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多吉處長商量好物品的安保措施后,歐陽浩博提出去發現這些物件的現場看看。
一行人跟著工作人員,來到距存放古物房間不遠的一個豎井旁。
豎井是個直徑不超兩米的圓洞,很深,黑漆漆的一眼看不到底。
“以前下地宮都是一層層的繞樓梯走,物品在搬上搬下時很不方便。因此,我們根據地宮結構,在這位置上建了個豎井,上下用升降機作為交通工具。”
工作人員繼續解說道,
“這臺升降機的最大載荷為500公斤,因此,為安全起見,每次只允許上下3人。
另外,因為地宮第八層的空氣流動性差供氧不足,所有進入的人員,必須隨身佩戴好小型制氧機。”
這海蕃高原本就負壓缺氧,含氧量為內地平原的50-60%,而這深深的地宮中更是氧含量低于40%以下。
所以,下到地宮去的無論哪一層,隨身佩戴制氧機是標配。
考慮到老教授的身體狀況,工作人員特意安排老教授最后進入地宮8層。
秦昊是跟歐陽老人和那個工作人員一批的。
-
-
出了升降室后,只見幾人鼻插吸氧管都站在進出口那等著,見到歐陽老人后,紛紛上來寒暄道老教授的身體感受如何。
“沒事,沒事,我這把老骨頭還是能扛得住的,呵呵”歐陽老人打趣道。
這個第八層地宮的通道比第一層一下子狹窄了很多,而且墻壁都是用方正的大理石累積起來的,在走廊節能燈的映射下,發著森森的白光。
秦昊靠近一看,墻縫之間沒有任何粘合劑的粘連,只有隱隱的一條縫隙顯示這不是一塊整體的石頭!
那個工作人員見狀講解道:
“這個地宮每層的墻壁都是用榫卯結構構筑的,是適用于豎向結構件相互嵌合的場合,具有較好的承載性能。
而在地面之上的那些木質宮殿,則是用卯榫結構,用于橫向結構件相互咬合,使之更穩固。那些石質宮殿,則是兩者兼而有之。”
“是啊,斯坦韃宮能夠屹立千年而不倒,除受到戰亂影響小外,就是靠古蕃的這種鬼斧神工的建筑技術,即使拿到現代建筑科學的殿堂上來說,都是令人嘆為觀止的高智慧的體現!”
歐陽浩博揚動著長長的壽眉,傲然的贊揚起來祖國古蕃高超的建筑技術。-
-
隨著工作人員的引領沒走多遠,來到了一個奇怪的門洞前。
“就是這一間。”工作人員在門口摁開了節能燈的開關說。
只見這門洞上方是塊巨大而厚重的石板,牢牢的架在兩邊的石塊上。
而在這塊巨大石板的下方正中部分,卻有一根粗大的鋼管頂著,從鋼管兩邊,有焊接的三角形結構的梁抬柱鋼板,牢牢的托著鋼管兩端。
歐陽浩博掃視了眼這個奇怪的門洞,問那個工作人員:“這個房間是怎么發現的?”
那工作人員臉現匪夷所思的表情道:
“說來有點不可思議。這間沒有門的,是發掘小組有個隊員無意中拿撬棍搗了下墻壁上的石頭,感覺里邊像是空的。
其他幾人試了也是如此,可是不敢硬性開鑿石塊,因為這畢竟是屬于地基部分的,搞不好會破壞上部建筑的穩定性,威脅整座宮殿的安全。”
“后來,我們工程部的技術專家考慮到整體建筑的榫卯結構,考慮可否橫向移動。
在使用了建筑用吸盤后,石塊被吸盤強大的吸力給拉了出來,但只拉出一半就拉不動了,專家讓扭轉試試。
結果,還真是旋轉半圈就給拿下來了。
于是,在不斷擴展下,最終就形成了這個門洞。估計這應該是先人設計時,故意給預留了這個可以進入的門洞。
至于這根鋼管及配套的托舉設施,是我們自行加裝的。作為對拆除那部分石塊所起支撐力量的替代。”
-
“哦!同志們辛苦了!”歐陽浩博由衷的感嘆。
這間密室造型奇特,是個直角三角形空間,門洞兩邊為直角邊。
秦昊目測了下門兩邊的墻,長的有10多米,短邊差不多有3米,整個石室面積大約在15平左右。
“為什么要設計成這么個三角形的房間來放置那些藥丸和藥籍呢?這有什么奧秘嗎?”
