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相功勞擺在那里,全軍上下都看到了,不能不賞。
至于對方是暫領(lǐng)羅定參將這事……大家都沒太當回事,這玩意不值錢,水份忒大了。
當年明廷被清軍步步進逼,手中無兵的明廷,為了籠絡(luò)各地勢力加入明軍,在發(fā)錢和發(fā)糧之間選擇了發(fā)告身。
把各個已經(jīng)淪落到滿清手里的地方,像不要錢的一樣發(fā)出去,按兵力多寡任免軍職。
比如你有一兩千來人,高低給你弄個總兵,例如記名寧夏總兵。
如果只有一百來號人,沒關(guān)系,弄個記名參將、記名守備也是可以的嘛。
什么是記名,就是現(xiàn)在這地方?jīng)]有在我們大明手里,先給你記著,等收復了,你就是這里的總兵。
或者你自己帶兵,從大清寧夏總兵趙良棟那里搶過來也行。
雖說周士相的這個參將水分大了些,但暫領(lǐng)的參將也是將啊。
更何況人家手下幾十號人,打了十幾年仗還沒死光,那都是百戰(zhàn)老卒了,放在戰(zhàn)場上,用得好是能決定一場戰(zhàn)斗的勝負的。
所以既要用,也要壓一壓。
“都督,您看,要怎么安排?”
劉進忠作為主人,為表尊重,征詢了劉國軒這個實際上的總督意見。
“他是定虜伯的人,自然應該由定虜伯來決定。”
劉國軒不蠢,更沒有喧賓奪主地替這個新晉的定虜伯出主意,而是委婉地說出了自己的羨慕。
“我就要去惠州了,真羨慕定虜伯有這樣忠貞不屈的好部下啊。”
老狐貍聽懂了。
故意糾正道:“都督這就說錯了,潮州鎮(zhèn)上上下下,都是都是延平王的部下。”
說罷,兩人相視一笑,不再多言。
“周將軍。”
劉進忠承認了對方的身份。
不承認說不過去,人家的通緝令還在府衙外貼著呢,而且當時,還是蓋他潮州鎮(zhèn)自己的章!
“周將軍對大明忠貞不屈,本伯佩服。按理呢,應該讓周將軍的部眾就地修整的。”
劉進忠的意思,就是現(xiàn)在戰(zhàn)事緊張,周士相是本地土著,熟悉廣東地理,想讓周士相以潮州鎮(zhèn)兵的身份,隨劉國軒大軍攻伐惠州。
周士相沒有拒絕,依然是一副面無表情的死人樣子,拱手表示服從安排。
“周某聽從將軍調(diào)遣。”
“好,我給你一個營(協(xié))的編制,領(lǐng)五百人三個月的糧餉衣仗后,率本部隨大軍出發(fā)。”
劉進忠一錘定音,又向周士相介紹起了劉國軒。
“這位就是征伐尚逆的西征大軍總督劉國軒劉都督,你代表我們潮州鎮(zhèn)隨大軍出發(fā),要聽從都督調(diào)遣,你可明白?”
劉進忠這句話,是說給劉國軒聽的。
他意思就是這只是借調(diào),人給你用沒問題,編制還是我這里的。
也就是說,只要我還在延平王的隊伍里,周某立功了,我要分一份;
死了,你要給我個交代;
升了,我是周某人的恩人。
就算是你讓他白干活,到最后他只有苦勞沒功勞,不要緊,你劉國軒私人欠我個人情。
在得知面前之人是新上官后,周士相也只是淡淡的回應后行禮。
“末將周士相,拜見都督。”
“免禮,周將軍,以后我們就一起共事了。”
劉國軒很滿意。
有周士相這個土著跟著,攻略廣東就方便多了。
隨后又轉(zhuǎn)向劉進忠拱手道:
“定虜伯大氣,劉某就卻之不恭了。”
“哈哈哈,都督何必這樣說,咱們都是王爺?shù)谋餐鯛斢行枰疫@把老骨頭隨時為王爺上陣沖殺,也絕不猶豫!”
