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工業文化釋義

工業文化是人類工業化進程中所創造和提煉的文化價值觀念的集合,往往與特殊的時代、特定的人物和獨具特色的行業活動密切相關,有著比較豐富的內涵和外延,體現著地域性和時代性。

1.概念界定

工業文化是文化的子集,既有文化的一般屬性,又有在工業發展變化過程中形成的特殊屬性。

與其他學科一樣,工業文化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對象和范圍,且正在形成自己的學術分類、教學科目和理論知識體系。工業文化的研究對象是在人類的工業生產及社會活動中,文化發生、發展及演變的規律,揭示工業文化對工業化進程的重要意義與作用。研究對象和范圍的特定性,以及工業與文化交叉融合的背景,使工業文化擁有自己的個性和特色。

英語中的industrial culture有兩種含義,一種是工業文化,另一種是產業文化。早在1882年,德國哲學家尼采的著作《快樂的科學》中就出現了industrial culture一詞,但之后學術界和產業界關于工業文化的研究文獻極少,特別是西方涉及industrial culture的相關研究,基本上都把industrial視為“產業的”或“行業的”。

中國學者尤政、黃四民認為盡管工業文化的發展已有很長的歷史,但是對于工業文化的研究,一直沒有建立起相應的知識體系和理論體系,其相關研究碎片化散落在管理學、工業工程、經濟學、歷史學、心理學、社會學或人類學等學科領域。碎片化的現狀意味著該領域將更具跨學科、交叉性、總體性的特征,因此,工業文化研究屬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跨學科分類中的超學科研究類型[1]。該研究類型,從整合程度看,需要突破學科疆域,實現知識整合;從參與者角度看,需要學術界與非學術界的共同參與。這種研究類型往往需要以“大科學”的方式進行組織,其組織的復雜性與難度甚至超出研究本身。


[1] 尤政, 黃四民. 新時代工業文化研究的機遇與挑戰[N]. 新華社客戶端, 2018-1-22.

總體來看,全球工業文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遠遠滯后于工業經濟的發展,大部分探索停留在基本概念和作用意義上,沒有系統化的研究,沒有構成體系。

任何一種文化的產生和發展都與其所在的社會形態息息相關,工業文化源自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演變,其概念可從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來理解。廣義的工業文化是指工業社會的文化,它伴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而產生,與工業社會相匹配,具有典型的工業時代特征。狹義的工業文化是指人類在工業活動中產生的文化,與工業活動緊密聯系。

總之,無論是從狹義還是廣義上理解,不管是工業科技與產品支撐的文化,還是工業社會的文化,工業文化都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體現了工業社會的客觀現象,反映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隨著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在不斷提高,支撐和壯大工業文化形態的工業技術和產品也在不斷增多,使得工業文化這個主體的內核越發豐富和飽滿。

這里從狹義的角度給出定義:工業文化是伴隨著人類工業活動而形成的,是工業發展中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對工業文化的形成與創造來說,工業物質文化是基礎;工業制度文化是保障;工業精神文化是靈魂。工業物質文化的發展水平和狀況對工業制度文化、工業精神文化的創造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工業制度文化是工業物質文化、工業精神文化之間的中間環節。工業精神文化是最核心、最穩定的部分,對工業物質文化、工業制度文化的發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2.地位與本質

從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看,工業文化是人類工業活動的產物,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必然。從生產力角度看,人類社會經歷了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都會形成一個與之相匹配的文化,作為這個社會的主流文化存在,如原始社會匹配原始文化,農業社會匹配農業文化,那么,工業社會與什么文化匹配呢?目前全球沒有定論,我們認為工業社會應該匹配工業文化。因為,自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工業革命起,工業的技術、產品、生產方式、價值理念逐漸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支撐著幾乎每個行業、每個領域的發展,并由此產生了大量的基于工業技術、產品和現代生活方式的文化形態。與此同時,新生產力的發展迫使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做出相應的調整或改變,形成與之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法律制度、標準規范,以及科教文化、社會秩序、文明素養等內容。于是,工業文化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文化。

站在人類歷史的層面上看,工業文化要經歷起源、傳播、變遷、發展并走向未來的總體歷程。而工業社會的文明、文化并不是人類文明、文化演化的終點,新的文明、文化形態在工業社會中孕育、生長,還會形成新的文明、文化形態。

廣義的工業文化與原始文化、農業文化一樣,隨著社會的進步,遲早會衰落而變成歷史。比如,當人類從工業社會完全邁進智能社會時,整個社會的主流文化就演變成智能文化,原有的工業文化將隨著時代更迭而衰弱。而狹義的工業文化,即人類在工業活動中產生的文化,只要社會保留第二產業,工業不消亡,就仍會存在,因此,狹義的工業文化會一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發展。

工業文化發展既有傳承也有創新,在此過程中,工業文化及其價值一定會落實在具體生產者的個性和產品上。因此,從人類用雙手制造產品,能動地去改造世界、征服自然開始,工業文化的本質就在逐步呈現。因為生產者在制造產品的同時,也在產品中物化自己,就如工匠傾注自己的心血完成一件作品一樣,這件作品不僅體現了工業文化的本質,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工匠自己的個性。就這個意義而言,每件工業產品都有自己的文化內涵,哪怕一顆小小的螺絲釘,都能映射出上千年的文明發展史。

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一種內部規定性,就是事物的本質。工業文化的本質體現在人的工業活動中的物質領域、制度領域和精神領域。工業文化無疑是在物質生產的基礎上發展并不斷壯大的。盡管如此,人的本質卻體現在精神領域,體現在為了更好地完成工業生產活動,人不斷地自我完善上;體現在每個生產者都不知不覺地在哲學、倫理和美學領域樹立起自身的價值觀上。

因而,工業文化的本質至少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① 工業文化是人類在工業生產活動過程中衍生或創造出來的。

② 工業文化是學而知之的。工業文化并非先天生成,而是依靠后天習得的經驗和知識。

③ 工業文化是共有的。工業文化是人類在工業活動中創造出來的社會性產物,是為一個社會群體所共同接受和遵守的共有文化。

④ 工業文化具有結構。工業文化結構是指一個群體在工業生產活動中形成的一種文化脈絡,體現出一個群體的具體的文化特質,有一定的層次結構。

⑤ 工業文化是動態的、可變的。工業文化是一定社會、一定時代的產物,既是一份社會遺產,又是一個連續不斷的積累、傳承、創新和發展的過程。

⑥ 工業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階級性。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工業發展水平不盡相同,其工業文化存在著差異性,并具有一定的民族特點與階級特征。

⑦ 工業文化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梢越柚茖W方法對其加以分析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招远市| 镇赉县| 聂荣县| 松江区| 苏尼特右旗| 黔东| 兴安盟| 武胜县| 右玉县| 平乐县| 莎车县| 五大连池市| 宜良县| 西丰县| 西充县| 新闻| 南昌市| 同心县| 安徽省| 洪江市| 桐梓县| 永川市| 柘城县| 会同县| 富锦市| 赤城县| 张家川| 金沙县| 枝江市| 凤台县| 磐安县| 阿克苏市| 大荔县| 铜陵市| 天峻县| 信阳市| 桃园县| 大同县| 揭东县| 娱乐| 乾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