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藏身龍陽君府
- 霸者雄途
- 溫柔一腳
- 2538字
- 2012-09-26 20:00:57
第一二五章藏身龍陽君府
項寧以煞氣霸氣迫人,破了宮衛圍困陣勢,又以煞氣讓其不敢逼近自己,便遮蓋了其視線,趁機逃出了王宮。可惜,強行施展大招,項寧此時體內血氣翻滾,有些壓制不住。最好是靜坐調息。不過,此時此地,顯然不能。
大部高手,聚集在王宮,項寧一出王宮,頓時輕松了許多。但他便不敢有絲毫放松,繼續的向安邑城墻而去。
項寧極速奔走,來到安邑城一處城墻之下,立馬停步藏身。他覺得,那城墻似乎有些不對。
那城墻看似于平常一般,但項寧心中卻升起一種不好的預感。隨即開啟魔瞳看了過去,只見城墻之上,波光閃閃。
開啟了禁制!雖然有些預料,但見此,項寧心中還是一驚。這一驚之下,體內血氣壓制不住,頓時一口血噴了出來。但體內氣血翻滾得更加厲害。
“需尋地調息!不讓就算強行破了這禁制,體內氣血壓制不住,也逃不了多遠!”項寧看著那禁制,想道。
由陣紋顯示的力量來看,就算自己現在以強力破除,也絕對無力再逃。就算像王宮那樣,尋其陣眼所在,也定然不可能。此時,那陣眼之處,定然布下了天羅地網,讓自己送上門去。
得找個地方靜坐調息!可安邑城中,此時哪還有地方讓自己調息,又哪里還有時間給自己調息。那龍陽君的卜卦之術,何其精確!
龍陽君!想到這里,項寧頓時一笑。龍陽君既然擅長卜卦之術,奪取天機,那么他的府邸定然有遮掩天地之陣。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明知不可為而為,可出其不意!這是兵家之道中的險招。項寧此時,卻不得不去冒那個險,因為相較之下,那龍陽君府邸反而更安全。
項寧悄悄潛行,向龍陽君府邸而去,而王宮之內,看著周圍廢墟一片的魏國大臣,臉色各異。而聽說魏王被刺,頓時嘈雜了起來。
魏國三派,魏無忌一個,吳起一個,龍陽君一個。其中魏無忌實力最強,乃魏國王室子弟,于前魏王乃一母同胞的弟弟。其好養門客,府中高手如云,且涉獵極廣。其位列魏國相國之位,軍中亦有其實力。其勢力,讓魏王都忌憚不已。
而那龍陽君乃魏王親信,又是鄒衍弟子。魏國無大祭司,但大祭司之事,卻皆有龍陽君親為,可以說是實質上的大祭司。而且是由實權的大祭司。文臣武將之中,多有依附于他的。他其實,也是魏王扶持起來抗衡魏無忌之人。
至于吳起,無疑是三人之中實力最弱的。吳起本衛國左氏人,曾師孔子地弟子子夏,學儒家之道。后出仕魯國為將,當時儒家學院未立,儒家的影響力遠不及現在。所以,魯國弱小,多有其他國攻打。
齊國攻打魯國,當時的吳起,因其妻子乃齊國人,備受懷疑,隨即殺妻求將!
吳起率魯軍到達前線,沒有立即同齊軍開仗,表示愿與齊軍談判,先向對方“示之以弱”,以老弱之卒駐守中軍,給對方造成一種“弱”、“怯”的假象,用以麻痹齊軍將士,驕其志,懈其備,然后出其不意地以精壯之軍突然向齊軍發起猛攻。齊軍倉促應戰,一觸即潰,傷亡過半,魯軍大獲全勝。
此戰,吳起名傳天下,本因前程似錦,可惜他殺妻之舉,為人所詬病,子夏將之逐出師門,魯國國君又將之辭退!
