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要把我們帶去哪里?”
“不是我把你們帶去哪里,是你們自行前往發俸點,拿錢走人。”
“我看你圖謀不軌!”
“我勸你不要無理取鬧,你們每月俸祿一點不少,還不信任。既然你們怕,那就不要拿了,反正就剩最后一個月月俸,我省點錢。”
“該我們的為什么不拿!”
“那就請吧。”
方頭,方承恩,念過私塾,秀才出身,考過舉人,名落孫山。家庭遭遇巨變,被南下蒙兵殺了全家,只有他一人訪友逃脫。得知林丹汗被殺,孤身北上查看,確認果真如此,仇恨無疾而終,陷入迷茫。
山西流民中有許多人認識他,便推舉他為工頭代表,讓他與修路隊協商事務。當主家要殺人的謠言傳出后,一開始他是不信的,之后他看到了蒙軍過境,家庭的悲慘記憶又重新攻擊了他,使得他相信了謠言,主動站出來謀劃安全掩護流民返回家鄉。
建筑工地上沒有什么可以作為防身的武器,只有鋼筋還算可以,他便讓工人偷了一些邊角料,每晚回帳篷后一點點磨尖,當成鋼刺和鋼槍。
這些武器除非到了逼不得已的階段,否則他不會貿然使用,他知道這些武器沒多大用。
為保護鄉人,真正安全的做法是每月拿到錢后就買成物資送回家鄉。在方承恩的擔保下,一部分人率先結束做工,大家都拿出一點錢,從平價商店購買幾輛手推車,并組建運輸隊,將月俸換成的糧食運送回老家。
從開工到結束的三個月時間內,沒有出現任何問題,一則運輸隊每個月只運送一次,二則漠南右翼地區在朱存楓帶隊清掃下,馬匪和殘余敵對勢力被趕盡殺絕。
這也是為什么方承恩經常看到蒙軍過境的原因,蒙軍更熟悉地形,騎術更好,他們是剿滅馬匪最適合的人選。
“你們要干什么?為什么抓我們!”
“別廢話,當密探就該想到這一天!”
愿意回家的真正山西流民被安排最先拿月俸,那些被錦衣衛標記的密探則被帶著繞了一圈。密探還不知道,他們周圍的一群流民全都是錦衣衛和兵士假扮的。
密探們被帶到一處空曠地帶,不等他們反應過來,就被陸文昭帶隊包圍了。
“鄉親們,他們果然要殺人!”
“快點解決,注意留活口。”
“砰!砰!砰!”
槍聲過后,除了幾個活口,密探盡數死亡。或許流民主隊伍里還有漏網之魚,孤掌難鳴,沒有領頭之人,又沒有鼓動流民起事的機會,他們只能一直假扮流民離開。
活口被錦衣衛招呼后很快招了,陸文昭向朱存楓匯報。得知是后金密探,朱存楓并不怎么理會。今年就是后金第一次入關劫掠的時間點,他早有計劃。只要不是后金轉而進攻河套地區,都不會有影響,還不如蒙軍對朱存楓的重要性高。
用兵役換稅收,蒙民十分支持,導致蒙軍的數量大增,恐怕死去的林丹汗不會想到,被打擊過幾次的他的部落依然能聚集5萬騎(包括原右翼歸義王部,人口超過30萬),雖然里面有老有小。
朱存楓將其分為兩部,一部正兵兩萬組建蒙軍,一部三萬加入養馬隊等。
蒙軍組建后朱存楓不讓閑著,容易出事。追剿馬匪和流寇,以及林丹汗、俄木布等不愿投降的殘余勢力非常適合,一方面能確保各處工地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練兵。
讓蒙軍適應朱存楓的指揮,認識朱存楓,效忠朱存楓。連續數月的出擊,打破了原蒙軍的山頭,踏實了蒙民、蒙軍忠誠心。也讓蒙軍的戰馬適應了槍炮的聲音,戰士適應了步騎結合的戰術。
能夠如此快速收攏權力,獲取軍心民心,還要感謝林丹汗。是林丹汗的西遷,打破了原右翼的權力架構,造成右翼草原動蕩,中高層蒙古貴族大量死傷,事實上形成了權力真空。
朱存楓北征的時機又非常好,正好卡在林丹汗鞏固權力的關鍵點上,一旦林丹汗消化從山西搶奪來的財物,再想收攏河套民心就難了。
擊垮林丹汗展示大棒,平等對待、物資供給顯現甜棗,蒙民效率歸心。當然也離不開當時蒙民隨林丹汗征戰,大部集中在一起被朱存楓俘獲,如果蒙民散落在草原上,想要快速歸心還是很難的。
朱存楓剿滅殘余勢力最敏感的要數左翼,到底有許多林丹汗殘部逃回左翼,被如今占據左翼的部落接手,演變出了很多駭人聽聞的情報。
說什么的都有,有說林丹汗被長生天拋棄的;有說明軍懂巫術,會降下天火;有說明軍火器強大,隔老遠就能殺人。
明軍火器強大,蒙古人早百年前就知道了,當地部落倒不至于聽一些殘兵敗將的夸大其詞就害怕,就潰逃,最多心里七上八下。特別是朱存楓率領蒙軍四處出擊后,左翼各部,尤其靠近右翼的部落,害怕朱存楓率軍東征。
有害怕的自然有歡迎的,就比如卓里克圖以前統領的內喀爾喀五部中的扎魯特部,之前扎魯特部就一直不服后金,經常截殺后金使者和運輸隊。忍無可忍的后金進攻扎魯特部,林丹汗還乘火打劫,兩面夾擊之下,扎魯特部被擊潰,不得不投降后金,心中有氣。
還有原隸屬林丹汗的多羅特部,他們留守察哈爾故地,駐牧于左右翼交接地。為一統察哈爾、左翼,消除潛在威脅,后金攻滅多羅特部,但依然有殘余。
還有許多親明部落,堅定認為草原屬于蒙古的守舊派等等,都對后金管理左翼很不滿。
這些勢力非常歡迎右翼勢力東征,這樣他們就能渾水摸魚。其實投降后金的蒙古勢力也有許多是這個想法,畢竟誰都不喜歡頭上有人管著。此時還不是大清一統漠南,入關鼎盛的時候,甚至蒙古各部名義上只是與后金結盟,而非上下級關系。
自從后金崛起,蒙古各部周旋于大明與后金之間,兩頭吃利,所以蒙古各部都希望右翼東征,繼續平衡,繼續漁翁得利。
后金顯然清楚蒙古人所想,于是黃臺吉召集眾人開會,商討后金接下來的戰略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