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教誨
- 大明之主:我爹是嘉靖
- 淺海游
- 2154字
- 2024-01-27 21:07:03
“男子漢,大丈夫,哭什么!朕御極已有四十年矣,若是成天像你這樣,早讓人吃的連點骨頭渣子都沒有了。這天下,除了我們姓朱的,其他一切都可以推倒重來。”
嘉靖輕笑一聲,看著這個多愁善感的兒子,耐心教導,已然一副運籌帷幄,將百官玩弄股掌之間。
“父皇乃是仙人下凡,兒臣自然比不過。”
朱載堃笑了笑,望著這位大明朝最聰明的皇帝,一時間不知如何開口。
“油嘴滑舌,這會一點也不像朕。”嘉靖雙手叉腰,笑罵道。
“呂芳,去拿副碗筷,我們父子兩今天就在這里吃上一頓團圓飯。”
“奴婢這就去辦!”
呂芳彎腰回了一聲,便朝著殿門走去。
推開緊閉的殿門,朝著門外招了招手,便有一個太監小跑上前。
呂芳低聲朝著對方囑咐兩句,朝門口的侍衛瞪了兩眼,便再次關上殿門,重新回到大殿,開始整理被皇上推倒的宮燈擺設之物。
嘉靖從御座上緩緩站起身來,慢步走下座椅,伸手在朱載堃的王冠上摸了摸,便隨意的在大殿上走了起來。
“朕前些天給內閣的人說了一首詩,今日也講給你聽,記不記的住沒關系,回去了仔細想一想。”
“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朱載堃張口回了句,便再次手足無措的看向地板。
對這個每次說話都含糊其辭的父親,他終于明白底下那群人的難處,因為真的好難猜。
關于剛剛的談話,他直到現在還有些懷疑自己父皇表達的是不是跟他想的是同一個意思,但朱載堃現在根本不敢去問。
清脆沉穩的嗓音猶如古仙談經,每一句都聽得人無比舒暢。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余說,云在青天水在瓶。”
嘉靖如前些日子一樣,云淡風輕的緩緩脫口而出。
朱載堃聽到嘉靖念了這首詩,便內心有了大概。
穿越前,他也是對某部大明寶劇看了又看,聽過各個版本的解說。
關于這首詩,當時便有大佬分析出,這首問道詩其實是嘉靖帝朱厚熜的政治主張和真實寫照。
開頭一句中的“鶴”便是嘉靖的自比,詩經有云:“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
身為皇帝,要做到讓自己的聲音傳遍萬方,上達天際。
嘉靖認為自己是唯一一個做到可以向上天禱告的皇帝。
兩涵經書暗指的是治國之法。
后面兩句,則是嘉靖帝本人對這治國之法的理解,第一是各司其職,云游與空,水淌與野,第二便是無忠邪,也就是在嘉靖看來,是沒有忠臣賢臣之分的。
所謂奸妄忠良,其實不過是按照皇帝的心意去擺布罷了,也就是說臣子的忠與不忠皆在于皇帝,而不在于群臣。
嘉靖推崇道家文化,大力發揚道教,其實是一位受到宋明理學影響的唯心主義者。
朱載堃在腦海中細細回憶了一番前世這位大佬的解讀,絕的頗為在理。
這種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朱載堃思慮片刻,決定賭一把,不緊不慢的回答道:“父皇,我朝歷來推舉理學,理應做到知行合一才是。”
嘉靖聞言,立刻脫口而出道:“理學之言,過于苛責。至圣文宣王,號稱有教無類,不也要收十條臘肉作為束脩,更論何者。”
朱載堃想了想,自己好像沒有什么好反駁的,只好低頭認錯道:“父皇教訓的是。”
他是唯物主義教育出來的派系,跟這些唯心主義派壓根就不再一個頻道上。
他總不能直接跟嘉靖宣傳現代主義,告訴對方當皇帝其實是不對的,要讓人民當家作主,那不是純純有病。
“你啊!是有些聰明,但還是書讀的少了。接下來的日子一定不要忘了好好讀書,儒家這一套傳了千百年了,還是要嚼透徹才行。”
嘉靖伸手提醒幾句,便不再言語。
很快,殿門外便有人喊了一聲,用膳時間到了。
呂芳打開殿門,便有著一群宮女太監魚貫而入。
送膳的太監頭領恭敬的將一本書冊交給呂芳,上面詳細記載了今日這頓飯食的制作過程,以及食材出處和試吃人員名單。
呂芳接過書冊飛速瀏覽了一遍,便將書冊收入懷中。
一旁的太監按照慣例遞來碗碟。
呂方指了指各式菜肴,看著領頭的太監首領全部吃了一邊,才放心的讓眾人將膳食端了上去。
朱載堃看著端上來的餐食,足足十二道。
“用膳吧!”
嘉靖說了句,便自顧坐上主位。
“兒臣遵旨。”
朱載堃早就已經餓了,如今聽到用膳,肚子不由咕咕叫了起來。
侍奉左右的呂芳,細心的替嘉靖夾好菜,放在一旁。
朱載堃則完全沒有顧及,十四歲的年齡正是長身體的階段,就著佳肴框框炫了三碗大米飯,才意猶未盡的放下碗筷。
“哈哈,呂芳,看來我這兒子真是仙君下凡,與常人異。”嘉靖看著大吃特喝的朱載堃,笑著朝一旁的呂芳喊道。
“福王殿下年歲還小,現在正是壯骨的時期,自然飯量大增。”呂芳恭敬的回答道,從一旁的宮女手中端來兩杯茶水。
朱載堃笑著接過茶杯,淺嘗一口,便只感覺一陣香茗環繞四周,猶如身處萬畝茶園,令人心曠神怡。
“這是哪的茶葉,朕之前怎么也沒喝過。好茶,真是好茶。”嘉靖喝過一口,連連夸贊道。
“回主子,這是云貴土司派人送來的,昨夜剛到宮里。這茶水,則是下人們采摘的晨露。”
“是好茶,給朕的三位兒子,每人送上一些,也讓他們嘗嘗。”
“是,主子。”
呂芳回了一句,便開始幫著收拾飯局。
“兒臣,叩謝父皇。兒臣還有一事,請父皇恩準。”朱載堃跪著回答道。
“何事?”嘉靖疑惑道。
“父皇讓兒臣多讀書,自然需要一位老師。”朱載堃試探道。
“國子監、翰林院的博士多了去了,你想要誰當你的先生。”
“回父皇,兒臣想讓張居正做兒臣的師傅。”
朱載堃第一時間便想到了張居正,他對這位素有神童之名的歷史名人,神交已久。
“不行,張居正兼著兵部的差,哪有時間教你讀書,你就在國子監和翰林院各選一人,選好了,上疏給內閣。”
嘉靖搖了搖頭,并沒有批準朱載堃的要求。
“兒臣,明白了。”朱載堃垂頭喪氣的回答道,只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