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曰,上午軍人禮儀、隊列的訓練由陳少強任教官,到了操場后才發現陳少強已然不是剛見面時滿臉春風,喜氣洋洋的陳少強了,而是變成了一個威武霸氣,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陌生人了!學員們按照指令,生疏地演練著,一遍又一遍,反復練習。同學們練習得汗流浹背,筋疲力盡。到聽到下課的指令后,才邁著無力的雙腿,慢慢地走回營房。
下午是文藝學習,授課的是一位年輕女教官,艾紅梅一看,這不是本宿舍教授日語的張惠英張教官嗎?她要教日語嗎?不對啊,課程表上明明清楚地寫著是文藝學習?。≌胫?!張教官開口說話了:“同學們,今天下午咱們學唱《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首先我介紹一下《義勇軍進行曲》和《大刀進行曲》這兩首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歌曲。
一、《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創作于一九三四年,是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抗日歌曲,歌曲悲壯有力,震撼人心,催人警醒,喚醒民眾,奮起反抗,打擊侵略者!具體說就是:
(一)激發民族自豪感。表達了中國人民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這首歌通過激昂的旋律和激勵人心的歌詞,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喚起了對國家民族的熱愛。
(二)宣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和英勇抗戰的決心,讓人們感受到了民族自尊,愛國奮斗的情感,激發了對家國的責任和忠誠
(三)、宣傳了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歌曲中最重要的一曲,她成為革命斗爭的呼聲和象征,弘揚了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
總之,義勇軍進行曲以其強烈的曲調鼓舞人心的歌詞,凝聚了人民對國家,民族和革命事業的熱愛和奉獻,激發起無數人的愛國情感和參與抗日戰爭的決心。
二、《大刀進行曲》。詞曲作者是孫麥新,創作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底。
《大刀進行曲》,雖然只有短短的11句旋律,90多字的歌詞,但簡潔明快,字字千鈞,擲地有聲。
(一)、歌詞第一句“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開門見山,點出主題,表達了對侵略者的憤慨之情。
(二)、“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富有感染力,號召所有愛國的中國人不要再對日寇有任何的幻想抗戰的時期已經到來必須拿起武器準備戰斗與敵人拼搏到底。
(三)、“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后面有全國的老百姓”表達了全民抗戰的場面,振奮人心。
(四)、“看準了敵人把他消滅”“沖啊”“殺”等歌詞,則使將士士氣倍增,讓敵人聽到后聞風喪膽。
這首歌曲表達了中國人民毫不畏懼,勇往直前,奮起抵抗侵略者的決心和勇氣,以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為象征,象征著中國人民堅定的斗志和不畏強敵的戰斗精神,激勵人們團結一心,為了國家而英勇戰斗。下面我們開始學唱,我唱一句,大家跟著唱一句,既不要快,也不要慢。
隨后,同學們就跟著教官唱起來了,看著同學們練得差不多會唱了,張教官就開始點名讓學生逐個唱了。張教官用手指了指柳飛云說道:“請柳飛云同學唱一段,義勇軍進行曲吧”柳飛云敬了個禮,說道:“張教官,我唱大刀進行曲!行嗎?”張教官點了點頭。柳飛云就唱了起來了:“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唱到最后這個“殺”字時竟用拳砸到了書桌子上,疼得他直咬牙!同學們大笑,張老師也笑道:“唱得不錯,鏗鏘有力,咬字清楚,節奏感強,有感染力,大家要向他學習,但不要砸拳頭了,這不是表演唱!”侯建成舉了舉手,說道:“張教官,他不是砸拳頭,而是用斧頭砍鬼子,他已經砍死三個鬼子了,一天不砍鬼子,他就難受。”又把大伙兒惹笑了。就這樣一下午的時間,就愉快地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