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石炭與施恩
- 清平樂:從劉娥駕崩開始
- 我就愛吃水果嘍
- 2366字
- 2024-04-24 07:00:00
七月初二。
晨風中帶著絲絲涼意,趙禎從睡夢中被生物鐘喚醒。
他揉了揉惺忪的雙眼,感受著空氣中的涼意,不禁打了個寒戰(zhàn),心中暗忖:“七月流火,這秋意來的似乎早了些。”
陳嘉月見趙禎醒來,忙起身想要服侍他穿衣,卻被趙禎輕輕按回了被窩中。
趙禎細心地將被角掖好,柔聲道:“娘子再睡會兒吧,天氣有些涼,稍后朕讓人端來火盆,等屋子里暖和些你再起床,免得染上風寒。”
陳嘉月心中既感到幸福又無奈,只得關切地叮囑道:“那官家晨練時也要注意防風,千萬別著涼了。”
趙禎微笑著點頭,安撫完陳嘉月后,便迅速穿好了衣褲,前往練功房晨練。
……
用早膳時,趙禎坐在桌旁,眉頭微蹙,似乎心事重重。
陳嘉月見狀,給他盛了碗熱粥,輕聲問道:“官家怎么半晌也不動一下筷子,在想什么?”
趙禎回過神來,笑了笑道:“今早起床感覺天氣有些涼了,恐怕今年冬天會提前,估計開封府的木炭儲備難以支撐整個冬天的取暖需求。”
陳嘉月仔細回憶了片刻,開口道:“妾身曾隨爹爹去河東路經(jīng)商,見到過一種價格更低廉,燃燒更持久的燃料,名字叫石炭。”
“就在懷州一帶,那里的百姓很多都以石炭取代柴薪,使用起來很是方便。”
趙禎聞言大喜,心中想道:“真是燈下黑,每天光想著軍政事務,如此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竟然愣是一點沒想起來,‘煤’這種東西,早在北宋年間就已經(jīng)大量開采使用了,竟然還需要人提醒。”
趙禎攬過陳嘉月,在她臉蛋上親了一口,在陳嘉月一臉甜蜜又微羞的神情下,趙禎迅速吃完早膳,起身前往垂拱殿。
他一邊走一邊吩咐張茂則:“速去傳召三司使蔡齊和工部尚書燕肅入宮議事。”
……
蔡齊與燕肅走進垂拱殿,行禮之后,趙禎開門見山地說道:“蔡相、燕卿,朕有一事與你們商議。眼看秋天將至,冬日不遠,府庫中存貯的木炭恐怕不足。朕記得河東路盛產(chǎn)石炭,不知你們?nèi)绾慰创宋铮俊?
蔡齊聽后,立刻回答道:“陛下,石炭可是個好物,不僅燃燒長久,開采起來也極為方便。”
“我朝所產(chǎn)石炭主要集中在北方,如河東、懷州、相州等地,其中懷州一帶石炭產(chǎn)量最是豐富,且離京城不遠,運輸起來相對便利。”
趙禎問道:“懷州前來開封的道路可好走,若大量運輸石炭入開封,是否可行?”
