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預熱
- 大奉:從敗家紈绔到最強國師
- 莫不平
- 2036字
- 2024-03-05 15:34:42
“遲將軍,陛下的口諭,說這段時間除非有軍國大事,否則不見您,至于酒的事情,您自行決斷便是,無需通報陛下。”
皇宮外,裴紫英依舊是面無表情地對遲安說道。
遲安明白,軒轅珞這是依舊在生自己的氣。
只是,這莫名并不像是一個帝王,反而像是個普通的女孩在生氣一般。
遲安有些無奈地謝過不再說話的裴紫英之后,便離開了皇宮。
眼下,既然軒轅珞已經將此時放權給自己,那么,便也沒有太多糾結的時間了。
想要化解眼下的矛盾,將事情辦好,便是最重要的。
明天,便是與那些商人約定好的日子,自己也是時候好好準備一下, 考慮好到時候應該怎么應對這些老油條了。
“陛下,真不見?”
朱雀殿中,軒轅珞冷著臉聽完裴紫英的回報之后,蘭懷璧才有些無奈地問道。
“見他作甚?”軒轅珞冷哼一聲,“反正在他的心里,不管是朕還是這個大奉,都比不上他那兩個婢女重要。”
“陛下莫要再如此說……”蘭懷璧匆匆打斷軒轅珞的話,可是,接下來卻是支支吾吾不知該說些什么,“遲安他……唉……”
“蘭尚書也莫要心急,”軒轅珞表情之中閃過一絲落寞,“反正無論如何,他遲安也都是朕最信任的年輕臣子,他也是我大奉在朕手中復興的希望,今后,他也會是那位大奉第一人,朕不會懷疑他,也不會剝奪該給他的東西。”
“陛下,臣不是這個意思……”蘭懷璧發覺,自己此時,或許就連寬慰都已經做不到了,“臣只是覺得,君臣和睦,如今乃是十分重要之事,臣不愿陛下與遲安之間,因為這件小事,而生出不必要的嫌隙來。”
蘭懷璧覺得,眼前的陛下,似是有些陌生。
從蘭懷璧的印象之中,這位女帝,雖然年輕,但是自年幼開始,便已經因為身負常人難以想象的重擔,而無比的成熟穩重,乃至于尋常人的悲歡,在她身上,皆是十分寡淡。
可是不知為何,此時的軒轅珞,卻是有些反常。
這為耿直的老尚書,或許處理政務是把好手,但是若說起喜怒哀樂的情感,卻實在是看不出個門道來。
看著眼前表情奇怪的蘭懷璧,此時的軒轅珞,同樣也是滿腔的委屈沒有地方發。
“行了,蘭尚書,若是沒事,便請回吧,朕想自己靜一靜。”
軒轅珞擺了擺手,蘭懷璧雖還欲要說些什么,但是裴紫英已是上前送客,便也只能作罷。
“父皇說的真沒什么錯,坐上了這位置,便是孤家寡人,沒人真的能理解你,”軒轅珞用力捏著手中的茶盞,好不容易克制住了想要扔到地上摔個粉碎的沖動,“或者就是遲安這樣的,揣著明白裝糊涂!”
“陛下,君君臣臣,他遲安有時分得清,有時,又分不清,這些既是無法強求,陛下至少也該自己莫要氣壞了身子才是。”
此時,裴紫英卻是鮮有的開了口。
而這句話,也是令軒轅珞一愣。
難道……她一直都是明白的?
“這么說,你都懂?”
“陛下,臣不懂,也不敢揣測陛下的心思,只是,有時,臣也會看到些旁人看不到的罷了。”
裴紫英此言,軒轅珞自然理解。
無非,便是這樣的事,無論如何,都沒辦法在一位帝王面前說出來。
“紫英……若是你還能如小時一般,與朕無話不談,什么都敢說,什么都能說,那該多好,而不是像如今這樣……”
“陛下,臣子便有臣子的本分,尤其臣乃是陛下身邊的近臣,有些話,便永遠都不能再說了,還請陛下恕罪。”
裴紫英恭恭敬敬行了個禮,而軒轅珞,也一同陷入了沉思。
裴紫英說的從來都沒有錯。
只是,她太沒有錯了。
“早知道,這皇位朕便不做了,誰想坐讓誰坐去,弄到現在,每天累的半死不說,想說的話說不出來,想聽的話聽不到!”
“陛下慎言……這大奉江山,只能倚仗陛下您……”
“行了行了,”軒轅珞嘆了口氣,打斷了裴紫英的話,“朕還不至于破罐破摔,你放寬心便是。”
這便是孤家寡人。
萬千世人向往的那個位置,卻是連凡夫俗子的喜怒哀樂,都沒有享受的權力。
軒轅珞輕輕嘆了口氣,越過裴紫英的背影,看向宮門之外的方向。
而軒轅珞還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未央城街頭,一首久違的,出自遲安之手的詞作,又是如同燎原烈火一般,點燃了城中的大街小巷。
“夜飲將軍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不必說,這正是遲安從東坡先生那里“借”來的佳作。
其目的不言而喻,便是提前為將要上市的烈酒造勢。
眼下已經是箭在弦上,軒轅珞又放權于自己,雖是無奈,但遲安也只能放手去做了。
自己“酒中仙”的影響力,自然是一個不用白不用的工具。
而市井之中的議論,也并沒有出乎遲安的意料。
“這酒中仙隱遁多日,可終于有佳作問世了!”
“可不是嗎,自從那次一鳴驚人之后,這還是第一次正兒八經的有酒中仙的大作傳出來!”
“你瞧瞧你們這些人不就孤陋寡聞了?人家酒中仙,可是那大名鼎鼎的遲安大人,現在身居鎮軍將軍,還是陛下面前的紅人,當然沒多少時間寫詩作詞了!”
“不過說起來這酒中仙還真是一鳴驚人!好一個夜飲將軍醒復醉,到底是什么酒能讓酒中仙醉成這樣!”
“這么一說還真是,要是這世間真的要有這種佳釀,小生無論如何也要多買些來一醉方休!”
市井之中的議論,向來是如此。
不知不覺中,除了對“酒中仙”遲安本人的議論,以及詞作本身的討論之外,隨著遲安派出的“水軍”的推波助瀾,對于酒的討論,也是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