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麻煩大了
- 藩變
- 吃飽除人
- 2961字
- 2024-07-10 01:19:30
隨著龍二這些親兵們的投降,盤龍寨幾乎沒有抵抗的就投降了。
上百名平日如財狼般的山賊土匪,此時如溫順的小綿羊,在唐三水、蕭十一等人刀槍的監視下,老老實實地去盤龍寨的洞穴里,把糧食、錢財都給搬出來。
還有三百多名山賊,因為收到了狼煙報信,陸陸續續地從幾公里外盤龍寨外圍寨子趕來。
一過來,聽過江龍死了,二話不說直接丟下武器投降,一個個排著隊,到劉暢臨時擺的桌子前登記姓名。
這也是明末清初幾乎所有軍隊、團練的所有現象——首領投降或戰死,以及這支最強戰力、骨干有半數以上覆滅,那這支隊伍無論多少人,就幾乎立刻失去所有抵抗決心和戰斗意志。
將門世家出身的吳世璠,自然是深諳此道。
這種情況從大明朝持續到現在,已經近百年了,幾乎積重難返。
在亂世,招兵太容易了。
大旗一舉,粥檔一開,流民就成群結隊的涌了過來。
這些流民,就是最好的兵源。
征兵真正困難的,是糧食和錢,以及怎么去管理這些兵。
山賊人數的統計數字很快就出來,人數超出預料,連同龍二那幾人,盤龍寨連同其附屬山寨的山賊人數竟然高達500人。
原本以為盤龍寨只有一個寨子100來人,想不到原來唐三水還真沒吹牛,整個盤龍寨的勢力范圍,居然控制了那么大的地方,真有四五百人!
而且控制的村子,一開始以為只有兩個,其實是有八九個村落。
由于山地丘壑交錯,這些人分別駐扎在四個小山寨,日常各個寨子都是自己管自己。
每個寨子其實就是一個小型村鎮,修頭、酒肆、湯面、米店,日常所需應有盡有。
周圍的村民平時就拿著糧食、瓜果、煙葉、肉等農貨,來寨子里交換山賊們搶來的鐵器、姑娘、牲畜、布帛、藥材等等。
據說生意還不錯,因為搶來的東西不用本錢,東西賣得便宜,周圍鄉民們都喜歡來這里交易。
這幾個寨子共同尊奉過江龍為老大,而身為老大的過江龍就派幾個親信,在寨子里監督他們不要打架、內斗。
需要打家劫舍時,就從各個寨子里抽丁,誰有空誰去,誰去了就分補貼。
如果有鄉民來交易,過江龍的親信們就收個進寨錢。
在聽到過江龍已死、其親兵隊長龍二也已經投降的情況下,另個幾個山寨的人也沒了抵抗的欲望,主動過來投降。
500多人,竟然被20來人壓得死死地。
嚴格上來說,是吳世璠的嫡系不到十個人,帶著十四個“二狗子”,在殺了頭目后,就控制住了這500多人。
直娘賊,怎么跟滿清一樣了?
看著烏壓壓的這500多人,吳世璠的頭都大了。
才500多人就這么一大坨子。
要是一千、一萬,這還得了。
而劉暢后面的報告,才更令吳世璠頭大。
這群人的人數雖說不是很多,卻是實打實的烏合之眾,里面什么人都有。
除了漢人之外,還有不少是倮倮,也就是所謂的百夷。
但對于他們自己而言,他們是按語言分為彝人、苗人、侗人等等……
而漢人里面,也按語言去分成湖南、貴州、云南、四川、廣西……各地語言習慣不同,自己四五十人結一個小團伙,再圍繞在過江龍身邊,形成盤龍寨這個大型團伙。
語言不通,意味著溝通困難,絕大多數人都不懂官話。
這也意味著沒法有效地控制這群土鱉,你跟他說“蹲下”,他甚至能聽成“開飯”。
而且,根本沒法篩選出這些人里面,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每個人淪落成山賊土匪,原因各有不同:
有的是因為土司壓迫,當了逃奴;
有的是因為戰亂原因落草為寇;
有的是因為逃避當礦奴;
有的是因為躲避抽壯丁……
反正別問,問了就個個都說著自己是良家子,一個個故事講得天花亂墜,可謂聞著傷心,聽者落淚。
而且不管你怎么恐嚇,他們都咬死自己是好人,攔路搶劫、打家劫舍這些都不是自己帶頭干的,全都是那個天殺的過江龍所逼迫。
反正匪首過江龍已死,死人是不會說話的,他不背鍋誰背鍋?