燕肅想了想,開口道:“陛下,若從河東路運輸石炭到開封,雖然路程不算太遠,但費用卻相對較高。主要因為沿途的稅收關卡眾多,增加了運輸成本。”
“若官家想大量儲備石炭,臣建議降低從河東路運往開封府的石炭稅收,以鼓勵更多的石炭運來京城。”
趙禎聽后,眼中閃過一絲贊賞,他直接開口道:“燕卿所言極是。那便免除從河東路運往開封府的石炭稅收,以減輕運輸成本,使更多石炭運來京城,儲備燃料,讓百姓能安穩(wěn)過冬,等冬季過去,再酌情恢復稅收也不遲。”
蔡齊聽后,開口稱贊道:“陛下英明。免除秋冬季石炭稅收不僅能降低運輸成本,還能降低石炭價格。”
“石炭不僅能用來生火取暖,還能用于燒制瓷器,冶煉鐵礦,用途廣泛,官家此舉,大利民生。”
“臣會立即著手辦理此事,確保官家的政策能夠順利實施,與民實惠。”
趙禎滿意地點了點頭,有了蔡齊和燕肅的協(xié)助,這個問題一定能夠得到妥善解決。
“此事就辛苦蔡相、燕卿盡心督辦,免石炭路稅的詔書,朕稍后會讓人下發(fā)。”
目送蔡齊和燕肅行禮告退,趙禎安心了許多。
有了這樣的措施,京城的百姓們便能安然度過這個即將到來的寒冷季節(jié)。
攘外必先安內(nèi),因為趙禎的到來,一系列新政的落實,黨項與宋朝的摩擦似乎有提前的趨勢,在這個敏感時期,凡是能贏得民心軍心的手段,趙禎都不惜一試。
安排好此事,趙禎開始理政。
今日晏殊呈上來一份奏疏,上面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言論:建議錄用周世宗、高季興、李煜、孟昶、劉繼元、劉鋹等前朝后代。
對于這個建議,趙禎心中充滿疑慮,他召晏殊入宮,互相客套了幾句后,趙禎開門見山,沉聲問道:“晏相,為何提議錄用這些前朝后代?”
晏殊心中清楚,這是一個極其敏感的話題,他斟酌了片刻,緩緩說道:“陛下,臣提此議,乃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這些前朝后代雖然失去了往日榮光,但他們在民間仍有著深厚的根基和影響,錄用這些人,不僅能夠體現(xiàn)當今朝廷之寬宏,更能贏得民心。”
趙禎微微點頭,示意晏殊繼續(xù)。
晏殊繼續(xù)說道:“官家既想對黨項用兵,那么臣以為,國內(nèi)的動蕩越少越好。”
“從維護穩(wěn)定的方面來看,錄用前朝后代有助于朝廷化解潛在矛盾與紛爭。”
“這些前朝貴族在民間積累了大量財富和人脈,若能妥善利用,必能進一步穩(wěn)固朝廷統(tǒng)治。”
“此舉也能彰顯陛下的胸懷與智慧,使天下人皆見陛下之仁德。”
趙禎聽后,眉頭稍微舒展,但仍然帶著一份疑慮,他追問道:“錄用這些人是否會引發(fā)新的紛爭?”
晏殊堅定地回答道:“陛下,臣認為,關鍵在于如何引導。朝廷可以對這些前朝后代進行嚴格考察和篩選,確保只有那些真正有才德、能夠為國家做出實事的人被錄用。”
“同時,將他們納入朝廷體系,也方便名正言順的對這些人進行監(jiān)察,確保他們不會成為朝廷統(tǒng)治的隱患。”
趙禎聽后,沉思片刻,最終緩緩點頭。
他明白,晏殊的建議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他也看到了其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以最小的代價,將更多的人拉上同一條船,先納入組織內(nèi)部,再行分化拉攏處理之事,這個道理他懂。
趙禎笑道:“晏相不愧為朕之肱骨,此策大善。一旦我朝與黨項開戰(zhàn),難保這些前朝貴族心中不起歪念,如此提前布局,將這些人納入我朝陣營,給出一些官銜差遣,讓其不敢輕舉妄動,甚好。”
晏殊聽后,笑著拱手回道:“陛下英明,臣定當竭盡全力,促成此事,務必將一切不穩(wěn)定消弭于事前。”
君臣二人相視一笑。
晏殊或許不善于排兵布陣,出謀劃策,但他自有自己的辦法幫助趙禎,如何治理內(nèi)政,如何選拔人才,晏殊在這些方面的能力還是很可以的。
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這些名留青史的能臣干吏得到重用,都跟晏殊的舉薦脫不了干系。
大宋朝廷人才濟濟,每一個臣子都在盡可能的展示自己,國內(nèi)形勢一片大好,趙禎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只是不知,他的到來,能將大宋帶領向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