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如何學投資

打好基礎:建立投資的“元認知”

相信很多人在踏出投資的第一步時都有一個“領路人”,這個人可能是牛市中帶你入市的同事、朋友,可能是在互聯(lián)網上小有名氣的“金融專家”,也可能是告訴你有內幕消息的“行業(yè)中人”。要知道,很多內幕消息并非真的是“內幕”,而是有人故意讓你知道的消息。

投資的正路一定不是聽信小道消息。盡管隨著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可以獲得的投資消息越來越多,但這其中會摻雜很多的噪聲,所以建立正確的投資“元認知”是非常重要的。

“投資消息”真的管用嗎

我們在投資時,常常會聽到一些聲音:“聽說××出了利好,馬上要漲,趕緊買點!”“聽說××快不行了,肯定要跌,割肉跑吧!”

只要身處投資市場,這些所謂的“消息”一天也不會消散。它們不斷圍繞在耳邊,時刻影響著我們的投資決策。這些聽起來好像有用的消息,真的管用嗎?

我們先看一個經典的案例。2020年1月初,全球新冠疫情,以及沙特與俄羅斯開啟的石油價格戰(zhàn),導致當時國內規(guī)模最大的油氣基金——華寶標普石油指數A(以下簡稱“華寶油氣”),開啟了“一路狂跌”模式。不到3個月的時間,最大跌幅超過61%。2020年3月9日,華寶油氣的單日跌幅甚至高達22.20%,創(chuàng)下當時國內權益類非杠桿基金的單日最大跌幅紀錄(見表2-1)。

表2-1 華寶標普石油指數A波動情況

資料來源:盈米基金、且慢App。

就在大家以為華寶油氣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再跌的時候,2020年4月2日,網上又傳來一則消息——華寶油氣的第一權重股惠廷石油公司(Whiting Petroleum)宣布破產。這一消息讓華寶油氣的投資者瞬間炸了鍋。之前很多人之所以扛得住下跌,是因為他們認為這種急速下跌不過是華寶油氣所投資公司股價的一次劇烈波動而已,遲早還會漲起來的。但現在,鋪天蓋地的消息告訴他們,這些公司可能會破產,其股價甚至會歸零。這樣一來,這筆投資就可能會“血本無歸”,再也沒法漲起來了。

這徹底擊穿了很多投資者的心理底線,大家開始質疑:“華寶油氣到底有沒有底?”“這只基金會不會就這樣完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批投資者選擇拋出華寶油氣的基金份額,割肉離場。

但誰能想到,就是從這天起,華寶油氣開始反轉。事實上,僅在消息傳出的當天,華寶油氣的基金凈值就上漲了8.38%,而后幾乎一路不回頭。截至2022年4月2日,短短兩年時間,它的累計漲幅竟高達250.41%。這讓當時因為看到“利空”消息而選擇賣掉基金份額的人后悔不已。

我們如果冷靜思考一下華寶油氣的買賣邏輯,可能操作就會截然相反。首先華寶油氣的下跌原因是其持倉的一些美國油氣公司的股價暴跌,而這些公司股價暴跌是因為沙特與俄羅斯的石油價格戰(zhàn)把油價打到了“負值”。按照常識我們就能知道,石油價格是不可能長期維持負值的,因為石油有其使用價值和貨幣屬性,石油公司的巨虧是暫時的,屬于突發(fā)性“黑天鵝”事件,并不影響長期價值。從供需層面就更不用過度擔心了,石油屬于必選消費,航空、工業(yè)、汽車等行業(yè)都離不開石油,所以石油才被稱為“工業(yè)的血脈”。

特殊的“黑天鵝”事件反而是難得的買入機會。投資就是這樣,同樣的事件,在一部分投資者眼中是危機,在另一部分投資者眼中是機會。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到,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有用的消息”,實際卻成了投資虧損的原因。當你聽到一個利空消息時,股價可能已經反映了這種利空帶來的基本面變化,此時再去賣出,往往就是倒在黎明前;同樣,當你聽到一個利好消息時,股價也可能已經漲上去了,這時你后知后覺再去追,往往就可能在高位接盤。所以,我們在投資中一定要注意消息陷阱,有消息分辨能力才是防止虧損的第一步。

我們在投資時,一定要放棄“消息思維”,學會摒除噪聲,多關注投資標的的自身情況,才能真正靠投資賺到錢。

理解價格、價值和時間的關系

前文我們?yōu)榇蠹移瞥送顿Y中的“消息思維”,相信很多人是理解的,但是我們應該建立什么樣的“元認知”呢?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價格與價值的關系。投資收益從來源來看,除了來源于投資目標的價值(比如企業(yè)盈利)不斷增長,還有一個重要來源是以低于其價值的價格買入,高于其價值的價格賣出,在其均值回歸的過程中盈利。

我們常說,一個投資品的價格是由其內在價值決定的。這話看似有理,其實只說對了一部分,因為它忽略了“時間”的維度。

從長期看,價值確實決定價格,但從短期看,兩者關系并不是線性的,就像投資中常用到的一個經典比喻——老人與狗。投資品的價格像一只小狗,而其內在價值像老人手里牽著的狗繩。

