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17歲的單車》首映
- 這個影帝只想搞養成
- 悲憤的菠蘿
- 2763字
- 2024-03-03 22:51:32
三周后。
在北影廠的推動下,《17歲的單車》開始了全國宣發工作。
王曉帥也不是新導演,自然按照江湖規矩,利用全國一線城市、經濟發達的地市的電影院開展宣傳。
甚至,因為拍攝比原定順利,省下來的膠卷費,在陳揚的提議下,北上廣深的許多人流量大的公交站臺也貼了不少海報。
海報上主要是陳揚和高媛媛,二人穿著制服,陳揚的眼神中有著迷茫和憂傷,而高媛媛——則笑得很甜。
其實這張是后面補拍的,色調也進行了優化,非常契合校園青春的風格。
海報下面是幾個大字。
“國內首部關于青春期的寓言——《17歲的單車》”
與后世什么藝謀震驚、道明落淚、紀中怒贊這種宣傳方式不同,這個年代電影宣傳主要靠的就是院線推送。
至于小縣城,等片源下來,有輛帶喇叭的面包車全城巡回播放:
“今晚八點半,今晚八點半,XX電影院,《17歲的單車》與您不見不散。”
至于什么豆瓣發文、時光網發文,微博熱搜、抖音熱搜之類的,壓根不存在。
至于什么主演瘦了幾斤,歐巴為了拍戲多拼的消息更是沒有多少渠道。
第一,給不起媒體錢。
第二,明星的花邊消息都聽不完,誰還管你這種主演不出名的文藝電影?
原本《17歲的單車》會這樣默默的進入電影院,然后與7月份的《沖出亞馬遜》、《喋血黃沙》進行PK。
主要是受時代局限,盜版盛行,大家一般都是買個VCD,大家伙圍在電視機旁播放。
至于去電影院?
票價挺貴的。
泰國歌舞團,東方威尼斯,凱旋魔術團。
或許這樣的節目大伙更有興趣一點。
況且,受香江那邊的電影影響,大家更喜歡周星馳那種無厘頭的搞笑片,或者是槍戰警匪片。
國內拍出來的藝術片。
對老百姓來說,就是三個字回答。
不刺激!
事實上,當京城某個大型電影院首映時,王曉帥和陳揚他們在電影院門口觀察。
大多數都是打扮時髦的小資青年,還有一些高中生、大學生。
除了周汛、高媛媛他們在拍戲抽不出身以外。
其余演員悉數到場。
整個影院有三個放映廳。
上座率并不高,大概只有30%——40%左右的的觀眾。
但來了的觀眾都看得津津有味,在崔臨撞車,臉上全白,以及陳揚手持板磚的時候,觀眾們都是會心一笑。
都是年輕人,從動作也能猜到一些后續。
事實再次證明了,在王曉帥這代導演這里,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一件騎單車的小事,能把社會、人文、青春的內核進行融入。
陳揚在看的時候心想,或許這就是大導演的實力,是他們成就了電影,而不是角色。
而且經過審核剪切后,很多想要表達的東西變得更加隱蔽,反而讓電影的高度上升了一個臺階。
113分鐘的電影并不長,很快就看完了。
影院的燈光亮起,觀眾三三兩兩離開座位,但大多數人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態。
陳揚看在眼里,放下心來。
一部好的電影,不論喜怒哀樂,是要給觀眾傳遞一種東西的。
如果一部電影看完后,感覺沒什么記憶點,那一定是一部失敗的電影。
看來,口碑差不了。
“你最后那段拍板磚的鏡頭,演的真好!”
崔臨有些驚嘆的說道。
雖然同為主演,最后一幕蒼涼的鏡頭也是他演繹出來的,可他就是感覺陳揚演得好。
那種心上人被搶,內心的不忿,他能感同身受,這就很了不起。
“這電影質量差不了,我估計送去能拿個獎回來!”