秦昊苦苦思索著。
歐陽浩博此時默然不語,兩條長長的壽眉隨著緊皺居然高高的翹了起來!看來他也驚訝于這個怪異石室的結構。
猛然間——
秦昊的腦海里閃現出曾看過的那一篇中國數學家華羅庚生前寫的的文章:
“建議用勾股定理來聯系外星人”!
當時他也是參與過評論的:地球人類與外星人的語言會有不同,這種數學幾何圖形,可以讓外星人認知到這有智慧生命,即使語言不通,但學術的理論是共通的……結果在網上被很多人哈哈笑侃。
奇發異想——難道這是未知文明用勾股定理向我們發出的信號?!
-
意念心動間,他來到那個引領的辦公人員身邊,客氣的問道:
“您好!可以說下從這密室中總共發現了多少粒丹藥嗎?有多少本藥籍?”
那個年輕的比秦昊稍大的辦公人員有點詫異的看著他,想了想說道:
“好像丹藥有一百~對,一百三!當時這個數字讓我想起好像是不吉利的數字,所以記得比較清楚。西方是認為不吉利的,我們中國好像也是吧。呵呵”
“那個藥籍有17本。”
“哦!大哥!你們測量過這個密室三角形的長邊-不是,就是這個密室這面墻的長度嗎?是不是11米?!”
聽到這個工作人員的回答,秦昊激動的直接喊對方為大哥了!
這個大哥顯然被秦昊給搞不會了,他有點尷尬的看著秦昊問道:
“您是說測量這面墻的長度?”他指著門邊那長的墻問。
“對!”秦昊有點激動的期待著!
“這個--,還真沒有,你為什么判斷這面墻長11米?我們沒覺得這墻的長度和我們的發現有什么關系啊”
“不對!有關系!而且有大關系!”這時,歐陽浩博老專家突然嚴肅的出聲對那工作人員說道,嚇的那個小伙兒一愣神!
老專家看著那個工作人員,嚴肅的說道:
“有一點你的認知是錯誤的。
在我們中國,從古到今這個13的數字都被認為是最具吉祥之意的數字,被被賦予了神圣的意義。這點在中國文化中已經被深深根植,人們對于這個數字充滿了敬意和崇拜,相信它能夠帶來好運和吉祥。”
“現在,雖然這個數字是多了個0的130,但仍不失它是個吉祥數字的意義。”
歐陽浩博轉頭看向秦昊,眼神中含著濃濃的贊賞之意:
“小秦,說說你的發現和分析判斷!”
秦昊看著歐陽老人家,為老爺子同自己有共同的發現而欣喜,
“好的教授。有感于我國古代風水學上,就有三角形的房子不吉利的說法。
而這里卻怪異的用三角形房子來放置那些物品,我想是不是想傳達什么信息。然后鬼使神差的想到勾股定理,繼而想到發現的丹藥和書的量。
剛才提問所獲結果與我根據勾股定理計算得出的基本一致,有出入的是古籍的數量多出半本,如果所測得數據是11米,那我判斷那些古籍會有一個殘本,也就是共有16.5本的古籍。
為驗證我猜想的準確性,所以我想得到這兩條邊的準確長度。當然,古籍數量方面,還需教授幫我去核實。
如果這個答案最終確定,那么,結合剛才教授對古藥丹和藥籍的定論,此次對這間密室及放置物品的發現,那就非常的不同尋常了!似乎是有其他文明在向我們人類示好。”
“剛聽教授說,數字130是個吉祥數字,那16.5或者說是165這個數字呢?是吉是兇?”
