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視察民情
- 三國:從街亭破局開始
- 夢回沙場點兵
- 2126字
- 2024-03-25 08:52:45
在參觀完柳隱騎射之后,董休就離開了軍營,因為他今天下午要做一件事情。
回到府衙后,他和劉韜換上了便衣,準備在縣城游走一番,看一看這段日子百姓在自己的政令之下過得如何,生活變得怎么樣了。
既然身為梓潼太守,那肯定要深入市井之中體察民情才是。
換好便衣后,正要出門,卻和風風火火闖進來的老黃撞了個正著。
看見董休和劉韜一副平民打扮還以為他倆要棄官而走,細問之后才知道他倆要去街上走一走看一看。
黃英這時臉上表現出一副不滿意的表情,“不行,我也跟著你一起去!”
“我這是去體察民情,又不是去和地痞流氓打架,再者說,你身為梓潼郡尉,不處理本郡軍務,你跟著我去做甚?”董休把問題給拋了回去,“所以說,你孝杰兄還是回軍營好好處理未完的軍務吧。”
說著,董休帶著劉韜大搖大擺地走出了府衙,只留下老黃一人獨自在門前凌亂。
他轉過身去望著二人的背影。
臉上寫滿了不服。
憑啥!?
但轉念想想也是這個道理,自己身為郡尉,應當恪盡職守,杵在軍營之中隨時應對不時之需。
不過董休貴為一郡太守,就帶一個人去,是不是有點兒少了?
想了片刻后,他看向一旁的衛士,“爾等馬上換好便衣追上府君,若是他傷了一根毫毛,乃公跑不了爾等!”
說著,守在門外的兩個衛士連忙退下換上便衣去追趕董休二人去了。
……
梓潼正街。
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一片生機活力的市井景象,和鄭憲在任時蕭條死寂的氣象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的。
董休穿著便衣在大街上行走著,左右兩側的商鋪和酒肆正在極力宣傳自家的商品與好酒好菜,可謂是賣力得很。
“府…哦不,董君,這梓潼縣內當真與曾經大不相同了啊。”劉韜看著眼前的車水馬龍的景象不由得嘖嘖贊嘆。
他們一邊行走,一邊環顧四周的景象,果然是一片太平繁榮景象。
自從鄭憲等人被處理后,梓潼政令清明,一切都回到了有條不紊的生活狀態當中,自己還頒布政令,與民生息,將官府良田分出一部分給那些無田可種的百姓,待豐收后只交四成,自留六成即可。
雖然這樣可能會觸動當地士族的利益,但為了確保百姓安穩,招兵不受阻礙,他也只能這樣。
董休看著眼前熱鬧的景象,心中開始幻想著有朝一日他能踏入洛陽古都,城頭上插著大漢紅旗,城中百姓一片歡欣鼓舞,好不熱鬧的景象……
“君略,你知道我現在想的是什么嗎?”他忽然開口問道。
聽著他的話語,劉韜思來想去,他搖了搖頭請董休明示。
“北伐成功,大漢還于舊都,洛陽城內百姓安居樂業,再無戰亂……”
這番話讓劉韜頓時愣住了,他猛然駐足,看著眼前這一番景象,腦海里也不由得開始浮現出他口中的那個真正的太平盛世。
想想他都覺著激動。
倘若真的有朝一日,他們能夠站在洛陽城的青石板路上,感受著真正的繁榮盛世,他這一生都沒有任何遺憾了。
緊接著,他們繼續向前走去,只見兩名孩童正蹲在地上說著悄悄話,董休湊上前去想要聽聽他們在說什么,卻不料被這兩個小孩發現。
“您欲何為?”
“哈哈…想聽聽爾等在說什么。”
“竊聞者,非君子也!”
“哦?”
董休被這兩個孩童的話語所吃驚,要知道普通人家的孩子是沒有接受過系統教育的,除非是寒門子弟。
這不禁勾起了董休的好奇心。
他開口問了其中一個孩子,“爾來告訴于我,何為君子,何為小人?”
“……君子者,當光明磊落,而非君一般竊聞而知;小人者,一生東躲西藏,偽飾自己,便如君之所為!”這個孩童話鋒犀利,絲毫沒有因為董休是大人而退讓。
正說話間,屋內走出一名男子,見孩子與董休互相爭吵,他并沒有詢問發生了什么,而是先向董休致歉。
“對不住,對不住,犬子頑劣,沖撞了您,請您莫要往心里去。”
不得不說,這家人的教養倒是不錯。
孩童敢直言,大人有分寸。
要是尋常父母,大抵就會拎著棍子追著孩子到處打。
不過這家倒是不同,看模樣應當是個中落的寒門家庭。
“阿父,此人竊聞我與二弟交流!非君子也!”年紀稍大一點的孩童頗為不服氣地叫道。
男子臉色微慍,“胡鬧!快回屋去!”
說著,兩個孩童撅著嘴不服氣地走進屋內,站在門前的男子滿臉嘆息,只好向董休二人連連道歉,并且邀請二人進屋一敘。
董休和劉韜二人面面相覷,這倒是有些意思。
“既然如此,我等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說罷,男子將董休二人引入正堂,當他們走進男子家中,發現確實是與尋常家庭不同,這屋子的布置幾乎與書堂無異。
進入正堂后,男子請二人落座。
“二位,請。”
“卻不知,君尊諱大名?”
董休二人坐下后,向坐在上座的男子拱手問道。
男子頗為恭敬地向董休回應道:“某姓寧,諱遂,字靜文,梓潼人士。”
寧遂?
這個名字董休搖了搖頭,腦海里并沒有想起這個人是誰。
但看他的打扮,確實是像個書香門第出身的子弟。
“在下姓黃,名英,字孝杰!”董休撒謊也是挺直接,腦袋里想都沒想就把黃英的名號給報了出來。
但寧遂卻笑了笑。
“董府君莫要蒙寧某,此名乃是梓潼郡尉黃將軍之名。”
啊?
這倒是讓二人陷入了驚訝當中,他是怎么知道的?難道他認識自己?
劉韜也皺了皺眉頭,不應該啊。
寧遂也索性不再遮掩,他站起身來拱手道:“家父寧康,曾是涪縣縣令,后因與郡丞勾結而被抓捕,幸得丞相憐憫,禍不及家人,但財產卻被查抄,只剩下些書卷桌席……”
怪不得這人認識自己,原來是這樣啊。
這個寧遂的話,董休能夠聽得出來,他阿父的這件事情和他一點兒關系也沒有,畢竟誰會沒事兒閑的給自己找罪受?
不過不得不說,他的兩個孩子倒是讓董休頗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