之后,吳起入魏,得魏國大臣李悝引薦給前魏王,拜為河西郡守。陰晉一戰,用五萬軍,將車,騎,步三種兵種融合布下大陣,擊敗五十萬大軍的秦國強軍。至此吳起名列九州名將之列,其名聲蓋過了當時的齊國司馬壤稽。
到如今,兩百余年來,吳起歷經大小數百戰,無一敗績。唯一的幾次平手,就是和其齊名的秦國白起,王翦,以及趙國的廉頗交手!
至今,吳起以位列魏國大司馬之位,掌全國之兵,乃是儒將之中最為杰出之人。也是九州名將之中,唯一一個出身儒家之人。
但畢竟吳起不是魏國人,無甚根基,僅靠軍功升之此。且魏國之兵,他所掌之數有限,論權勢,他是三個權臣之中最弱的一個。
而吳起又是一個官迷。他對如今的權勢顯然不滿足。魏王被刺,此時他心中琢磨著如何能在這次變故之中,獲得更大的權勢,根本就沒有想過擒拿刺客。
項寧已經跑了,魏國的大臣們站在廢墟之上,各懷鬼胎。魏王死了,那么國不可一日無主。必須選一個新的魏王出來。
國主死了,太子即位。可惜魏國國主壽元遠遠比其他各國的國主長,所以立太子必將晚。如今魏國根本就沒有太子。
龍陽君和吳起支持大王子魏斯,而魏無忌支持二王子魏越。兩個王子皆是魏王嫡子。魏國太子歷來就是嫡子之中立賢不立長。而兩個王子皆優秀,文武雙全。
此時,因魏王之位,眾大臣是爭論不休,也使項寧有了喘息之機。此時的他,已經悄悄的侵入了龍陽君府邸,靜坐調息。待恢復,他定然能沖出安邑城。到那時,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王宮之內,大臣們依舊在爭論,而這個時候,忽然一個聲音響起,威嚴十足。
“大王尸骨未寒,刺客不知所蹤。你等皆是身受大王隆恩之人,不設法捉拿刺客,為大王報仇,卻在此爭論不休!你等身為人臣,不思為主報仇,在這里爭權奪利,如何面對天下之人。而你二人,身為人子,不思為父報仇,就算做上王位,又如何面對魏國之民!”
眾大臣停止了爭論,盡皆看了過去,見一對婦人在一群宮娥的護送至下,走了過來。
“臣等見過王后!”
“兒臣見過母后!”
眾人一見,連忙行禮道。來人正是魏國王后。也是大王子和二王子的生母。
魏國王后此時臉上嚴肅,但眼睛之中滿是哀愁。她看了看魏國眾臣以及他的兩個兒子,隨即厲聲說道:“刺客逃了,從王宮之中逃了出去。從你們眾人面前逃了!國雖不可一日無主,但也要分輕重緩急!刺客逃了,那么刺客為何人?刺殺大王目的何在?你們清楚嗎?”
眾人無語,回答不上,盡皆看向龍陽君,而此時龍陽君看向那宮衛統領,于是眾人又將目光投了過去。
王后看向那宮衛統領,冷冷的說道:“魏清,你說!”
魏清,也就是那宮衛統領,此時滿臉蒼白,氣息微弱,顯然受了重傷。他先被項寧霸氣震懾,后有被煞氣潛入,破了心神,此時的他,可謂是重傷了。
“此人以所報之名寧初,多半為假名。而其刺殺大王的目的,十之八九為金縷絲衣!”那魏清說道。不過語氣沒有底氣,顯然只是猜測。
“為金縷絲衣?”那王后眉頭一皺,隨即眼睛之中冷光更甚,看著魏清,說道,“那金縷絲衣被其奪走了?”
“是!微臣無能!未能護衛好大王,為其所刺。未能擒拿其賊,使其逃脫!死罪!”魏清一聽,連忙跪下請罪。
“哼!”那王后,冷哼一聲,死罪不死罪,她自然清楚。但此時,卻位說話,其意味無疑也是一種保護。
王后看了看眾人,隨即冷聲說道:“金縷絲衣乃我魏國王室傳承之物,魏王信物!絕不能落入他人手中!金縷絲衣必須奪回來,而那人,也必須死!他不死,我魏國臉面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