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害怕陌生人
- (法)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法)帕特里克·萊熱隆
- 917字
- 2024-01-12 11:03:16
古老的故事
《奧德賽》第七章講述了尤利西斯在覲見阿爾喀諾俄斯國王前,心緒久久不能平復:“他在王宮的青銅門檻前停下腳步,心煩意亂!”我們全然體會得到他此番面見貴人前的心情:接見我們的可能是國王、總統、部長,也可能是總裁、經理、主管或副主任……總之,我們眼中的每個人都持有那么一點兒權力或威信!也就是說,感受到社交煩惱的不僅僅是那些靦腆和心思靈敏的人,即使身為英勇戰士、開國先驅的尤利西斯也因此而飽受折磨!自荷馬時代以來,講述害怕或畏懼心理的文學人物比比皆是。
盧梭在《懺悔錄》中描述了他如何害怕見到商人的心理:“學習期間,我多次出門想去買點兒小點心,然而快到糕點店時,我瞅見柜臺前的幾名女子,似乎看見她們正在哈哈大笑,嘲笑嘴饞的我;行至水果店前,我貪婪地看著那些形狀漂亮的梨,它們芳香四溢,讓我垂涎欲滴,但站在旁邊的兩三個年輕人看著我,一個認識我的男子站在他的店鋪前。我看見遠處走來一位姑娘,這不就是家里的女傭嗎?目光所及之處,幻覺橫生。我把所有遇到的人都當成了熟人,因為某種障礙,我害怕所去之處,行為也很克制;越想買東西,卻越感覺羞恥。最終我如傻子般回到家里,滿心貪念,口袋里裝了滿足貪念的錢財,卻不敢掏出半文。”
波德萊爾講起一位關系親密的朋友時如是說:“我的一位朋友,只要直面他人的目光,就會害怕地垂下眼瞼,所以他必須鼓起勇氣才會去咖啡館或戲院售票處,到了那里,他眼里的檢票員們都成了米諾斯、艾亞哥斯及拉達曼坦斯(希臘神話里的冥界三巨頭)的附身……”
慢慢地,醫生們開始關注這個現象了。20世紀初,法國精神病專家皮埃爾·雅納(Pierre Janet),自1909年起,成為第一個描述社交場合恐懼癥的人,他說:“其主要特征總能在這些可怕的場景中找到,場景不外乎面對他人、面對公眾,以及在眾目睽睽之下采取行動。同樣,我們可以在相同的人群里發現頻繁發生的婚禮恐懼癥或對某些社交場合持有的恐懼癥。比如老師、報告人、仆人或看門人等,他們都患有恐懼癥。所有這些恐懼癥皆取決于人們對他人和社交場合的感知及感覺?!?span id="kkiylsb" class="super">[2]后來,弗洛伊德的成就遠遠超越了此人。
今天,醫生和研究者們正嘗試著解釋清楚,人們(包括那些生性并非膽小之人)為什么會在某些社交場合里突然感覺尷尬和不適,甚至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