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北方的“桑拿天”,整日的鄉村屋里屋外擾得人悶熱久久不能睡去,鄉村夏日的夜晚由最開始的熱鬧聒噪的蛙鳴蟲叫,轉至深夜的靜謐幽黑。此時,大人們就會望著窗外的天,“看,星星不出來嘍,明天可能要下雨”,然后還能預測下的是什么樣的雨,還要談談對莊稼長勢的影響。有的人則會自顧自的感嘆一番,“好在前幾天沒有給地里頭澆太多水,不然就澇了呦!”
每家每戶都在不易入眠的日子里盤算著明天,農家弄手都有傳承著古法種植的能耐,并有責任和擔當要一一傳給他們的下一代,用來維系后生的活計三餐吃食,民以食為天的古諺語一直是幾代老農民的信奉支撐的傳承。實時流傳著哪個強人是如何創下豐收奇跡,大家都背過里贊嘆這“狠人,真能哩。”,這可是行里狀元的贊嘆和羨慕呢,但是由于強人的局限性,總有那“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古諺把持,所以都是個門個戶的能耐。
門道精精的人,從來不是老實無能的人,別看這鄉村,能人可是一大把哩。就說這金家老爺子,按鄉規弄里排資輩,應也是尊稱為“金家大爺”或“金家大門戶當家的”。但是金家老爺子有把個的善良心,本是年幼好學,去臨鎮十里地的娘家姨舅那私塾求學,而后順利考上秀才。本來一切順利的,但是金家老爺子的父親被牛撞個趔趄后,就癱在了床上,沒幾年也沒了。金家老爺子就緊急回來頂門戶,古諺有云“父母在不遠游”“父母故,守三年”,在外游子歸家心切,還有一大家子人需要他維穩支持,金家老爺子就回到了闊別幾年的家門。
金家老爺子出去上學,考中秀才,在十里八鄉都是有名望的。老地主金家老爺子的父親曾也想過讓金家老爺子走仕途光門眉耀祖先,但不承想那天會碰到驚瘋了的牛,不幾年后能一命嗚呼呢。金家老爺子不善勞作,但對于管理田產,本事還是綽綽有余。心善的人,看得到人間疾苦,可憐十里八鄉沒個讀書的地方,大字不識一個的人必在世上受瞎苦。就在冬閑時張羅在金家祖廟近旁的耳房里,置放幾個板凳和一個長條桌子,召喚鄉里近村的娃娃們學習認字。因此得了個“金先生”的名望大美稱呼,那時候人們尊師重教刻在骨子里,在善人家做事的門房們都齊心的做好自己的事,因為在名望之家做事,都是有臉面的人了呢。
太爺爺和孫家小二哥邊拉家常邊走向金先生家,到了牲靈棚就放下牲靈草整理畢,點上晾干的蘆花后小哥倆就來了金先生的書屋外。小哥倆在屋外等待的時間,太爺爺向有亮光的屋里望了望,金先生似在寫賬目規文類的,但是由于年齡確實有些大眼睛花了,掛著個眼鏡在吃力的微抖著手在寫畫著。此情此景,讓太爺爺突然想到了他的父親,竟不自覺的對這個金先生多了些親切感。
金先生聽到孫家小二哥的呼喚,竟也緩緩起了身,把手中的物什很珍惜的放下。摘掉的眼鏡還在手中托著,和小二哥說話的時候也不時看看手中的眼鏡,應該是生怕不小心弄掉,在那時的稀罕物可不能就輕易的損毀了呢。聽了半天,原是金先生要讓孫小二哥去近村田子村置辦些東西,得了空的時候帶回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