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第一眼

亞利桑那州 圖森

2004年5月

從圖森機場往西行駛的路上,我第一次看到了望遠鏡,貨真價實的世界級大型天文望遠鏡。當時,我剛結束麻省理工學院的第二學年,一考完量子物理學和熱力學,就馬不停蹄地飛往亞利桑那州。到圖森機場迎接我的是菲爾·馬西,一位戴著黑框眼鏡、笑容燦爛的天文學家,頂著一頭銀灰色鬈發,很像電視里的瘋狂科學家。他是我未來十周的研究項目導師,開車載我去索諾拉沙漠深處的基特峰國家天文臺(Kitt Peak National Observatory, KPNO)。那將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參觀專業天文臺,我們將在那兒度過五個夜晚,用山上的一臺望遠鏡觀測星空,以此拉開我暑期項目的序幕。

在與菲爾往來的郵件中,我得知自己即將研究的是紅超巨星,一種質量巨大的恒星,至少是太陽的八倍。由于質量很大,它們以極快的速度走完一生,從新生期(剛從氣體云和塵埃中誕生的熾熱藍色恒星)演變到老年期,只花了1 000萬年的時間,猶如即將熄滅的余燼,閃耀著深紅色的光,用盡最后一絲力氣,膨脹到原本大小的數倍,勉強維系著自身的穩定和生命。對這些恒星來說,死亡的結局不外乎是強烈向內坍縮到一個點,接著向外爆炸成超新星,成為宇宙中最明亮、能量最大的奇觀,有些最終甚至會坍縮成黑洞。

菲爾在去年一月份匆匆見過我一面,只聽過我初涉天文學研究的第一次演講,便選我做他的暑期研究生。當我們開始討論暑期的計劃時,菲爾給了我紅藍兩個選擇:垂死的紅色恒星或新生的藍色恒星。我對它們一無所知,但我覺得黑洞很迷人,垂死的恒星似乎和它稍微沾點兒邊,便選了紅色。在基特峰天文臺,菲爾和我將觀測銀河系中的近百顆紅超巨星。然后,我會在這個夏天余下的時間里,分析觀測數據,測量恒星溫度,研究它們是如何演變與衰亡的,為解開這個令整個天文界好奇的謎題盡一點綿薄之力。

一路上,菲爾一邊開車,一邊和我聊天,簡單了解了彼此的情況。我一邊說著話,一邊凝視著窗外亞利桑那州南部的沙漠。夏日炙熱的陽光明晃晃地照著大地,橙褐色的土壤、綿延不絕的巨柱仙人掌、湛藍的天空盡收眼底,與馬薩諸塞州悶熱潮濕、綠意盎然的春天有著天壤之別。菲爾指了指天上的一個小白點,那是一架高空噴氣式飛機,拖著兩條航跡云,說有經驗的天文學家可以根據航跡云的長度,判斷當晚的天氣是否適宜觀測。如果它們又長又蓬松,意味著大氣中有大量的水汽,會對星光產生干擾;如果它們很短——飛機后面拖著一小截短翹的尾巴,意味著那將是一個干凈清澈的夜空。那天,我們看到的尾巴很短。

菲爾對去天文臺的路爛熟于心。基特峰上4米寬的望遠鏡一進入視野,他就告訴我往哪兒看能第一時間看到它。十八層樓高的白色圓頂,在沙漠毒辣的烈陽下熠熠發光,里面的望遠鏡建成于1973年,同年第一次望向深邃的太空。自凝望宇宙的“第一眼”起,從比鄰的恒星到遙不可及的星系,過去的幾十年間,它做出了無數次突破性的天文觀測。

現代絕大多數望遠鏡都使用鏡面收集來自恒星的光線,而它最基本的光學屬性就是大小。鏡面越大,意味著集光能力越強,將它指向一個天體時,就有更大的面積可以收集光線(這和瞳孔在黑暗的房間里會放大的原理是一樣的)。從鏡面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離,即它的直徑,決定了望遠鏡產生的圖像可以有多清晰,跟長焦鏡頭能把遠處的微小物體拍得更清晰是一個道理。一個多世紀以來,在天文學上最激動人心的重大進步,都離不開越來越大的望遠鏡。鏡面口徑決定了望遠鏡能看多遠,因此成為望遠鏡最具決定性的特征。鏡面口徑有時會出現在望遠鏡的名字中,或者完全以其為望遠鏡命名。基特峰的旗艦級望遠鏡就被大家叫作“4米”。

終于,我們離開了86號公路——一條空蕩蕩的滿目荒蕪的公路——開始沿著山路蜿蜒前行。起初,除了知道我們要往沙漠更深處去,路上沒有任何跡象能透露車子究竟開到了哪里:綿延不絕的路面,幾條“之”字形的山路,除了千篇一律的仙人掌,再難看到其他生命的蹤跡。唯一的線索是一條白色圓弧,偶爾從山間探出頭來,提醒我車子正在駛向天文臺的路上。后來,山路周圍的景色慢慢變了,我意識到這不是一座普通的山。當我們接近山頂時,前方陸續出現一些標志,請求夜間司機不要開遠光燈,最后甚至要求連大燈也別打,好守護這山間的闃黑。

今天,世界上最好的天文臺全都建在地勢高、氣候干燥的偏遠地區。高海拔意味著大氣層更稀薄,山頂和恒星之間的湍流干擾也更少。沙漠意味著空氣中水蒸氣含量極低,對觀測和成像質量都有好處。選擇偏遠地區的原因更明顯:離其他地方越遠,天空就越黑暗(不過,即使是地球上最黑暗的地方,也在不斷地與入侵的光污染做斗爭)。

基特峰位于美國南部邊境附近,距離墨西哥邊境線不到30英里,山體由紅褐色巖石構成,遍布著高大粗壯的樹木,與周圍的沙漠幾乎別無二致,只除了兩樣東西:一座座白色的圓頂如沉睡的巨人分布在綿長的山脊線上,從山頂上空流過的無形的完美空氣。天文臺周圍的土地主要歸托赫諾奧哈姆族[1]所有,遠處矗立著一道醒目的天然巖層,形狀酷似望遠鏡的圓頂,被托赫諾奧哈姆族奉為“Baboquivari”,意為“宇宙的中心”。

隨著車子慢慢爬上山頂,我開始在心里想:專業的天文臺是什么樣子的?我的腦中立刻浮現出一臺巨大的望遠鏡,就像我們在路上看到的那個,白白的,孤零零的,聳立在山頂裸露的巖石上,僅此而已。其他的事我倒沒多想,比如到了山上后我們要睡在哪兒(白天睡覺嗎,有時間睡覺嗎),我們要吃什么(我是不是應該帶點零食過來),或者其他后勤方面的安排。我想,船到橋頭自然直,現在只要專心欣賞路上的景色即可。

[1] 亞利桑那州南部最大的印第安部落,索諾拉沙漠的原住民。——譯者注(本書注解如無特殊說明,皆為譯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宁县| 江永县| 中阳县| 淮北市| 六安市| 崇文区| 昌黎县| 玉树县| 水城县| 合山市| 武陟县| 呈贡县| 德安县| 波密县| 德兴市| 伊宁市| 德兴市| 遵义市| 张家川| 齐河县| 东光县| 利津县| 廊坊市| 兰考县| 湘阴县| 淳化县| 绍兴县| 南丰县| 茌平县| 马山县| 教育| 黑河市| 年辖:市辖区| 锦屏县| 新郑市| 宿松县| 图们市| 上高县| 舞阳县| 永和县| 竹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