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議定寄祿官
- 清平樂:從劉娥駕崩開始
- 我就愛吃水果嘍
- 2175字
- 2024-04-02 07:00:00
趙禎帶著一眾內侍來到內閣‘議政廳’,君臣一番客套后,各自落座。
趙禎在最新頒布的詔書中明確規定,內閣為‘議政’機構,為了強化這種意識,他下令將內閣一樓的‘議事廳’改為了‘議政廳’,將此地定為內閣閣老們正式的辦公場所。
內閣二樓除了歸檔五院公文副本外,還修繕了五間寢房。
其中三間用作三位閣老午休或值夜時的休息場所,一應起居用度皆是頂配。
趙禎下了口諭,凡是送入內閣二樓寢房里的東西,閣老們隨便用,拿回家中使用也無妨,只需登記一下名目數額就可以直接拿走,這一部分算作內閣閣老的添支,屬于正規收入。
……
今日的內閣中除了三位閣老外,還有‘翰林學士知制誥兼內閣旁聽’宋綬,趙禎在議政長桌左側的屏風后,單獨設置了一套書案座椅給他,宋綬的職權是旁聽會議,隨時準備起草制詞,但無權參與討論。
此前呂夷簡曾進言,將‘中書舍人院’改隸內閣,但被趙禎駁回,順便敲打了一下。
時隔多日,趙禎終于還是在行動上采納了呂夷簡的意見,雖然沒有將‘中書舍人院’改隸內閣,但在內閣之中設立了一個‘內閣旁聽’的差遣。
他從學士院中選了一人入閣,只要趙禎來內閣議政,宋綬就可以入閣旁聽,并起草圣旨,但趙禎一走,宋綬就要回到學士院當值。
趙禎拿了幾張宣紙作為手札用紙,開口說道:“今日政事院上奏‘擬訂文官職名制度劄子’,目的是為了梳理清楚,自五代以來混亂無序、難以區分高下的官職名稱。”
“政事院擬定了正一品至從九品的官名和每個品階對應的月俸,三位閣老都看過劄子副本了吧,關于一至九品官員的官名和月俸,三位有沒有異議?”
呂夷簡早已打好腹稿,拱手一禮,率先開口道:“官家,臣對政事院所擬文官職名正二品以下,沒有異議。但對其所擬正一品和從一品官名,有些異議。”
“官家曾對臣說過,品階官名乃為寄祿而設,然政事院所擬正一品官名為三師,每月正俸300貫,我朝只有宰相的正俸為300貫,政事院是想讓從今以后的所有宰相,都掛三師之名嗎?”
“官家,天地君親師,師者長也,三師乃掌教帝王之職,若所有宰相都能當官家的師長,此舉是否有損君名?”
“因此臣建議,不以三師為正一品官名,更易它名。”
“此外,從一品為‘三孤’每月正俸200貫,臣的理由也一樣,建議改換。”
趙禎點了點頭,將呂夷簡的建議記錄了下來,而后看向張耆,想聽聽他的看法。
張耆拱手一禮:“官家,臣以為,正一品乃人臣之極,宰相月俸雖有300貫,卻并非最高階,但若定正一品月俸為300貫,那就是把宰相定在了正一品的位序上。”
“身為人臣,若位極高、權極重,則必生妄念,恐將威脅君上,此乃大弊,不可不防。”
“何況以‘三師、三孤’作為官名,太重,臣也建議更易它名,并降低宰相對應位序為好。”
趙禎心中想道:“看來閣老們對于‘帝師’這個頭銜還是很看重的,已經連續兩人反對以三師三孤為官名。”
趙禎看向最后一人,李諮開口道:“官家,臣以為正從一品官階太高,不宜輕授,無論以何名定為正一品或從一品,都不合適。”
“因此臣建議,官名最高定為正二品,正一品和從一品暫不設官名,空懸即可,留待日后有需要時再設也不遲。”
“此外,政事院擬訂的正二品官名為‘開府儀同三司’,臣以為‘開府’二字不宜輕授,便是虛名也該刪去,只保留‘儀同三司’作為正二品官名即可。”
“其余內容,臣并無異議。”
趙禎綜合了一下三人的意見,開口說道:“看來政事院擬訂的制度劄子還是很完備的,三位閣老有異議的點,只在正一品、從一品和正二品的官名上。”
“既如此,便刪去一品的三師三公之官名,以正二品‘儀同三司’為文官最高階,三位閣老以為如何?”
“臣等無異議。”
趙禎繼續說道:“以宰相月俸300貫作為參考,就是說與300貫對應的品階,就是宰相所處的品階。”
“而宰相品階不可定立過高,權重者再位高,便會升無可升,而生妄念。”
“那么品階對應的月俸就調整為:正二品每月400貫;從二品每月300貫;正三品每月150貫;從三品每月100貫。”
“正四品至從六品,每月90貫至40貫,每階遞減10貫。”
“正七品至從九品,每月35貫至10貫,每階遞減5貫。”
說到月俸數額時,趙禎并沒有詢問閣老們的意見,而是直接決定了下來。
官名是可以議的,但官名對應的月俸卻應由君主一言而決,畢竟趙禎是給錢的,閣老們是領錢的。
而且跟皇帝談月俸問題,閣老們也不愿意開口,畢竟君子‘恥于言利’……
內閣詔書上說明確規定,首輔每月500貫、次輔400貫、大學士300貫,若按今日議定的官品對應著來看。
內閣大學士李諮應該是從二品。
次輔張耆應該是正二品。
首輔雖然暫時無法對照著定階,但看其月俸,至少比正二品高。
當然,內閣不屬于五院,因此不能沿用五院的品階制度,閣老們的待遇,由趙禎一言而決。
第一屆閣老本就是從二府三司的相公上拔擢而來,若是俸錢給的少了,未免有些難看,所以趙禎才定的那么高。后續再增加的閣老,就不會拿這么高的月俸了。
官名、品階、月俸的制度討論完畢,趙禎將自己的手札整理好,遞給張茂則,讓他拿到屏風后面,交給‘知制誥’宋綬。
看著張茂則將手稿拿到屏風后擬訂制詞,這種手握實權的感覺,讓趙禎有一種言出法隨的不真實感,仿佛一切盡在掌控。但越是如此,趙禎越對權力感到敬畏。
君主,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
越是集權,趙禎越感到壓力山大。
他經常反省自己,作為君主稱不稱職?有沒有多傾聽采納臣子的意見?有沒有懈怠?有沒有貪圖享樂?
歷史上的宋仁宗以唐太宗為榜樣,穿越而來的趙禎以明太宗為榜樣。
只是不知榜樣的力量,到底能不能支撐他帶領大宋走上大一統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