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朱由桹給廣州的工匠們,定了一個小目標:在一個多月內(nèi),搓出來一千把燧發(fā)槍,以及配套的套筒刺刀。
但這個目標最終沒有實現(xiàn)。
有了這個教訓,他自然也不會異想天開地要求這幫工匠,同樣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nèi),給他手搓出來二三萬把帶套筒式刺刀的燧發(fā)槍,來滿足他的三萬一千近衛(wèi)軍的裝備要求。
朱由桹接受了這個現(xiàn)實:他不能讓他的近衛(wèi)軍,全部跑步進入排隊槍斃時代。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讓一部分近衛(wèi)軍,先進入排隊槍斃時代。
這六個衛(wèi)的禁旅,在朱由桹的心目中的地位,顯然是有高低之分的。
地位最高的當然是羽林衛(wèi),這是近衛(wèi)中的近衛(wèi),精銳中的精銳。
其次,便是期門衛(wèi)了。
羽林衛(wèi)士兵都是騎兵,遠程武器主要是弓箭和輪燧手銃。
那么,這率先跑步進入排隊槍斃時代的好事情,就落到期門衛(wèi)的身上了。
被集中于廣州的大批工匠,雖沒有完成朱由桹給他們定下的小目標。
但在海宋人工兵,或者說海宋人工匠的傾囊相授下,他們也快速地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基本掌握了燧發(fā)槍和套筒式刺刀的制造,制造出來了一些合格的燧發(fā)槍和套筒式刺刀。
朱由桹相信他們以后的手藝會越來越精湛,手搓武器裝備的速度也會加快一些。
只要繼續(xù)讓處事公平,清正廉潔的海宋人管理他們,保證他們的待遇,或許其中還會出現(xiàn)一些創(chuàng)新型人才。
不管上面人發(fā)布的命令的是什么,都是需要下面人執(zhí)行好,才能夠變成現(xiàn)實。
不同于忠誠程度和靠譜程度參差不齊的自然人,絕對忠誠于朱由桹的海宋人是優(yōu)秀的命令執(zhí)行者。
既然朱由桹讓海宋人工匠將技術向自然人工匠們傾囊相授,他們就一定不會藏私。
但這些海宋人工匠,無論如何也不是自然人,因此他們會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儲備,卻不會有自然人所可能具備的創(chuàng)新能力。
這是他們的缺陷所在。
……
“東征軍主力班師之時,會把配裝的燧發(fā)槍和刺刀帶回。
再加上你們最近制作出來的這些玩意兒,依朕看,就足夠配裝期門衛(wèi)六千人了。
所以,之后,你們的工作重點,還是要放在火繩槍上。
必須保證火繩槍的質量,盡可能地減少因為火繩槍質量問題,而導致的炸膛事故。”
永歷元年正月的某一天,朱由桹在視察軍器局時,向軍備總管劉乾星指示道。
這軍備總管,是朱由桹新發(fā)明的官職,負責全權管理近衛(wèi)軍武器裝備的制造。
如此重要的職務,朱由桹當然要任用可靠的海宋人。
這“513號”劉乾星,乃是海宋初始六營之一的工兵營營長,海宋初始七將之一,是有著足夠管理才能的。
他自然可以勝任軍備總管的職務。
“好叫皇帥知道,自從微臣擔任這軍備總管,一向資金充沛,這工匠的待遇便得到了有力保證,他們干起活來也都是認真賣力。
武庫中的各類火繩槍在內(nèi)的武器裝備,我們都花費大量時間仔細檢查過,有不合格的,便立即收回,能修的就修,不能修的就直接回爐重造。
新制造的火繩槍,也都是要經(jīng)過數(shù)輪嚴格的質量檢驗。
總之,我們已經(jīng)在全力保證質量不合格的武器,不會流入將士手中。
但從客觀上來說,這火槍炸膛事故還是不可能完全杜絕。”
“這朕當然知道,只要能夠最大限度保持火繩槍的質量,你們便是盡職盡責了。”
重點關注火繩槍的質量,自然還是因為朱由桹決定用火繩槍來武裝“下四衛(wèi)”,即龍武衛(wèi)、虎賁衛(wèi)、豹韜衛(wèi)、鷹揚衛(wèi)。
按照朱由桹的規(guī)劃,這四衛(wèi)中的士兵,主要武器就是長矛和火繩槍。
本來,他們之中的大多數(shù),就是由海宋軍官按照一定的標準,不打折扣地從舊明軍中篩選出來的精壯士兵。
在朱由桹看來,只要給他們發(fā)足軍餉,再加上作為骨干軍官的海宋人,對他們的訓練和指揮,即使是武器裝備不對清軍產(chǎn)生代差,他們也應當能夠戰(zhàn)勝清軍。
在朝廷為了北伐的各項準備之中,皇帝陛下所做的事情,大概就是在侍衛(wèi)森嚴的保護之下,前往各個地方去視察,去發(fā)表講話,去動嘴皮子。
畢竟,作為皇帝,朱由桹肯定不需要親自動手做事情,而且理工科知識基本為零的他,既沒有什么動手能力,也沒有什么成為大科學家或者大發(fā)明家之類的理想,來驅動他動手進行科學發(fā)明實踐。
這一點,朱由桹肯定是比不上心靈手巧、能夠做一手好木匠活的堂兄朱由校的。
當然,要是拿朱由校和朱由桹比較,然后指責他不夠心靈手巧。
那么,以朱由桹的那副德行,肯定會先嗤之以鼻,然后毫不客氣地挖苦天啟皇帝:
“身為皇帝,你做什么木匠?真是不務正業(yè)。
別說木匠了,哪怕你要當什么偉大的科學家、發(fā)明家,身為皇帝,那也是不務正業(yè)。
有這時間和精力,還不如勤勉刻苦一點,去多造幾個孩子,這樣也不至于最后讓皇位便宜了兄弟。”
說起來繁殖后代這種事情,那么,在這方面一向頗為勤勉刻苦的朱由桹,肯定會十分驕傲地挺起胸膛。
就是在這個正月,朱由桹便先后有兩個新納的妃嬪,被診出了懷孕的跡象。
好吧,皇帝陛下肯定不會如同市井傳言中的那樣臥薪嘗膽。
哪怕是不公開選妃,他在私底下臨幸?guī)讉€女人,也是作為皇帝而被上天賦予的權利,沒有人會因此指責他。
眾所周知,繼承人問題是事關國本的大事。
在朱由桹眼中,目前僅僅只有兩個兒子的他,在這方面,顯然還是不夠保險:
說不定他那兩個兒子,哪一天閑著沒事,就直接死了。
朱由桹覺得至少得生十個,才勉強保險。
畢竟,按照大明朝重男輕女的官方規(guī)矩,女兒并沒有繼承皇位的權利,而且這年頭嬰兒夭折率很高,生十個孩子,能長大一半都算不錯的了。
總之,眼看著能多兩個子女,這毫無疑問是值得朱由桹感到高興的事情。
僅僅在這個時空,才正式生活了幾個月,朱由桹便已經(jīng)入鄉(xiāng)隨俗,養(yǎng)成了多子多福的觀念。
畢竟,他這家里面,是真的有皇位需要繼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