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編輯的驚訝
- 四合院:重生的閻解成
- 天寒楚塞雨
- 2336字
- 2024-01-07 23:53:47
將文稿順利投到京城日報社后,閻解成便直接返回了家中。
等他回到家的時候,閻家人都已經開始吃早飯了。
走到臉盆處洗了洗手,閻解成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開始吃飯。
“老大。”
正在吃飯的閻埠貴見到閻解成出現,隨口問道:“你這一大早上是去干什么了?都快上班了才回來!”
“我出去轉了一圈!”
閻解成隨口說道,并未告訴閻埠貴自己去報社投稿的事情。
“以后出門早點回來,別耽誤了上班!”閻埠貴再次說道。
“我知道了,爸!”閻解成點了點頭。
閻家其他人吃完飯后,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客廳內便只剩下了閻解成和楊瑞華二人。
就在閻解成還在吃飯的時候,隔壁的周建華卻是已經找了過來。
“解成哥,還沒吃完呢?”周建華笑著招呼道。
“馬上就好了!”
閻解成說完,將手中的窩頭塞進嘴中,又將剩余的棒子面粥刮到了一起。
“媽,我去上班了!”
在將最后一口粥咽下去之后,閻解成斜跨上楊瑞華已經準備好的小布包,同周建華一起前往紅星軋鋼廠上班。
雖說他已經把文稿投遞了出去,可現在這份工作還是要做的。
至于說稿費的事情,那就只需要慢慢等待就可以了。
……
西裱褙胡同34號,京城日報社大樓內。
就在閻解成繼續做自己那份臨時搬運工作的時候,京城日報社的編輯們也開始了日常審稿。
要知道,京城日報是需要每日發行的,所以文稿自然是每天都要審的。
負責京城日報審稿的,一共有一位主編,兩位副主編,以及十余名普通編輯。
全國各地投遞過來的文稿,就是要這些人來審核的。
在審核文稿的過程中,這些人分工明確。
先是諸多編輯將合格的稿件全部選出來,至少要保證每份文稿有兩個編輯看到過,隨后再由主編和副主編決定文稿的刊登與否和刊登順序。
在審稿的同時,幾位編輯也偶爾會出聲交流。
“現在這文稿的水平真的是越來越差了!”
其中一位帶著一副金絲眼鏡、看上去大概三十多歲的中年編輯看著手中的文稿,忍不住抱怨道:“看這篇,到處都是錯別字,語法都有很大的問題,恐怕寫稿的人小學都沒畢業!”
“那有什么辦法?”
這位中年編輯身邊另一位編輯同樣說道:“誰讓我們京城日報是京城內發布量最大的一份報紙呢?我剛剛看的那份稿件上面,還有很多拼音呢!”
“啊,沒辦法,慢慢來吧,希望今天能看到幾份有用的文稿!”
帶著金絲眼鏡的張國濤隨手將手中已經放棄的文稿扔在一旁,然后拿起了一個新的信封:“這信封上沒有郵票,看來又是當地人送來碰運氣的!”
可他只是輕輕一掃,卻是有些驚訝了:“這位投稿人的字寫的倒是不錯!”
正所謂‘字如其人’,能夠寫上一手好字的人,自然是能夠給人帶來好感的。
“閻解成?”
張國濤看了看文稿作者的名字,忍不住感嘆道:“我倒要看看,能夠寫上這么一手好字的人,究竟能夠寫出一份什么樣的文章。”
隨手將信封打開,張國濤開始瀏覽起里面的文稿。
《苦難終將過去,黎明就在眼前》
“咦,這樣的題目倒是有些新穎,只是不知道究竟是寫什么的?”
帶著心中的好奇,張國濤開始翻看起了那只有數頁的文稿。
此時其他編輯也在審閱著屬于自己的那些文稿,聊天歸聊天,本職工作還是不能放下的。
而且,這些編輯哪怕是覺得其中一些文稿特別好笑,可在審閱的時候也全都是非常用心的,從來不會因為作者水平低而區別對待。
在看到閻解成引用了歷史上諸多自然災害的例子之后,張國濤不由得扶了扶自己的金絲眼鏡,同時輕聲說道:“不錯,不錯!能夠知道如此多的歷史經歷,看來這位作者的知識水平應該很高啊!”
張國濤的聲音雖然很輕,可周圍幾位編輯也是能夠聽到的。
坐在張國濤附近的兩位編輯也是微微抬頭看向張國濤,見到他臉上的笑容后,同樣善意地笑了笑。
這樣的情況在編輯部并不算少見,那堪稱海量的文稿中,也總會有幾篇讓人眼前一亮的精品。
可另一邊,張國濤越往下看,卻是越加激動,甚至連呼吸都快要停止了。
如果說剛剛還只是因為文章中引經據典如同飲到美酒的話,那現在張國濤就是已經完全的沉醉其中了。
這個時候的張國濤,甚至都已經忘記了自己身為審稿編輯的工作,只當自己是一位讀者在閱讀眼前這篇給人以極大震撼的文章。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不斷地舉例、論證,將以前國家遇到大災之后的應對和現在放在一起比較,當真是讓人眼前一亮。
甚至作者在最后還大膽預測,如今這場災難將在今年結束,明年一定會是一個豐收年。
整篇文章不過三千多字,可張國濤在讀完之后,卻仿佛吃了滿漢全席一般。
只見他右手重重的拍在了身前的桌子上,同時整個人站了起來,一個好字直接脫口而出。
“好!”
這道聲音可不再是剛剛的輕聲自言自語了,甚至整個編輯部都被張國濤這一嗓子給驚動了。
正在一旁審閱稿件的副主編姚博文更是直接站起身走了過來:“國濤,看你這樣子,一定是遇到一篇好文章了?”
其他編輯聽了這話,也是紛紛看向張國濤,甚至其中幾位編輯同樣起身走了過來,想要一睹為快。
“不錯!”
張國濤看向眾人,忍不住贊嘆道:“的確是一篇振聾發聵的好文章!”
“這篇文章若是能夠刊登出去,一定會很多人心中振奮的!”
“真的?”
張國濤的話說完,編輯部內眾人卻是更加好奇了,他們都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樣的一篇文章,才能讓張國濤給予如此高的評價。
見到編輯部眾人全都對張國濤手中的稿件很感興趣,副主編姚博文也就沒有從張國濤手中拿過文稿,而是對著張國濤說道:“國濤,既然大家都想看,你就把這份文稿讀一遍吧!”
而張國濤見到眾人一臉的期待,也是直接拿著手中的文稿讀了起來。
“苦難終將過去,黎明就在眼前……”
張國濤的聲音在眾人耳邊響起,所有人都在認真地聆聽著。
在一開始的時候,還有幾位編輯小聲議論著文稿的內容,可隨著時間的流逝,整個編輯部內卻逐漸安靜了下來,只有張國濤一個人的聲音還在繼續。
張國濤讀稿的速度并不快,一分鐘只有兩百字左右,通篇三千多字的文稿讀下來,只需要十幾分鐘就足夠了。
可就是在這十幾分鐘的時間里,周圍的所有編輯卻是全都變得有些興奮了,一個個就仿佛喝到了度數極高的美酒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