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從3個角度認識銀行數字化風控

銀行數字化風控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在很多方面與傳統風控區別很大。為了盡快熟悉數字化風控體系,我們不妨從以下3個角度入手。

1.1.1 角度1:銀行數字化風控的本質

風控指的是風險管理者采用各種措施和方法,消滅或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或者減少風險事件造成的損失。

數字化風控涵蓋所有提高風險效能的數字化因素,包括流程自動化、決策自動化、數字化監控與智能化預警等。

銀行數字化風控的本質就是在數據、策略、模型、流程、組織、架構、人才以及文化等各方面聯動協同,用數字化方式提升銀行的風控效能,達成精準識別與計量風險,從而實現收益最大化的目標。

1.1.2 角度2:銀行數字化風控的范疇

從廣義上講,銀行數字化風控涵蓋銀行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及市場風險等三大風險類別,是一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數字化的過程。從狹義上講,銀行數字化風控主要指的是數字化信用風控體系的構建。

巴塞爾委員會將銀行面臨的風險分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國家風險、聲譽風險、法律風險及戰略風險八大類。國內監管部門要求,在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三類風險中,符合條件的銀行應首先開發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的計量模型。就信用風險而言,現階段應以信貸業務(包括公司風險暴露、零售風險暴露)為重點推進方向。

數字化時代,銀行重塑風控體系需要通過金融科技賦能、數字技術加持以及智能算法優化,在流程自動化、決策智能化、監控數字化的基礎上持續提升風險管控的能力與效率。

1.1.3 角度3:傳統風控、智能風控與數字化風控

銀行的風控經歷了從傳統風控到智能風控,再到數字化風控的進化過程。本節介紹這幾種風控模式之間的關系、優勢和劣勢。

1.傳統風控模式

傳統風控的做法更多是基于專家經驗的人工審批,依賴于審貸官對材料的理解與把握,并給出最終意見。假設有兩筆貸款同時審批,那么審貸官會根據經驗,基于排序做出相應決策,很快得出結論——甲貸款要優于乙貸款。如果更進一步,請審貸官詳細說明,甲貸款比乙貸款風險低多少,甲、乙兩筆貸款的風險分別處于什么水平,審貸官就很難給出精確的回答了。這有點類似大腦在處理一些模糊信號的時候,雖然能夠做出評估排序、對比排序,但是很難做到足夠精確。

傳統風控模式包括信貸工廠模式、IPC技術模式、臺州模式以及巴塞爾模式等,下面進行簡要介紹。

(1)信貸工廠模式

信貸工廠模式是指銀行在授信業務管理時,通過設計標準化的產品和流程,統一規范不同信貸產品的信貸作業過程,類似于工廠“流水線”,主要強調全流程風險管理。從前期接觸客戶開始,到調查、審查、審批、貸款發放、貸后維護、管理以及貸款的回收等工作,均采取流水線作業、標準化管理。

這一模式起源于新加坡淡馬錫模式。淡馬錫公司成立于1974年,是由新加坡財政部監管、以私人名義注冊的一家控股公司。淡馬錫公司在對中小企業授信管理的過程中,開發出了一種批量化生產中小企業融資產品的運作方式,被業界稱作淡馬錫模式或信貸工廠模式。

該模式解決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適用于批量化作業的各類信用貸款領域,從個人消費到小微企業經營均可使用,應用空間比較廣闊。

信貸工廠模式的優點如下。

? 責任落實到位:在信貸工廠模式下,作業被切割成最小單元,每個參與人員都能熟練從事崗位職責內的工作,責任可以落實到個人。

? 規模效應凸顯:由于個人負責的工作領域極度細分,所以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規模化效應得以顯現,從而提高了利潤率。

? “四眼”交叉驗證:在貸款辦理過程中,客戶經理、審批人員和貸后管理人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對于同一筆業務,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交叉驗證,有效遵循四眼原則[2]

? 提升工作效率:客戶信息被錄入信貸系統后,自動評分、自動審批;客戶經理也可以根據評分結果,篩選符合本行風險偏好的優質客戶,既節省時間,又可以避免做無用功。

? 迅速搶占市場:對于異地客戶,也可以做到依靠系統自動審批處理,審批時間快,客戶體驗好,有利于迅速拓展客戶并搶占市場。

信貸工廠模式的缺點如下。

? 資金投入多:銀行開展信貸工廠模式,前期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包括平臺的搭建、客戶評分模型的開發或者其他有針對性的研發。

