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哄好了白若玉。隔天早上去圖書館自習的時候撞見了陶桃。
這確實是偶然遇見。
雖然大家都是一個區一個班內的同學,但是遇見熟人的概率極低,比有轉學生轉到班里的概率都底。
他們站在外面閑聊。
除了白若玉啊、胡存月啊,還有一個和洛楓關系很好的女孩子,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他們的關系都很好,如果不是性別不一致,那么他們會成為好兄弟,甚至要比林少他們還要好的關系。
轉念一想,如果是同性,想必也不會有這樣的關系。
“洛哥,你怎么也來圖書館學習。”
陶桃習慣叫洛楓洛哥,純粹是因為洛楓比她大一個月,然后洛楓長的確實不錯,確實是有好感的,作為異性朋友,也對這個沒她聰明但是行為很奇怪的男孩子感到興趣。
“我看著可能不太像是好好學習的人。不過改過自新了。”
是發生什么事情了嗎?
陶桃還不知道白若玉和洛楓的事情。
盡管他們倆已經在班級里面親過嘴哩,可角落里的位置也沒有多少人能看見,在自由的環境里,大家更關注于讓自己開心的事兒。
比如去和自己暗戀的對象聊天、去享受著青春的肆意。
“洛哥也想要好好學習啊。有些不會的可以來問我。”
“知道了桃子。”
明明只要是不涉及戀愛的話題就能大膽的開口,陶桃,始終沒有越過這層界限,她只是凝視、凝視著洛楓的悲歡離合,只是偶爾會期待洛楓找她聊聊自己的故事。
陶桃很開朗、有點像胡存月,可朋友始終沒有胡存月的,胡存月有著自己的才能,我只能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來說明。
胡存月認識很多的男孩子,也認識很多的女孩子,在這些男男女女中,男生總是會感覺到胡存月對自己好像有那么點意思,但是又若即若離,男的就吃這一套;女的么,總是會有那么一兩個寂寞的人把她當心靈的故鄉。
胡存月把我人心有一套的,她所說的一切都是你喜歡的,不論你的對錯。但凡是個不夠理性的人,都會被她迷得神魂顛倒。
陶桃就不一樣她有著自己主張,比起感情,更重視對錯。
一旦遇到與自己價值觀差異較大的,就完全沒法相處,她好多好多朋友都受不了她的強勢漸漸離開。
洛楓和她三年的交往下來,客觀評價,她是個很正直的女生,只是偶爾的時候會有點沖,總體相處下來是相當舒服的,又很心善、有點色情在身上的,喜歡BL文。
兩個人回到各自的位置上。
陶桃寫完兩張試卷后抬頭一看,洛哥還在寫第一張數學試卷。
洛楓是不擅長理科的,相對擅長文科,語文、社會學都不錯,理科里最擅長生物部分,數學只是純粹的熱愛。
因為老鄭是一個很好的老師,相對的不偏不倚,雖然好的學生她也喜歡,但是她也沒有過多的去偏袒他們。
洛楓倒是很想去問陶桃,不過可以先問自己的女朋友。
白若玉是真的聰明,本學期第一次月考,就考了100分,滿分100,洛楓和林少極大的沖擊。
他把題目拍給白若玉。白若玉守在手機前,很快的給了答復,洛楓甚是滿意,簡單的看一遍過程,然后刷刷的抄答案。
陶桃觀察了二十分鐘,等到洛楓換一張試卷的時候,她拍拍洛楓的肩膀,示意和她一起出去。
“洛哥,你這樣學習行么?真的搞明白了么?”
洛楓是半懵半懂,自認為時間還有,上半學期主攻英語和科學(包含生物、化學、物理)就好。
洛楓站在門口的自動販賣機說:“沒事沒事,我有自己的節奏。”
選了兩瓶椰汁。
洛楓遞給她,“桃子,還有點時間呢,最近在弄英語和科學。下半學期再突擊一下吧。”
洛楓自顧自地喝起來。
“洛哥你想好上哪個高中沒?”
“能上名堂學府都算是萬幸了。”
陶桃起步就是太和學府,兼顧發燒和一個月不來讀書她也能考上。她從來沒講過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也沒講過自己的目標院校,老師跟她談話,她也支支吾吾的不做出過多的發言。
所有人都看不透她。
認識很難看透自己的。
年輕的時候能找自己一件想做的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該如何去做,三個里面知道一個都算是不錯的了。
“桃子,你想去哪?”
“我啊,我啊。”她低著頭、腳在地上畫圈圈,“我也不知道呢,可能還要再看看。”
陶桃十四歲的就已經會隱藏自己的想法了,且不說同學、連家里人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然后兩個人就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天。
聊到兩個人都沉默為止,遂各自回去學習。
下午四點,白若玉消息不斷,沒辦法,決心回家一邊打電話一邊學習,嗯,請白若玉教導自己也不錯呢。過兩天去約她吧。
就在兩個人愛情逐漸發芽的時候,與此同時,白若玉也在和楊淮發展愛情。兩個人關聯的QQ,總是能看見胡存月的消息,時不時閃過那個“楊淮”的名字。
洛楓心頭一閃而過的什么,是寂寞、還是沉默。
祝你成功。
一定要我當著你的面跟他說:我愛你。這三個字你才會死心嗎?
你說你早就不想再愛上別人了,早就想要一個人過,不想要在靠近別人的溫柔。
不是我不夠好,只是他更好。
洛楓回到家中和白若玉打電話學習,然后去打游戲、看小說、抽時間打打球。好像忙起來真的只是為了忘記一個人,讓自己沒有精力再去思考一個人。
國慶結束后回去就是正常的上課,然后期待著一個月之后的秋游,這也是為數不多的學生活動了。
國內的學生的本職就是學習,可以憑靠學習這一點掩蓋你其他方面的不足。
不過這兩年某些地區有在好轉,不再是唯學習論,更注重人的培養。除了學習,還可以是體育。
但是唯成績論始終沒有變化。
上學、放學、補習。家、學校、補習班,三點一線,就是絕大多數學生的日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