沒有。
《電波科學學報》,沒有。
《物理學報》,還是沒有。
劉長波在網絡上找了一圈,甚至還把關鍵詞翻譯成英文去外網看了一遍,但還是找不到任何“等離子護盾技術”的相關論文。
“奇了怪了,現在的大專生,科研水平都這么高了?”
劉長波撓了撓頭,這篇論文的很多理論在當下來看都是相當新穎的,【參考文獻】一欄,只有一些基礎的等離子物理方面的相關研究,其他的內容幾乎全都來自于作者自身。
科學研究領域,不同的科研類目之間,都有著相當大的知識壁壘。
劉長波必須得承認,自己在等離子物理領域的知識積累,可能還不如一名相關研究方向的普通研究生。
或許是執法記錄儀的畫面讓他下定了決心,劉長波從抽屜里找到了一張自己珍藏了許久的名片。
龍國科學院直屬012研究所——等離子體物理學科帶頭人:衛學明院士。
作為龍國科學院,乃至整個龍國科學界物理學科領域的領軍人物,衛學明院士在核物理學和等離子物理學方面都有極高的建樹。
他所領導的研究院,在熱核聚變,微電子信息,國防高技術應用上面,有著多個高價值課題研究組。
這些課題研究組產出的研究成果,不僅在國內受到極大重視,在國際領域也稱得上舉足輕重。
劉長波能夠拿到衛學明院士的名片,還是在一次院校科研宣講大會上。
本來劉長波對自己的科研生命已經不抱希望了,在市后勤裝備所這種“次級研究單位”內任職,對他們這種科研學者來說,幾乎等同于提前開始養老生活。
但眼前這份“等離子護盾技術”論文的出現,讓他有了聯系對方的勇氣。
‘有生之年我竟然也有機會和院士討論學術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