? 人員成本高:該模式需要的崗位較多,在實際管理上難度很高,相應的人力成本也很高。

? 風控要求嚴:該模式不能做到對每位客戶精細審查,對整體風險監控能力以及壞賬處理的要求都比較高。

(2)IPC技術模式

IPC技術模式來源于德國,重視實地調查和信息驗證,主要通過對客戶經理調查走訪、信息交叉驗證等方面進行培訓,提升客戶經理辨別虛假信息和編制財務報表的能力,防范信用風險。IPC技術模式的核心主要為三方面:一是考察借款人的償債能力;二是衡量借款人的償貸意愿;三是控制借款人公司內部操作風險。IPC模式的創新之處在于,銀行風險把控的側重點是關注借款人的還款意愿、借款人的經營情況以及現金流,而不是根據借款人資產價值評估等因素決定其風險。

IPC技術模式的優點如下。

? 專注業務:銀行能夠專注于貸款業務本身,微貸額度較少,資金挪用的可能性較小。

? 管理精細:客戶經理對每戶貸款都可以做到逐筆調查,精細化管理。

? 信息對稱:客戶經理從貸前決策到貸后管理全程參與,信息對稱程度高。

? 風險定價:能夠做到根據客戶的資質進行風險定價,利潤回報率較高。

? 方便快捷:貸款方式較為靈活,適合不同的企業選擇。

IPC技術模式的缺點如下。

? 人員數量多:采用單戶調查和分析的方式,依賴大量人才支持,銀行必須不斷做好信貸人員的招聘與培訓工作,充實一線隊伍。

? 服務單一化:無法為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市場競爭力較弱,不利于鎖定客戶。

? 工作效率低:逐筆操作業務,在走訪客戶時需要大量時間,放款周期長,跟蹤效率低下,規模增速較慢。

? 道德風險高:決策過于依賴客戶經理的主觀判斷,很容易產生道德風險。

(3)臺州模式

在小微貸款、普惠金融等領域,臺州作為我國小微金融發展的標桿地區,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取得了重要成就,逐步形成了頗具特色的臺州模式。如今在國內外金融市場的沖擊下,臺州模式的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臺州模式的典型代表如下。

? 泰隆銀行:形成了以“三品”“三表”“三三制”為特色的小企業金融服務模式。

? 臺州銀行:探索出“三看三不看”的風控技術和“下戶調查、眼見為實、自編報表、交叉檢驗”的信貸經驗。

? 民泰銀行:形成了“看品行、算實賬、同商量”的風控九字訣特色做法。

臺州模式面臨的挑戰如下。

? 個性化服務供給偏少:面向小微企業的信貸產品雖然多,但產品功能單一,具備地方性、區域性特色的小微金融服務產品創新較少。

? 技術賦能有待提升:小微金融機構亟需科技賦能,打造線上融資產品體系,提高服務效率和降低運營成本。

? 復合人才集聚不足:臺州金融人才結構不合理,單一專業人才偏多,缺少跨專業復合型人才,尤其缺少對國內小微金融市場和業務熟悉的人才。

(4)巴塞爾模式

傳統銀行以《巴塞爾協議》為基礎開展相關風控工作,可稱之為巴塞爾模式。從1988年的《巴塞爾協議Ⅰ》到2001年的《巴塞爾協議Ⅱ》,直到2010年推出的《巴塞爾協議Ⅲ》,最終要求銀行進一步明確資本定義,擴大風險覆蓋范圍并加強交易對手信用風險管理。在巴塞爾模式中,信用風險主要以違約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PD)、違約損失率(Loss Given Default,LGD)、違約風險敞口(Exposure At Default,EAD)、期限、相關性等計量方法為核心來計量。

巴塞爾模式的優點如下。

? 實現了全面風險管理。

? 涵蓋信貸業務等各類風險。

? 具有可實施的風控計量體系和方法。

巴塞爾模式的缺點如下。

? 實施巴塞爾模式需要監管機構審批。

? 內部計量模型依靠銀行自身數據,其局限性極易導致估計偏差。

? 對于金融創新監管沒有實時更新和統一的方法。

2.智能風控模式

從線下到線上,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銀行風控體系也在不斷演變。起初銀行人工審核辦理信貸業務,后來逐漸引入系統輔助,完成了從人工審批到自動審批的進化。隨著大數據的發展,更多弱變量加入風控體系,替代了原先的單一強變量風險評估,完成了從自動化到大數據的進化。在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時代,新型欺詐手段層出不窮,人工智能技術催生大數據向智能化演變。

