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身在南洋,耕讀不斷(求追讀)
- 穿越大明:我有一個聊天群
- 辣椒燉梨
- 2067字
- 2024-02-10 16:10:57
看來沈夢陽此人跟倭寇仇恨不淺,而且此人性烈如火。
是個恩仇分明之人,這種人值得結交。
“既然如此,那在下卻之不恭,沈兄,聽我舅舅說,您在海鹽售賣一道,也有獨特見解?”戚繼光繼續問道。
“說實話,我們戚家世代為行伍,對于這商賈之道,確實是不在行。”戚繼光坦誠道。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指揮使您一看就是長于行伍之人,將來封侯拜將,不在話下。”
“而區區別無所長,也就只是略懂一些商賈之道,這點可取之處。”沈夢陽恭維道。
眼前的沈夢陽出口成章,戚繼光不由得再度好好打量了一番。
果然不愧是的大家族子弟,雖然是流落南洋的華夏遺民,但依舊耕讀不斷。
一直想從沈夢陽身上砸出油水的田東牟,也不由得對沈夢陽露出一絲尊重之意。
在大明讀書人,才是身份最高的那一個。
很明顯沈夢陽這種出口便是章句,定然是讀過書之人。
既然是讀書人,就值得他們給予應有的尊重。
如今的大明越來有大宋那種“東華門唱出者是好漢”的苗頭。
“沈兄,你太謙虛了,我見沈兄談吐不凡,定然是熟讀圣人經典。”
“異國他鄉,卻耕讀從不間斷,沈兄家才是令戚繼光佩服。”
戚繼光此時對著沈夢陽更想親近一番。
年輕人若是能有共同話題,很容易因為知己。
而不像那些閱歷千帆的老狐貍,與人相交,總是喜歡先分析利弊。
“指揮使大人太過獎了,也只是家族當年離開華夏之地,帶了些書籍,在下也是靠著長輩代為傳教,因此僥幸粗略認識些字而已。”沈夢陽謙虛道。
“沈兄,這里沒有指揮使,我們年紀相仿,在下表字元敬,還沒請教沈兄的表字,不如我們以表字相稱呼。”戚繼光上前拉住沈夢陽的手親近道。
禮賢下士的舉措,戚繼光越做越嫻熟,此時他也體會到了書中的“把臂相交”是啥情形。
原來遇到對口的人,是真的會忍不住促膝長談。
他遇到這個沈夢陽,現在就是這么個場景。
不過一旁的田東牟卻是欲言又止,這,是不是對這個沈夢陽太過,怎么說他的外甥也是登州衛指揮使。
雖然如今衛所殘敗,衛所兵都無法滿額,但那也是衛所指揮使。
在大明都已經算是中高級武將了,對待這個來歷不明的沈夢陽怎能如此毫無尊卑?
只是有外人在此,田東牟也不好直言指點。
“這......指揮使大人,那在下就卻之不恭啦。”沈夢陽先是猶疑接著狂喜道。
作為現代人他是真不習慣對被人奴顏婢膝,膝蓋比較硬。
能挺直腰桿說話,當然是要挺直腰桿說話。
戚繼光看著沈夢陽面露微笑,他也是個善于觀察之人。
早看出了沈夢陽這個出自大家族子弟身上的傲氣,雖居南洋,依舊不愿意對人低頭。
這也是戚繼光欣賞沈夢陽的點,所以他才讓沈夢陽改口換稱呼。
“夢陽,還未請教你的表字?”戚繼光拉著沈夢陽的手,開口問道。
“元敬兄,在下字賓之。”沈夢陽回答道。
沈夢陽一個現代人哪來的表字,剛剛靈機一動。
看戚繼光對他如此親切,有種賓至如歸之感,瞬間來了靈感,隨口編造了個表字應付。
還好腦子轉得快,他都佩服自己有個好腦子,沈夢陽不由得內心夸贊不已。
“好字,想不到夢陽竟然和西涯先生一個表字。”戚繼光看沈夢陽的眼神越發不同。
還好大明應該是不流行那一口,否則沈夢陽對于戚繼光看自己那要拉絲的眼神,還有拉著自己的手,他都感覺要出事。
對于一個胳膊可以跑馬的漢子,他若是想要做點啥,你認為還能反抗得了嗎?
沈夢陽又不是歷史迷,即便是歷史迷估計也沒有幾個知道這個“西涯先生”是哪位。
于是沈夢陽隨口敷衍道:“家中長輩給取的,長輩都是對晚輩寄予厚望。”
說到長輩,沈夢陽眼角露出悲傷。
這話讓戚繼光感同身受,使他想起了自己的父親戚景通,他父親也是如此對他寄予厚望,可惜不在了。
于是戚繼光拍了拍沈夢陽的手背,寬慰道:“賓之,朝前看,相信我們兩人練手,早晚有消滅倭寇的那一日。”
“有元敬兄這句話,在下就放心了,關于改善營寨的錢糧之道,在下有點不成熟的想法,元敬兄,且聽聽。”收拾心情,沈夢陽振奮道。
“賓之,說來聽聽。”戚繼光希冀道。
如今財源枯竭是戚繼光最苦惱之事,他可是把自己老婆本都搭了進去。
為了這事,女方那邊已經三番五次揚言要退婚。
若不是他們戚家世代任職軍中,估計女方早就退婚了,只是婚事一拖再拖。
只是再這樣補貼營寨,他也無以為繼,財力已經枯竭,總不能賣祖產吧。
若是那樣的話,估計他父親都要從墳墓里爬出來敲斷他的腿。
今天聽說沈夢陽能解決自己財力的問題,戚繼光就感覺今天救人是不是祖宗顯靈,專門派了一個人搭救自己的。
“元敬兄,其實我們煉制的海鹽根本無需外賣。”沈夢陽開口說道。
“不外賣的話,僅僅靠我們衛所一年也消耗不了多少鹽,再說買鹽那點錢也節約不了幾個錢。”戚繼光疑惑道。
“元敬兄,我們不但不外賣鹽,今后發給軍士的兵響也已海鹽替代,軍士立功受賞也一律折算成海鹽配發。”沈夢陽提出他的構想。
既然戚繼光這個衛所沒有錢財,然后一時解決不了錢的問題,沈夢陽就另辟蹊蹺,將衛所的錢換成鹽。
其實錢只是代號,可以是任何等價物,在大明鹽某種程度就是硬通貨,他就能取代錢的屬性。
小范圍內,沈夢陽認為是可行的。
“這......若只是發鹽的話,我怕軍士不答應。”戚繼光擔憂道。
沈夢陽既然有祖傳煉制海鹽之法,今后鹽定然是不缺的。
只是若給軍士只發鹽,恐怕軍士不會答應的,這些軍戶也是要養家糊口的。
鹽雖然不可或缺,但是也不能當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