從短期看,價格會像小狗一樣跑前跑后,經常高于或低于其內在價值;但從長期看,小狗終究還是會和老人一起不斷向前走。也就是如果一個投資品的內在價值不斷提升,價格終究也會跟著上漲。

所以,均值回歸早晚會有,但不一定是現在。很多人常說自己投資不賺錢,其實就是忽略了“時間”這個維度。

當我們買入一個低估值標的,但是它的價格沒有如預期一樣均值回歸,而是繼續(xù)下跌的時候,不要過于恐慌,只要它的價值沒有出現大幅變化,那么下跌更多是買入的機會。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18—2019年的A股市場。

當時代表A股大盤的上證指數從3 587.03點開始一路下跌,全年12個月里有8個月是下跌的。其間,很多人看到大盤的估值逐漸變得合理甚至低估時,就從3 000點附近開始分批買入。

沒想到,就當大家以為“低估一定會漲”時,大盤卻從2018年6月15日的3 021.90點,一路下殺到2018年10月19日的2 449.20點,4個月跌幅近19%。

因為下跌幅度較大且跌的時間過久,導致當時很多通過價值判斷買入的投資者,都開始逐漸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買得太高了”。但恐慌情緒很快就像瘟疫一樣迅速傳遍了整個投資圈,只要還留在市場里的人,無不受其感染。最終,那些本來堅信“均值回歸”的人,終于在市場最后一片恐慌聲中“割肉”離場,他們已經全然忘記了3 000點其實長期來看絕算不上是一個市場“高點”。

在這之后,市場僅做了3個月停留,就從2019年年初開啟了一波長達3年的小牛市行情,大盤也從當時的2 449.20點最高漲到2021年年初3 731.69點,漲幅高達52.4%。當年那些因為熬不住而認為不會再有均值回歸的人,終究還是錯了。

所以,學習投資的關鍵是理解投資的本質,價值會回歸但不一定立刻回歸,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總能收獲想要的結果,這才是我們應該建立的投資“元認知”。總之,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情,多一些時間上的容忍度,可能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

投資和投機的區(qū)別

作為一名投資者,我們常說,自己是在投資,而不是在投機。可是,投資的含義究竟是什么呢?

根據廣義的定義,投資是貨幣收入或其他任何能以貨幣計量其價值的財富擁有者犧牲當前消費、購買或購置資本品以期在未來實現價值增值的牟利性、經營性活動。簡單來說,投資就是把當前要花的錢省下來,投到那些未來能賺錢的事兒上。

這樣的解釋有錯嗎?似乎沒錯,但顯然這樣的認知無法變現。那我們該如何理解投資呢?

這就要說到它的一個近義詞——投機。

投資和投機,是資本市場上兩種常見的交易行為,目的都是獲得收益。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投資,實際可能都是在投機。

那它們到底有什么區(qū)別呢?

有人說:投資和投機最大的區(qū)別,就像一個是普通話,一個是廣東話。這當然是句玩笑話,但也從側面說明,兩者不容易區(qū)分。畢竟,投資和投機有著相同的目的——賺錢。

不同的是,投機賺的是市場先生情緒變化的錢,而投資賺的是經濟發(fā)展和企業(yè)增長的錢。

投資大師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對投資者和投機者做了如下區(qū)分:投資者和投機者之間最現實的區(qū)別,在于他們對待股市變化的態(tài)度。投機者的主要興趣在于預測市場波動,并從中獲利;投資者的主要興趣在于按合適的價格購買并持有合適的證券。[1]

可以看出,真正的投資者,在每筆投資之前,都經過大量數據分析、調研比對,甚至是重新學習,才在確保本金安全的基礎上,得出投資與否的結論。但投機者不同,他們更希望通過“猜漲跌”獲利,而不是因為認同投資對象的內在價值。

反觀我們自身,很多人雖自詡為投資者,但對投資總抱有一夜暴富的念頭,總盼著買完就漲,甚至巴不得天天漲停板。這在本質上是一種投機者的心態(tài)。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很懂”,憑著自以為的“好消息”,自以為的“發(fā)展前景”,就猜測某標的會上漲多少,并給出自己的目標價格。這在本質上也是投機行為,都是在靠自己的想象力投機而已。

所以,想靠投資賺錢,首先就得建立對投資的“元認知”,起碼要分清投資和投機的區(qū)別,這樣才不至于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津市| 巴中市| 通河县| 黄山市| 阳朔县| 前郭尔| 浮山县| 漳平市| 扎囊县| 浪卡子县| 永德县| 南岸区| 盈江县| 金昌市| 商洛市| 渭源县| 金沙县| 旬邑县| 廉江市| 南靖县| 乌兰浩特市| 浦县| 恩平市| 丰宁| 凌云县| 虹口区| 库伦旗| 宾阳县| 霍州市| 潼南县| 迁安市| 吴桥县| 苍梧县| 姚安县| 正镶白旗| 金堂县| 周至县| 中阳县| 田东县| 文昌市| 白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