智能風控技術是銀行在自動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應用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而來的。與傳統風控相比,智能風控技術在以下方面具有鮮明特點。

智能風控的優點如下。

? 大數據平臺是基礎,為數據模型與風控策略提供高質量的數據保障。

? 決策引擎是媒介,為數據模型與風控策略提供高效的部署能力。

? 智能模型是大腦,將原始數據提煉為規則集,實時預測風險水平。

智能風控的缺點如下。

? 與傳統業務匹配度低,業務人員難以理解和應用。

? 傳統風控制度與智能風控方式仍存在一定矛盾,經驗驅動的傳統風控與數據驅動的智能風控難以融合。

與傳統風控模式側重專家經驗不同,智能風控更多的是以量化模型和基于數據分析的策略為主,不僅能夠對每個申請進行對比和排序,還能進一步說明每個申請的風險是什么水平、PD是什么水平、LGD是什么水平。在這個基礎上,不僅能做審批,還能夠進行精確的風險定價等更多工作。

具體而言,兩種風控模式在以下3個方面有所區別,如表1-1所示。

表1-1 傳統風控與智能風控的區別

3.數字化風控

永遠不要忘記,銀行的本質是風控,無論傳統模式還是智能模式,最終目的都是要做好風險管理。數字化風控堪稱傳統風控與智能風控的集大成者,既吸取了兩種模式的優點,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兩種模式的缺點。數字化時代,傳統風控的短板顯而易見,而智能風控從銀行實際情況來看,應用領域有限且處于探索階段。大部分銀行最需要實現的是風控的標準化與數字化,其中最關鍵的是信用風險決策的底層邏輯及量化過程。

數字化風控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1)數字化風控流程

數字化流程是數字化風控的基礎,貫穿信貸業務貸前、貸中、貸后等部分或全部環節。例如在貸后環節,信貸資金真實流向、客戶還款記錄、客戶回訪信息及其他風險信息,需要通過流程來獲取并保存。數字化流程以優化客戶體驗、提高決策效率、降低操作成本為目標,其最重要的意義在于風控的標準化與穩定性。流程標準化才能產生有價值的數據。

(2)數字化風險信息

在傳統模式中,銀行信貸決策依據的信息包括文字和數字形式,可能是行內采集的或者外部數據源提供的,可能是原始材料或者經過加工的。這些信息首先都需要數字化,變為數字和標簽,然后通過特定的數據邏輯歸納后呈現出來,用于風險決策的信息依據。為了支持應用層面的數據需求,往往需要對系統內部的數據資源進行治理。從數據治理到數據呈現,是信息由里到外進行數字化的完整過程。

(3)數字化風險決策

風險決策自動化是數字化風控的高級表現形式。目前在信用卡審批和小額消費金融領域,已經完全實現了風險決策自動化。風險決策自動化涉及數據和風險決策模型。數據涉及內部數據和外部數據的連接和管理。設計模型需要根據信貸產品的結構、流程、數據資源和客戶情況,形成風險邏輯并量化。量化的風險決策模型能避免人員的主觀性和道德風險。

數字化時代,土地等不動產要素的價值會不斷降低,企業創造價值的方式也在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再依賴土地、廠房、設備來創造價值。銀行未來客戶的業務模式迥異于傳統客戶,如果還堅持無擔保、無抵押不能放款,將面臨客戶大量流失、業務嚴重萎縮的極端不利局面,在新的經濟生態系統中無法立足。因此,選擇數字化風控升級,是銀行的必然選擇。

銀行要基于傳統風控模式,如信貸工廠模式、IPC技術模式、臺州模式以及巴塞爾模式的成功經驗,結合最新智能風控技術,構建全面數字化風控體系,如圖1-1所示。

圖1-1 傳統風控模式與智能風控模式相結合的全面數字化風控體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南县| 措勤县| 柯坪县| 广州市| 梨树县| 米林县| 郎溪县| 锦州市| 萨嘎县| 松江区| 吴堡县| 乐清市| 城步| 临洮县| 黔东| 乌拉特中旗| 靖安县| 兰坪| 耿马| 马公市| 宜良县| 龙井市| 金昌市| 黄骅市| 鲁山县| 赤壁市| 济阳县| 铁岭县| 永定县| 赤城县| 乳山市| 南丹县| 商水县| 格尔木市| 淅川县| 池州市| 车致| 沅陵县| 浏阳市| 左权县| 常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