既然都說自己是好人,那讓他們解散回鄉。
可聽到“回鄉”,卻又個個哭天喊地不肯回去。
不是哭鄉里遭了災,就是鬧家里沒了人,不然就是官府要催他們的糧,士紳要抽他們的筋。
主打一個“我是好人,我沒做過壞事,我要留在土匪窩混飯吃。”
氣得吳世璠直跳腳,指著那群打算賴死吳世璠這個新大當家的土鱉們破口大罵。
“直娘賊,混飯混到我頭上了!”
可氣歸氣,總不能強行把他們趕走。
真趕走了,沒了拘束的這些土賊們,除了禍害百姓,沒有任何作用。
“還有一個問題。”
雖然看吳世璠那一臉便秘的表情,就知道他現在很為難。
但劉暢覺得,還是把自己的擔憂說出來,反正他吳大少爺要頭痛就干脆一起痛吧,別留到后面了。
“咱們的校官太少了。”
劉暢直言不諱,現在這群人,就是徹徹底底的烏合之眾,絕對不能上戰場。
如果要帶著這群土鱉上戰場,就得祈禱對面也是一群難民。
就這群土鱉,欺負欺負老百姓,或者靠人多一哄而上,在路上劫人家的鏢,這沒問題。
但是,但凡對面是一支有組織的隊伍,哪怕只是一支小小的地方團練,只要戰場上擺開陣勢,面對面,一個沖鋒,這群土鱉就得被沖散。
如果就這樣帶著這群各顧各的土鱉們,去實現吳世璠“統一云南賊窩,養出一支蠱兵”的想法,估計比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還難。
至少當年秦王麾下的,都是說著一口老秦腔的虎狼之師。
更重要的是,吳世璠沒有那么多親信。
剔除唐三水這十幾人,吳世璠真正信得過人,撐死手頭上就暗衛那10來人,加上丁家兄弟幾人,也不過是十四、五人,而且吳世璠的人大部分是漢人,連夷語都不懂,怎么管?
就算是把唐三水十幾人算進去,你20多人要整編500多人,20對500,懸殊太大了。
這到底是收編山賊,還是被山賊收編?
況且還有王家山莊那里,有一支真正的良家子組成的護隊急需將校,根本不可能有多余的人去帶他們。
而吳世璠不僅手頭上的人少,符合條件的校官更少,甚至吳世璠倚重的那群暗衛,實際不少都是大頭兵一個。
畢竟暗衛們都是夜不收出身,夜不收干活也基本都是獨來獨往。
像胡國柄和劉暢這種會咬文識字的,基本沒有。
那群暗衛和丁家兄弟幾人,大字不識一個,“人”字掉在地上,讓他們扶起來擺好,說不定還會擺錯。
狗屁不懂,讓他們領人,他們也就懂得拎著把刀哇哇叫,要么自己沖在前頭,然后一窩蜂的沖過去;
要么跟在別人后面亂砍,你讓這種人怎么去領兵?
你讓暗衛和丁家兄弟幾人,一人領個十人隊,大家喊著口號一起沖沒問題。
但是讓他們領個百人隊呢?領二個百隊呢?
他們懂得怎么訓練人嗎?
看得懂文書、命令嗎?
懂得怎么管理這百十號人嗎?
別的不說,唐三水他們幾百個土賊,知道怎么組隊嗎?知道交叉掩護嗎?
為什么過江龍每次去打劫總帶100人左右?
因為人多了,真的帶不了。
人要是多了,聽不懂命令,連旗號都分不清,只能跟在大隊人馬后面瞎混。
隊伍前面要是往前沖還好,這群土賊也就傻乎乎地跟著沖。
可要是一旦后退,那絕對就是“嘩啦啦”地比兔子跑得還快。
至于說陣法之類的,這玩意太高大上了,不是看書就會的。
而且陣法中,不管用的是火銃大炮,還是大刀長矛,都是要反復操練,要上戰場實踐才能磨合出來的。
你要是連指揮隊伍“前后左右”都不會指揮,別說打戰了,連服眾都難?
真上了戰場,誰理你?
所以當劉暢把數字一擺,難題一說,吳世璠傻眼了。
還以為自己接下來能大展宏圖,想不到這還沒出師呢,就難產啦?
吳世璠看著胡國柄,又看看劉暢。
兩人把眼睛瞪得大大的,一副“你別指望我”的樣子。
在他們兩人看來,這事其實很簡單。
把這些土鱉們都分了,咱暗衛和丁家兄弟幾人都分下去當校官,讓他們來管唐三水幾人。
再把唐三水幾人提拔起來,弄個官當當,讓他們來管這些新加入的土鱉,這樣就行了嘛。
可在吳世璠看來,這事卻不能這么搞。
一旦這樣做,這將來要是人數多了,唐三水這幾人水漲船高,不就是把整個山賊隊伍都交給了唐三水他們啦?
不行,絕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