王曉帥也樂呵呵的說道。
只有牛樂憂心忡忡:
“一天,我們就只排了一場,還是在晚上9:30,人家《沖出亞馬遜》看完才能騰出放映室,這樣票房對我們很不利”
《沖出亞馬遜》是由宋業明執導,侯勇、穆立新主演的現代軍事動作片。
《喋血黃沙》則是由朱建新執導的抗戰歷史電影,《碧血狂龍》的姊妹篇,人氣還不錯。
只不過,因為下個月是《蜘蛛俠》上映的時間點,很多院線都貼了各種海報。
《17歲的單車》要想殺出重圍,延續到8月份,并不容易。
陳揚則信心很足:“牛導,你別急,剛才電影離場后,我聽到很多人都在議論電影里的劇情,這說明我們的電影還是有吸引力的。”
“那又有什么用呢?”
“我們吃虧在沒什么明星,等口碑發酵起來,院線要掙錢,我相信拍片一定會改回來的。”
在王曉帥和牛樂猶疑的目光中,陳揚自信滿滿。
“好,我待會就打電話給北影廠的兄弟,問問他今天票房統計如何。”
“王導,您覺得首映和最終票房有多少,你會滿意?”陳揚也來了興趣。
“首映......”王曉帥伸了個3,又縮了回去,改成了2。
“今天有20萬我就很知足了,至于最終票房,我們實際投資210多萬,能有個700萬票房我就知足了。”
一般票房大約是實際投資額的三倍左右,就可以回本。
王曉帥這是對電影票房沒什么信心。
畢竟,這是藝術片,他追求的是送去國外評獎。
至于票房,保本就行,下次方便繼續找人投資。
“我覺得不止,這部電影票房最終應該能到1000萬。”
陳揚相信自己的眼光,更相信電影的質量。
唯一有些遺憾的是,他身為主角,雖然戴了帽子,竟然沒人認出他來。
沒辦法,成名之前,誰不希望被人認出,然后驚喜的說:“啊,你是不是XXX,我好喜歡你演的電影!”
“難道是我長得還不夠帥?”
晚上睡前,陳揚在鏡子前抓了抓頭發,百思不得其解。
結果迷迷糊糊要尋周公時,牛樂一個電話炸了過來:
“陳揚,你的嘴真是開了光了,全國初步統計結果出來了,還有四五家影院沒報數,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
“多少?”
陳揚難得見他如此激動。
“34萬!要是這個月每天都有這么多,我們這部電影還能狠狠掙一筆錢!”
這個票房成績單,自然被王曉帥得知,他也是興奮莫名。
開門紅!
藝術片一般票房都比較慘淡,因為與商業電影相比,藝術品最大的弊端就是深度太高,沒有一點生活閱歷和文學修養的人,沒法實現共情。
甚至有人說,藝術片就是拍出來給影視從業工作者觀看學習的教學片。
這種說法并不缺市場。
之前一直都是墻內開花墻外香,自己這部電國內首秀不錯,這讓他對送去海外評獎更加有信心了。
沒準,一個不好,內外兩開花呢!
這也讓王曉帥暗自慶幸。
劇組開拍前,經費就這么點。
不是沒人建議過,主演挑一些有名氣的新生代演員。
可他再三堅持,挑選了沒名氣的陳揚、崔臨等人。
事實證明,哪怕作為素人,他們也貢獻了自己100%的演技,這部電影完成度很高。
拍片少,演員面孔生,宣傳經費只有區區16萬,能收獲34萬票房,遠遠超過他的預期。
想到這里,王曉帥拿起手機,打給了一位他不太經常聯系的人。
“王哥,我有一個不情之請.....”
之后幾天,《17歲的單車》票房依次走高。
第二天,38萬。
第三天,41萬。
《17歲的單車》成績出爐,票房上升趨勢明顯,影院再也坐不住了,達成了一個共識。
“《17歲的單車》電影能打!”
能打的電影,憑什么不增加拍片,憑什么不增加場次?
僅僅一周時間,《17歲的單車》在全國就增加了1000場.
北影廠的工作人員加班加點,新刻錄出來的拷貝,膠卷還是熱乎的,就被等在門外的人拿走。
然后,幾百份拷貝如同流水一般運往全國。
因為電影能回味,許多看完的人都自發向朋友推薦,于是知道的人越來越多。
高媛媛的青春,周汛的靚麗。
小堅的狼狽,小貴的無奈,都深深牽扯著觀眾的心。
陳揚和崔臨幾人的形象,深深鐫刻在觀影人群的心中。
迅速在圈內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以至于高媛媛還特意打電話給陳揚,約他和崔臨去《倚天屠龍記》劇組探班。
陳揚自然是一口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