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數據抽象方法
常用的數據抽象方法有三種:分類、聚集和概括。
1. 分類
分類是指把現實世界中具有共性的個體抽象為一種實體型。例如,校園卡管理中,無論是張偉、周萍,還是其他個體都是學生,具有學號、姓名、性別、學院等共同屬性,可以抽象為“學生”實體型,而張偉、周萍等個體為該實體型的實體值,和實體型之間是“is member of”的關系,如圖1-22所示。
2. 聚集
聚集是將實體值之間的共性屬性抽象為實體的屬性,屬性描述了實體的組成部分。屬性和實體型之間是“is part of”的關系。例如,學號、姓名、性別、學院等都可以抽象為“學生”實體的屬性,如圖1-22所示。

圖1-22 由實體值抽象得到實體型及其屬性
3. 概括
如果實體之間存在子集聯系,可以概括為子類和超類。子類和超類之間是“is subset of”的關系,子類繼承超類所有的聯系和屬性,從而簡化實體的設計。
E-R模型中分別用矩形和雙豎邊矩形表示超類和子類,用直線加小圓圈的形式表示超類-子類的關系。例如,研究生、本科生都是學生,都具有學生的基本屬性,但是研究生有本科生沒有的科研要求(研究方向)、本科生有研究生沒有的軍訓和生產實習,研究方向,軍訓及生產實習分別是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特有屬性。如果抽象為學生、研究生、本科生三種實體型,一則實體型數量多,二則實體型之間存在較多的冗余屬性。使用概括進行抽象后,把研究生、本科生抽象為學生的子類,繼承學生超類的學號、姓名、性別、學院等基本屬性,同時具有自己的特殊屬性,如圖1-2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