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就是這樣,好壞參半。
不可能說,好處都讓你得了,壞處直接撇棄。
朱由校能做的,就是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不斷培養經濟方面的人才。
同時,提高一些商人的地位。
而這樣做,必然會讓后面的朝臣越來越精通經濟。
如此又讓朱由校在經濟領域的改革,不能大展拳腳...
好壞的話,就反過來了!
但總的來說,培養專業人才,是不可逆的大勢!
朱由校能做的,就是盡力在人夠多之前,先奠定好大明經濟的底色。
至于后續的發展,要相信后來人的智慧。
一場萬壽節,大明的繁華整個展現出來。
不僅大明境內的民眾歡呼雀躍。
外國使臣,也看到了這個國家的力量!
朝鮮、蒙古、日本,荷蘭、英國、西班牙...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海內還是海外,他們在大明面前,都得小聲說話。
轉過年,寒冬褪去。
朱由校將心思,又用到了稅制改革上面。
稅監的單獨設立,讓大明能在稅務問題上進行更加深化的改革。
這其中,中央稅收與地方稅收,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中央想要更多的錢,想要對地方上有更多的指導權。
這沒錯,這是為了天下的平衡與穩定!
地方呢,則是也想要更多的錢與權。
他們希望中央能少給他們列一些條條框框。
這也沒錯。
他們是為了地方上的發展,為了百姓幸福!
兩者都沒錯,但錢就那么多...
必須,要在兩者之中做個選擇!
朱由校是中央的老大,又是全天下的皇帝,他的屁股,自然是偏向中央一方的。
只是,朱由校不能簡單、粗暴的把錢都收上來,那,還叫底下的人怎么做事!
朱由校要的,可不僅是一個平穩的天下。
他要的還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進步的天下!
他必須保證地方政府有足夠的動力!
而動力從何而來,自然是政績,政績的實現,又需要錢...
繞來繞去,不管怎么樣,還是錢的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中央和地方免不了對立...
這是沒辦法的。
于是,朱由校引進了另一個群體——大族!
沒辦法,百姓太窮,要是再往他們身上添負擔,那朱由校之前減的遼響、減的賦,就完全是白做了!
大族則不同!
大族雖然在清丈田畝中有些受損。
但是,無論是后來的開海,還是大工坊,他們都是第一批受益者!
他們賺的不少!
少那么些銀子,他們可能不舒服。
但造反,他們不敢!
戶口累進、分家公正,一正一反,把天下所有的大族都給裝進去!
把他們作為‘禮物’,送給地方政府,以此,來換取地方政府將其他所有稅都交上來,由中央統一調配!
當朱由校在內閣說完他的想法后,內閣諸老,陷入深深沉思。
從朝廷的立場來說,如此設置稅收,很有好處。
不僅將與地方的矛盾拋了出去,還防止了地方上的大族做大。
同時,中央與地方的財稅劃分也清楚,地方和中央都有錢,都好辦事!
但同意這事兒,毫無疑問得罪的人,太多!
可以說,朝野上下,從九品到一品,就沒誰能漏的!
鄒元標他們有大決心為大明做一些事,但面對這樣的重要抉擇,也免不了要猶豫...
朱由校看了看他們說道:“這件事,朕親自來主抓,孫閣老派人跟進!”
“稅監那邊,讓他們多出出力!”
“陛下!”“陛下!”“陛下!”
朱由校剛說完,鄒元標、韓爌、孫如游就相繼要勸。
不過三人搶話了,正好撞在一起...
三人對視一眼,韓爌與孫如游退下,鄒元標單獨說話。
“陛下!”
“陛下之策,臣聞所未聞。”
“但僅從臣的第一印象來說,這是一招妙棋!”
“朝野與地方的矛盾,被大族巧妙轉移。”
“中央與地方稅收,自此能各行其道...”
“不用說太多夸獎的話。”朱由校制止他繼續往下說無意義的話:“說一說實行的難處,還有此策的不足之處。”
“呼~”鄒元標心里松了口氣,看來皇帝雖然認準這個方向了,但并沒有失去一直以來的謹慎之心,沒有說急于求成。
“陛下,此策的難處,關鍵還在于能不能施行下去!”
“朝中百官,五品之上者,基本上都家大業大。”
“七品之上者,家族也圍繞著他完成了正整合。”
“就連八品、九品的,也是一大群人在圍著他...”
“想要讓這些人交戶口累進稅、分家公正稅,那難度不亞于之前的清丈田畝!”
“而且,清丈田畝還有例可依,百官都知道這么做,國家會富強!”
“如此,心里有怨言的也不敢大聲叫,心里有理想的自然會為此奮斗!”
“可這戶口累進稅、分家公正稅,前朝、本朝都從未出現過。”
“天下人對此,很難相信!”
“心中疑慮不打消,那這事兒推進的速度就不會快。”
“還有這是實實在在的割肉,百官的反彈...”
鄒元標的話未說完,但很明顯,百官這次配合的意愿不會有多大。
可不這么做,朱由校又從哪里找稅收給地方去!
不給地方補償,地方又豈能放棄一直以來的稅收利益。
兩害相權取其輕,為了大明,為了天下,苦一苦百官與大族,罵名...
罵名稅監與地方去擔!
讓稅監與地方合力,去收戶口累進稅、分家公正稅。
收上來的稅,政績給稅監,成績則留在地方!
如此稅監主攻,地方主配合,那朱由校也能在后面給力!
給他們兩方撐腰!
朱由校將自己的想說說出后,內閣的三位閣老就知道他們不該勸了。
他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幫皇帝完善這個稅種的制度,完善收稅的流程,讓稅監、地方在收這個稅的時候,少一些麻煩!
很快,三個大明最聰明的人,就完善了朱由校提出來的草案。
同時,他們對朱由校提出的最后一招——武力征稅,沒有任何反對。
他們知道地方大族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