秦昊在頓了下后,又向歐陽老爺子提出了心中的不解。
歐陽浩博一聽秦昊這么問他,哈哈的笑了起來:
“好嘛,我這個救死扶傷、教書育人的老頭子,現在搖身一變,成了裝神弄鬼的風水、算命先生了?哈哈哈”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
這個風水和算命在理論上來說,都屬于周易的范疇,是周易學說的延伸。存在即合理,雖然這有著客觀唯心主義的色彩,不過,嚴格意義來說,這個周易和風水的學說,誕生的初衷是好的,不過在后期的傳播中被一些不良企圖的人刻意曲解和施以謬論,成了現在不倫不類的歪說邪論。
我們這里不去爭論它們的正確與否好與壞,任何學說,都不是完美的,也都有或這或那的缺陷。
我們要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正確心態,來對待這些傳統文化。”
“呵呵,講課習慣了,一講就收不住,撒韁了,哈哈哈”
“那個16.5或者165數字,以我掌握的周易理論來看,也是個不錯的吉祥數字,諧音一路發,哈哈哈”
眼前的這些人都在恭敬的聽著,歐陽浩博有種課堂授課的錯覺。
“教授,再問您一個問題,這個三角形房間又怎么說?它和那兩個吉祥數字有什么關系嗎?”
秦昊又拋出了個問題。
“怎么,逮著免費風水先生了?”歐陽老爺子不想在這些問題上糾纏下去,
“這些風水命相說啊,你不能深陷進去。只要保持和諧與平衡的自我宇宙,不忘初心,一切皆是圓滿!好了,我們不討論這個問題了!”
歐陽浩博捋了捋長眉,走到那個年輕的辦公人員身邊,拍拍他的肩膀說:
“小劉,辛苦你下!你這就去找個尺子類的量具來,把這個三角形的兩條臨邊長度精確的測量出來。”
“嗯好的歐陽教授,我這就上去找,馬上回來!”說完,那個小劉急吼吼的跑了。
-
-
小劉走后,歐陽浩博和天喀市文物局的人又聊起了當時現場的一些具體情況。這間密室結構及存放的物品,所傳遞的信號或者信息,令老教授和那幾個陪著的部門工作人員都很激動。
時間不長,小劉帶著卷尺和一個激光測距儀回來了。
秦昊幫著小劉,先是用激光測距儀測出具體數值,正是之前大體目測出來的11米、3米兩個邊長數值,然后再用卷尺物理性的確認了一遍,準確無誤!
歐陽浩博走到秦昊旁,呵呵的看著他,點點頭道:
“你小子腦袋瓜子可以嘛,你再敢說腦瓜子被撞壞不好使了我不饒你哈!呵呵”
秦昊感受著老人家對自己的那份溫暖和呵護,憨憨的摸了摸自己的腦袋,不好意思的垂頭低聲道:
“額-,老爺子,不會了。聽您的,以后調整好心態,重新面對生活!”
聽到秦昊這樣說,歐陽老人是真的高興,他為能把秦昊這個精神頹廢,即將沒入深淵的浪子給拉回來,而發自內心的高興!
醫者父母心!
在歐陽浩博自己的書房里,東漢偉大醫學家張仲景的
“進而救世,退而救民;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十六字草書一直懸掛在案前的墻上,恰如舉頭三尺有神明的利劍,時時在激勵、鞭策著他!
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
-
-
這時,陪同而來的一名部門干部上前訕訕問道:
“哦,歐陽老您看我們下步還要進行什么?“
歐陽浩博笑著問了下秦昊,
“你那就沒什么問題,請教下多吉處長嗎?”
秦昊看向多吉處長,正好有個問題,他也想問下景點管理方,
“多吉處長,為什么我們不用先進的地震探測儀,對地宮進行一次徹底的探尋呢?那樣,恐怕會有更多的發現吧。”
多吉處長聞言,怔了下,謹慎的組織了下邏輯思維才道:
“這個,嗯,我們也考慮過。最后大家的意見是,地宮不宜進行深度的發掘。
因為這畢竟不是座深埋地下的古跡,這個地宮過渡發掘,會影響支撐這座文物遺跡的地基部分的構造,對整座遺跡造成不可挽回的甚至是毀滅性的破壞!”
歐陽浩博在一邊笑著擺擺手,
“今天就這樣吧,同志們也都很辛苦,我這把老骨頭都快散了,呵呵”
一行人等再次坐著升降機回到了地面。
和歐陽老爺子話別時,秦昊沒答應老爺子前去坐坐的邀請,他知道得讓老爺休息了,一把歲數在那擺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