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文藝藍星
- 兒童文學?反手一本哈利波特
- 不宇之喵
- 2259字
- 2024-01-21 22:31:36
與此同時,在青都一家房間里。
一位略胖的青年呆愣在電腦屏幕面前。
“哈利波特……”
他喃了一聲。
隨后他急著拿出電話撥通了一個號碼。
“喂!誒周叔,是是是,我是任杰啊!”
“就是那個求你個事,你能不能幫我聯系一下寰宇的編輯啊……”
……
青都。
羅言區一間小棟房子內。
楊皓繼續瀏覽著那本藍星簡史。
“嗯?讓我瞧瞧,這歷史有的變了,有的又沒變,這就是平行世界嗎。”
“許多地區甚至標志性建筑也沒有改變。比如還在北美洲區佇立的自由女神像。”
“真是奇怪。”
在楊皓的記憶里,整個世界在幾百年前已經被藍星聯邦完成了統一。
按照前世的地理范圍劃分成了數個洲區。
比如楊皓所在的便是華洲區,乃是藍星聯邦里的幾個強區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北美洲區,歐洲區,東瀛洲區以及俄洲區等等。
而在戰爭幾乎消弭的藍星聯邦里,為了促進文藝的發展與繁榮。各洲區的文藝協會可算作是卯足了勁鼓勵自家洲區的文娛創作者的成長。
各個洲區互相之間更是在不停的攀比著,畢竟人類歷史證明了好戰是人的天性,但在常規戰爭不被允許的藍星聯邦,文藝戰爭的硝煙自然燃至歷史上的最高點。
因為文化墻的存在,一般的時間,各洲區里的民眾都只能閱讀自己洲區的作品。文化墻的存在限制了洲區內的信息傳播,但也保護了各洲區獨立的文學發展。
這也很好理解,畢竟雖然藍星大一統,但是各大洲區還是保持著高度的獨立性。
當然,文化墻也并不是嚴防死守,如果真花心思,倒也能找到外洲區的作品。
比如說一些著名小說家,他們肯定會時常瀏覽外洲區的小說,創作者在吸收他處文化的同時也為自己的創作提供新的靈感。
還有就是在一些特定的時間里,文化墻會暫時被打通。
其中最著名的,最受全世界所有洲區民眾關注的就是每十年一屆的【藍星杯】。
這是藍星聯邦史上,或者說人類歷史上級別最高的小說賽事。
【藍星杯】作為文學盛事,讓各洲區的作品能夠在全聯邦范圍內展示。這也會導致各個洲區的文學界爭相展示本區的文學實力,形成一場文學盛宴,增加了文學創作者的競爭與合作。
在楊皓的記憶里,在【藍星杯】的那段時間內,華洲區內的幾乎所有的社交媒體都在瘋狂報道著其中的消息。
其熱度之高幾乎要沖垮互聯網,無數的資本企業在那時間之前無不是早早準備好服務器,防止崩盤。
民眾在狂歡,媒體在瘋狂,是一場小說與文學的盛宴!
在【藍星杯】上亮相的每一本小說,都會收獲海量的熱度和無數的讀者,而且還是在全世界的層級上。
除此之外,各洲區還會有無數的小說評論家守在屏幕前,將【藍星杯】里的作品一個個展開評述,將作者許多隱晦的思想與情感,暗線和伏筆呈述給民眾。
在這種世界級別的賽事面前,沒有任何一個小說家能夠無動于衷。
甚至于說,無數小說家從出道之日起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夠登上【藍星杯】的舞臺。
當然對于絕絕絕絕絕大部分的小說家來說,這是一個連幻想都不足以形容的奢夢。
每一屆【藍星杯】的名額才多少,而全世界的小說家的數量卻是浩如煙海,都不在一個數量級。
只有真正的天才中的天才級別小說家以及一些在文學領域躬耕多年,著作傍身的文學家才有資格帶領自己的洲區,去與全世界其他洲區同級別人物爭奪這份殊榮。
在【藍星杯】中,實力最恐怖的就是那些平日幾乎處于封筆狀態的文學大佬。
或許論手速,或者論銷量以及知名度,那些年輕的天才小說家能拉這些老家伙幾條街不帶轉彎。
但是只要【藍星杯】一到,他們只甩出一部作品,就能壓得那些在各大洲區享有盛名的天才小說家如負千鈞,喘不過氣來。
年紀只要在四十歲以下的幾乎只有吃灰的份兒。
然后【藍星杯】一過,那些老家伙又各回各家,頤享天年去了。
這時網友們就會紛紛戲稱。
“他們已經在準備下一屆【藍星杯】的作品了。”
可不是嘛,十年不發書,一發書就吃十年。
當然,那些知名度極高的暢銷小說家吃癟也是【藍星杯】的一大看點。
所有人都是抱著調侃的心態,畢竟他們面對的可是那些筆力已入化境的文學大佬。
不過難得看見這些各大洲區常年掛在榜單前列的天才小說家被吊打,自然讓無數網友爆笑。
……
“看來系統是要我成為一名小說家的節奏啊。”
背靠著整個地球的文學小說,楊皓嘆了一口氣,表示我要打十個。
“話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投過去也有了幾天的時間了吧,應該也有消息了吧。”
楊皓心頭疑惑。
按理說任何一位編輯看了這篇小說也能知曉其潛力吧。
呃雖然前世哈利波特確實被拒稿多次誒,不過好歹投的是寰宇出版社,編輯不至于這般水……吧。
在楊皓的記憶里,近些年華洲區的新人出道賽事貌似多了不少。
除了寰宇的【白鴿杯】,隔壁藍海也在前年推出了新人小說家的比賽【朝陽杯】。
除此之外,一些中小型出版社也不少紛紛為新人敞開門戶,就差對著新人小說家喊道——
來爺這,快快!帶著你的處女作,對就是你!就喜歡你干干凈凈的樣子。
要說這跟華洲區的文藝協會官方沒有關系,楊皓肯定是不信的。
在許多相關的論壇里,不少大佬都認為是在向北美洲區的政策靠齊。
畢竟在北美洲區,對新人的保護和支持力度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
從小學開始,小孩便會嘗試各種各樣的藝術創作,從中尋找著有天分的或是感興趣的方面。
整個社會氛圍都在鼓勵著他們成為作曲家,舞蹈家,小說家或是導演編劇。
以小說家為例,那邊幾乎每天都有賽事供新人發布處女作,其獎金普遍也是高得嚇人。
無數的新人小說家不要命的涌進北美洲區的文學市場,其中又有極少部分的天才成長起來,才讓北美洲區近百年來的藝術水平高速增長。
甚至讓華洲區,歐洲區這樣的老牌強區都有些心驚。
而華洲區在近百年來的文藝發展雖依然名列世界前列,卻已經略顯頹勢。
老牌小說家精力不濟,而中生代貌似也少有能扛起大梁的人物。
所以文藝協會才鼓勵新人小說家進行創作,希望于能冒出幾顆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