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太陽王”之后對“永久和平”的長期等待

歐洲的均勢在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后被徹底打破。路易十四是一個專制主義國王,戰爭于他如同職業一般,是他和國家(兩者其實是同一回事)獲得威望和榮耀的手段。他對與英國和德國建立實質性聯盟并不感興趣。他還拒絕了亨利四世和威廉·佩恩推行的建立歐洲聯盟的“偉大計劃”。1715年后,由于連續多任法國國王的軟弱,顯然旨在抑制法國擴張的《烏得勒支和約》暴露了其對歐洲發展反應遲緩。如果沒有路易十四的專制主義,英國、尼德蘭聯省以及法國可以組建一個三國聯盟(1717)。

第二次百年戰爭中的這一插曲是一個罕見的例子,說明了英國的漢諾威王朝與法國的奧爾良家族的王室聯系鞏固了三大國之間的和諧局勢。但是,法國和英國的敵對關系已經持續了太久,幾十年來根深蒂固的戰爭輿論使得英國人普遍不歡迎與法國結盟。與之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拿破侖戰爭和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的輿論攻勢在英國激發了民族主義傾向。實際上,這并非是親法情緒的傾瀉。正當權的輝格黨人,反而將與法國的友誼視為打壓競爭對手西班牙天主教波旁勢力的一個機會。與此同時,羅伯特·沃爾波爾時期的親法派——在野托利黨人,支持對法國采取綏靖政策。因此,到了18世紀20年代,英國各派政治家都和一個意料之外的短暫聯盟綁在了一起。簡而言之,重新成為法國天敵的趨勢,妨礙了英國對歐洲大陸施加影響力。

這種出于機會主義的短暫友好關系,與威廉·佩恩的理想主義的“歐洲現在與未來的和平”相差甚遠。但是,其他不屈不撓、滿腔熱忱的歐洲人,也加入佩恩的斗爭中。尤其是夏爾-伊雷尼·卡斯特·德·圣皮埃爾(1658―1743),這個法國耶穌會牧師、外交家和作家信奉“永久和平”的觀念。亨利四世、佩恩在呼吁建立聯合機構時也是秉承著這一理念。圣皮埃爾研究了哪些機構能夠通過“一個常設仲裁機制”和司法審查來支持廢除戰爭。到了1708年,這個法國神職人員開始執行他的和平藍圖。他也終身在改進這些理念。對他而言,歐洲外交在路易十四的一系列戰爭后形成的局面,不過是憤世嫉俗的現實政治;隨后達成的雙邊協議同盟,都是暫時性的;相反,歐洲需要的是所有國家都簽署的“基礎性大聯盟條款”。

引人注目的是,一些人在圣皮埃爾的作品中發現了后來的超民族主義藍圖,例如國際聯盟和聯合國。事實上,圣皮埃爾是第一個提出“歐洲聯盟”一詞的主要作家。一直到1992年簽訂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歐洲才正式確認了這一稱呼。不過,圣皮埃爾的確帶來了切實的改變,而且,他還是烏得勒支和平談判中的核心人物。后來到1738年時,他希望讓烏得勒支的和平條約走得更遠,而不僅僅是對法國專制主義的一個反擊。他倡導建立一個議會,和亨利四世早期提出的類似。他的計劃被詳細地記錄了下來,和早前的藍圖相當。他倡議的歐洲議會將由歐洲各國依據自己的財政收入按比例出資。但是,“永久和平”并非和平主義,相反,如果對手違背了自己的政策,成員國可以在獲得75%的多數贊成的情況下進行干預。圣皮埃爾的跨國機構的開支,預計會因為軍事成本的降低而大大增加,受到監管的裁軍也可能隨之而來。參加議會的國家將是“基督教國家”。值得注意的是,和貴格教徒佩恩不同,圣皮埃爾因耶穌會信仰拒絕奧斯曼土耳其加入自己的歐洲聯盟雛形。這一具有傾向性的基督教聯合會,更像是后來(由法國主導)的歐洲經濟共同體、歐盟。

圣皮埃爾擔憂參與的歐洲國家過多會讓協議流產,因為“沒有一個聯盟或同盟可以在沒有常設仲裁機構的情況下持久……除非歐洲主權國家聯合起來,否則沒有一個國家可以保證履行所有的承諾和協議”。他承認,自己傾向的超民族主義,即使歐洲各國意見不必統一,還需要兩百年才能實現。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歐洲可能要長期忍受戰爭。諷刺的是,這一圣皮埃爾式想法,讓歐洲在1938年走向其歷史上最具災難性的戰爭。不過,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的成立以及《羅馬條約》的簽署時間接近他的預期,這兩點與他對歐洲和平建議想法的倡議非常相似。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苏市| 六枝特区| 东辽县| 休宁县| 宜君县| 万山特区| 屏边| 哈巴河县| 炉霍县| 泸水县| 云霄县| 广平县| 江孜县| 郸城县| 敦化市| 龙井市| 波密县| 高青县| 德清县| 十堰市| 观塘区| 德化县| 突泉县| 正安县| 淮北市| 肃南| 六安市| 浦县| 怀仁县| 祁阳县| 比如县| 鹿泉市| 密云县| 龙江县| 德庆县| 柘城县| 盐津县| 任丘市| 榕江县| 南郑县| 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