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脫粒機和鼓風機
- 北宋的掘墓人
- 饃饃吃墨墨.
- 2094字
- 2024-01-31 23:20:05
五日后。
“老大,王木匠讓我來告訴你,脫粒機和鼓風機造出來了。”
“哦?”李清風瞬間站起,雙眼有些發光。
這些日子,他可就盼著這兩東西出來了。
這些日子收割的稻谷可都在那晾曬呢。
現在正是脫粒的時候,若是今日還沒造出來,他也只能選擇人工脫粒了。
勞動人民不愧是勞動人民,不管是原本的山賊還是剛來的逃戶,收割起來那叫一個快,五日的時間,都快要收割完了。
一共就342.5畝地,他們就和打了雞血似得,每天平均每人能收一畝半,加上那些逃戶,再去除不能干活的,五日時間倒也差不多,不出意外的話,今日便能全部收割完。
木匠做工的地方并不在清風寨內部,而是在選定關隘的位置,在第三天的時候,木匠們便把用于居住的屋子全部弄好了。
現在正在建造關隘,也已經建造大半了。
王木匠便是這些木匠之中手藝最好的,見到李清風急匆匆的跑來,王木匠連忙迎上去。
“大當家,你看看,這是不是你說的那個脫粒機。”
說著,他還有些不確定的看了幾眼脫粒機。
“沒錯沒錯,就是這樣的。”李清風倒是看著這脫粒機和鼓風機,心中很是滿意,看外觀和前世差不多,應該是能用的。
現在脫粒都是將稻谷放入石臼內,然后用木杵,進行不停的杵搗,使稻殼開裂、破傷、分離,再進行揚潑,使稻殼與糙米徹底的分離。
這就是大多數人所使用的方法。
這樣脫粒出來的也就是糙米。
說實話,王木匠還有些忐忑,雖然這東西是他一手打造出來的,但他從未見過這種樣式的脫粒方法。
生怕李清風到時怪罪于他。
“胡巖你去拿些谷子,咱們試一試便知曉能不能用了。”
胡巖在旁邊搖了搖頭,“我已經準備好了。”
說著,指向一旁,那里有一捆晾曬好的稻穗。
“好好好!”李清風說著,上前將稻穗拿起來一把,放到脫粒機中,旁邊還有個手搖桿,他就這么搖著。
“吱呀吱呀~”
隨著手搖桿轉動,脫粒機中的扇葉開始將將稻穗上的稻谷打落,隨著一陣噼里啪啦的聲響,只是幾秒鐘,稻穗上便已經沒有稻谷了。
“這...這是神器啊!”
“老大威武!”
“這怎么可能?”
眾人見到這一幕紛紛開口,都是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樣,尤其是那些湊在這里看熱鬧的木匠,看向李清風的眼神都變了。
他們原本只是來看看這個將他們強制留在山賊窩里的賊頭子出丑的。
什么脫粒機,鼓風機,在他們看來就是一個門外漢在那瞎捉摸,結果不曾想,居然真的可行。
而王木匠在旁邊看著同樣也是如此,他雖然是個木匠,但也是知曉農事的,脫粒可不像是想著這般容易,結果現在看著這脫粒機能如此快速的脫粒,他一想到這是自己造出來的,便有一種與有榮焉的感覺。
要知道能有這東西,以后就不用遭罪了。
沒錯,現在的這個石臼脫粒的方法就是在遭罪。
要知道秦漢時期,有一種刑法便是去臼舂米,這其中的艱辛便可見一斑。
“還沒完呢!”見到眾人的反應,李清風只是輕蔑一笑。
將脫粒好的稻谷湊到一起,放入鼓風機之中,同樣的操作,鼓風機的出料口便流出干凈的米粒。
“神器!”
“又是一個神器!”
胡巖湊到李清風身邊,不可思議的從出料口抓了一把白花花的米粒,“老大,你這方法,真是奇妙啊。”
將剩余的谷子打好,李清風笑了笑道:“可以安排弟兄們脫粒了。”
說著,他看了看天色,遠處已經有些烏云了,李清風皺了皺眉,開口道,“三娃子。”
“你去問問還要多久能收割完?”
“好嘞。”
三娃子剛要動作,便聽到山寨方向傳來一陣興高采烈的聲音。
“大哥,還去嗎?”
三娃子扭頭問道。
“不用了。”李清風搖了搖頭,現在能發出這種聲音,除了秋收完成,也沒有別的可能了。
果不其然,在這里等了一會兒,李格非和李清照出現在山路上。
“如何?”李格非湊近便問道。
“剛剛詢問他們,說是脫粒機造好了。”
“能脫粒?”
李清風并沒有回答,而是看向李清照,有些柔和的問道:“剛剛聽到寨中傳來聲響,可是秋收完了?”
“嗯。”李清照點頭,望著李清風莞爾一笑道:“已經秋收完了。”
“看天色,要下雨了,他們正將晾曬的稻穗收回庫房。”
“咳咳。”李格非這時在旁邊咳嗽一聲,“老夫和你說話呢。”
說著,還瞪了他一眼。
這小老頭...
雖然被打斷了兩人的對話,但他也沒辦法,這畢竟是是自己未來老丈人,清風寨的文書,軍師,糧草記錄官,外交官...
由于清風寨除了李格非和李清照之外就沒有讀書人了,所以李格非擔任的職位有些多。
李清風回答道:“你看那。”
手指著鼓風機出料口放著的木盆,里邊是白花花的米粒,在太陽之下亮晶晶的。
“呦,真能脫粒啊。”李格非意外的看了眼這兩個奇形怪狀的東西,嘴中嘖嘖稱奇。
他倒是對這東西沒什么感覺,只是覺得有些方便罷了。
“這兩日便全部脫粒了吧。”
再次看了眼天色,李清風嘆道,如果可以,他也想多晾曬兩日,但可能要下雨了。
還不如現在全部脫粒完。
雖然晾曬四五日最好,但剛收割完也是可以脫離的,這時候水分足,就是容易斷裂,不過問題不大。
有的吃就不錯了。
再如何粗糧糙米,也比沒得吃強。
一萬多斤的陰米也已經做好了,正儲存在庫房之中呢,光是這些陰米,便足以支撐目前清風寨一年的吃喝。
想到這,李清風不由問道:“可曾計算過平均畝產多少?”
“自然計算了。”
“342.5畝地,約莫有十萬斤左右,應當不到十萬斤。”
“一畝地應當有二百八九的畝產。”
李清風點了點頭,當初計算平均畝產三百斤,那是上等良田的算法,清風寨的這些土地雖然肥沃,但終究還是開荒不久,還沒養好。
畝產低些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