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教案
- 大明圣祖:我的奮斗
- 項音似風
- 2037字
- 2024-08-07 19:00:00
從俸祿定額,到允許宗室下層子弟科舉從軍,可以說,宗室一天一個樣。
但頂層的宗室,一直影響都不大。
可朝外分封建國的一策,一下就讓不少人心動起來!
在大明,宗室的王爺們雖說有很多特權。
但他們受到的限制,也不少!
比如兵權,就沒一個人敢染指的!
現在到海外建立自己的國家,那無限的權力...
吸引了太多的人!
還有勛貴們,現在面對庶子們也嚴格起來了!
以前是不要庶子傳家,紈绔就紈绔了。
現在需要他們散葉,那相關的教育自然要抓起來了!
總之,整個天啟三年,都因為海外開國之事,甚是喧囂!
有不少人覺得這是在開歷史倒車,不可取。
但是,更多的利益相關方,卻對這個政策,大加贊賞!
甚至不少在清丈田畝中受損的士紳,這次也站在了皇帝這邊。
海外開國,那代表的是大片無助土地啊!
中國人,總是對屬于自己的土地,有著一種過分的執著。
海外開國一事,進展迅速。
如果說之前的開海,為了賺錢,大家使了三分力。
那這次,就是為了再掙一份家業,再留一條后路...
所有人都使上了七分力!
其中朝廷機構運轉的效率,以及開國幾王手下的財富、人馬聚集速度,都讓朱由校為之側目。
而這件事,也掩蓋了東南地區的一次巨大沖突!
開海,隨著大明走出去,海外的一些東西也會走進來。
尤其是天主教。
很多傳教士在這時候不顧危險的出海,就是為了傳播他們主的福音。
但是天主教那種不讓拜祖先、不讓講孝悌的規矩,在南方宗族組織嚴密的地方,根本就行不通。
于是,暴力傳教就出現了!
當然,這是朱由校目前收到的地方官府的奏章。
實際的情況,東廠還在查!
按理來說,不該出現這樣的情況。
東廠是朱由校大力支持的特務機構,是朱由校的耳目。
那朱由校想知道什么,他們該第一時間呈上來。
可這次死的,只是個洋人...
而且死亡的地方還在蘇州府下的小縣城。
那里不是東廠的重點關注區域,東廠根本沒有投入多少力量。
故,當朱由校要調閱檔案的時候,東廠管事把檔案樓翻遍了都沒找出來。
看著頭杵在地上,等著領罰的魏忠賢,朱由校揮揮手,讓他起來:“算了,本就是一件小事。”
“要不是圓明書院那邊,說湯若望等洋人教師一直抗議,朕也不會問。”
“加緊吧,把事情真相查出來。”
其實事情不用怎么查,朱由校也知道,估計又是一樁‘教案’。
和這一時期的日本一樣,天主教傳入大明,也在大明當地引發了不少沖突。
文化、風俗、價值觀的不同,加上人為紛爭,以及某些傳教士的激進。
大明在萬歷年間就爆發過‘南昌教案’、‘南京教案’。
如今到了天啟年間...
朝廷大肆開海,固然提高了一些傳教士的地位。
但人的欲望是不會滿足的。
而有些人也不會放棄自己的固有利益,那么,沖突就依然存在。
只是,從這次事件的事后處理來看。
蘇州那邊,只是單純的反教士,沒有反開海!
否則的話,他們現在應該大燥聲勢。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匆匆結案,并且朱由校的知道渠道,還是圓明書院那邊...
而圓明書院的洋人們教師們,到底是以自己的技術、地位為要挾,要求提高待遇,還是說單純的為了發聲、鳴不平。
朱由校更傾向于前者。
政治活動,尤其是涉及到最高領導人的政治活動,就不可能是簡單的。
那些圓明書院的人,或許是碰到了時機,或許是選這個時機。
總之,他們肯定免不了提天主教這個問題!
天主教,是教案的核心。也是諸多傳教士來中國的目的...
有機會了,一定會上的!
朱由校在思考,要不要現在給天主教松松綁...
畢竟從后世的大勢來看,精神信仰這玩意兒,會一直存在的。
天主教在大明占一席之地,是免不了的。
除非朱由校禁絕天主教的一切經文,并且不打算和西方再做交易了...
但未來的百年,可預見的,西方和大明會是世界的兩個中心。
不和西方做生意,想找替代品都沒有。
所以,還是得放開一些。
當然,不能全放開,不能任由天主教肆意妄為!
它想進來,想在大明生根落地,那么,先接受大明本土教派的毆打吧!
等天主教被毆打成了本土教派,那它就可以有正式地位了。
東廠的效率,沒有讓朱由校失望。
哪怕沒有準備,還是在一個月里,調查清楚了蘇州到底發生了什么。
總的來說,就是一個讀《圣經》讀傻的家伙,跑到人家老巢,打算感化世人...
但世人不想被他感化,只想供奉自己的祖宗。
雙方一言不合,嘲諷、交手...
然后勢單力孤的傳教士,就被人打死了!
死了人,當地官府不好辦。
就只好夸大一下傳教士的錯,然后聯系聯系同鄉,幫幫忙,把這事兒壓到一定程度。
悄悄的處理掉,別聲張。
但讓蘇州那邊官員沒想到的是,這個傳教士雖然憨憨,但人家有個好老師!
是接到大明這邊朋友的信,過來開拓新事業的...
自家弟子死了,那師傅肯定不能善罷甘休啊。
再加上有心人的一鼓噪,于是,這個小徒弟的死就被上綱上線...
最后,驚動了朱由校。
朱由校看完奏章,一把合上:“來人,傳圓明書院湯若望等人,還有禮部、吏部兩尚書,僧錄司左、右善世,道錄司左、右正一...”
“內閣那邊,也通知吧。”
“告訴鄒閣老他們,是有關宗教、天主教方面的。”
“有興趣就過來聽聽。”
“沒興趣就等司禮監的記錄。”
天主教的事,朱由校還真沒當做大的事。
相比于經濟、軍事、政治,人的思想,才是最難改變的!
在后世,都建國那么長時間了。
還有人迷信封建,敢稱帝...
要說沒有遺留思想的影響,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