“另外,有件事要跟周將軍先商量下。”
劉進忠很坦誠的表示,要編制、要官位可以,但要人沒有。
他的理由很充分。
因為整個潮州府都打空了。
從清軍入潮至今二十年來,又是屠城、又是遷界禁海、又是反鄭、又是反清,潮州八縣的丁口、錢糧直線下滑。
光是抵抗尚軍的近兩年時間里,在潮州府的地界里,就打了三敗三勝共六次大戰(zhàn),潮州八縣幾乎人、糧兩絕。
士卒死傷慘重,連守城的士兵都不夠,更別說要派精兵隨劉國軒西征。
劉進忠為免劉國軒和周士相誤會,干脆當著大家的面,擺在臺面上說。
免得到時周士相看到補充給他的都是老弱病殘,直接跳起來罵娘。
同時,也是避免劉國軒會因此事,在延平王面前說他“不配合西征”云云。
在編制和錢糧方面,劉進忠倒是很大方。
反正新任的潮州宣慰使,是延平王派來的洪磊,沒錢找他要就行。
周士相倒是無所謂,只要有編制就行。
有編制就有錢糧,有錢糧就有兵。
“無妨,我自行招募即可,謝伯爺。”
周士相頓了一頓后,又補充了一句:
“伯爺,我剩余的四百余人,可以都從降軍中招募嗎?”
劉進忠被問懵了。
當兵幾十年,從沒有聽說過,自己手頭上四十幾號人,就想吞并400多人的事。
當然了,要是只打算把那400號人當炮灰,那就另算。
就算是當年強悍的大清軍,也是慢慢的吞并、消化明軍。
你是要吞并降軍,還是要被降軍吞并?
劉進忠看著眼前這個長毛的家伙,更印證了自己的猜想——這個所謂的三品武職“羅定州參將”,就是個冒牌的水貨!
九成九沒混過官場。
他還真的以為,五百人三個月的錢糧衣仗,能全額拿到??
還真打算拿這個錢糧,去招五百名士兵??
幼稚可笑。
對于親兵家丁出身的劉進忠來說,周士相的行為,簡直是不可思議。
甚至他想問眼前這個男人,到底懂不懂帶兵打戰(zhàn)。
自萬歷爺以來,凡領(lǐng)兵者必有扈從,將帥逢戰(zhàn)必調(diào)家丁。
所謂“兩軍相接全恃將勇,將勇則兵亦作氣隨之。然將亦非恃一人之勇也。必有左右心膂之驍悍者,協(xié)心并力,始氣壯而敢進。將既進則兵亦鼓勇爭先,此將帥所以貴有家丁、親兵也。”
對于家丁親兵,將帥平時賜以“細酒肥羊、紈羅纻綺”,戰(zhàn)時方能“出奇制勝,效以死力”。而這幾十人,在劉進忠看來,定然是周士相親養(yǎng)厚恩之人,不然絕對不會這般生死相隨。
劉進忠本意,是沒想過周士相真會去募足五百名士兵。
而是覺得,周部轉(zhuǎn)戰(zhàn)各地,肯定不全是精壯漢子,應該有數(shù)量不少的傷兵、家眷。
那么周某就可以拿著這個錢、糧的一部分,去賑濟營中老弱。
然后等人心穩(wěn)定下來,再沿途招募些人馬,補充隊伍。
再把錢糧換成酒肉加個餐什么的,吃飽了才能練成精兵。
到時周士相手頭上,有百來個敢打敢沖的漢子,那也是了不得的。
與其五百怯弱營兵,不如百來個能夠“以一當十,摧鋒陷陣”精銳家丁。
退一步講,就算周部士卒四十余人,全部晉為伍長,每人領(lǐng)一支十人隊,周士相的人手都不夠。
更別說在主將身邊,還需要一支訓練有素的親兵衛(wèi)隊,在臨戰(zhàn)時沖鋒陷陣、不敵時撤退斷后,或者督兵作戰(zhàn)時可用了。
孫子兵法都說了:“兵無選鋒曰北”。
而周士相這樣說的意思就是,他立刻就要擴充部隊了。
降兵堪用與否暫且不談,一旦招募為兵,就必須要給糧給餉的。
沒餉幾個月或許還壓得住,但一頓沒飯吃,人家就得造反了。
這是寧可把糧食給降卒吃,也不給親兵吃啊!
劉進忠有心提點一句。
但看到周士相那冷冰冰的表情,加上劉國軒在旁邊,他也懶得說太多,干脆大手一揮:
“行,自己去選吧。”
就在周士相告謝后,轉(zhuǎn)身離開將要走出大門時,一直沒怎么說話的劉國軒忽然問了一句:
“周將軍,這么多年的堅持,為了什么呢?”
聽到劉國軒的詢問,周士相停住邁行的腳步,沒有立刻轉(zhuǎn)身回答。
十數(shù)息后,周士相緩緩轉(zhuǎn)過身來,眼神中透露著堅毅,臉上帶著一種平靜的驕傲,神情堅定地說道:
“漢家男兒,絕不為奴。”
說罷,調(diào)頭便走。
瘦弱的身軀漸漸遠去,只留下一個高大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