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朱元璋懵了,屠龍者終成惡龍?
- 大明:我踏平扶桑,被呆妹直播
- 麻花九
- 2003字
- 2024-01-04 21:18:00
朱元璋猛然意識到。
朱雄英想表達的,究竟是什么意思了!
與此同時。
直播間內,也瞬間再次爆炸。
“我明白朱雄英的意思了!這就和第一天一粒米,第二天兩粒米一樣。”
“我也學過這個問題!”
“我也知道,好像是國際象棋的發明者因為發明了這項游戲深得國王歡心,國王欲重賞之。
發明者表示國王負擔不起,國王不悅。
于是發明者就提出了第一個棋格放一粒米,第二個棋格放兩粒米。
第三個放四粒米,后面依次是2的n-1次方粒米。
總共六十四個棋格,計算一下就知道最后的總數是個天文數字,傾國庫所有也不夠。”
“我的天,朱雄英在這個年紀,就發現了這個?”
“這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式計算了吧?”
“你們確定這不是穿越者?”
“我真的無法想象,如果朱雄英不死,大明會變成什么樣子!”
“……”
直播間的彈幕,也讓呆小妹愣在原地。
她感覺自己,仿佛在見證著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而此時。
朱雄英,仍在進行著自己計算。
“第七代人的時候……”
……
朱雄英并未因朱標和諸皇叔的震驚而停止自己的推算,繼續細細同他們分析著。
“如此以往,即便減去我宗親中生老病死之人,大明也負擔不起!”
“到了大明第九代時,單單皇家宗親便不再能被天下所供養的起。”
“舉全國之力,難以供養皇室宗親,這難道不荒謬嗎?”
朱標和朱棣等人聽到朱雄英的話,自然震驚不已。
食君俸祿,為君分憂。
這是他們成為皇子后便知曉的事情。
身為皇室宗親,自然覺得受天下供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他們處理天下大事,庇佑一方百姓平安。
而百姓則是用俸祿來自供奉他們。
這似乎是理所應當的。
可他們卻從來都沒有想過,這些供奉是否會成為天下的負累。
不遠處隱蔽身影的朱元璋更是大驚失色。
當初制定皇室宗親俸祿時,他并未多想此事。
若是依朱雄英如此推算,那天下哪里還能供奉得起皇室宗親呢?
更別說給自己討個活路了!
“就算大明子孫還并未到第九代,天下也就快要負擔不起了!”
“這樣的負累,能讓百姓支撐多久呢?”
“舉一國之歲入,耗數千萬之民力,而僅供養皇室宗親一族!”
“父王,皇叔,你們說,這天下百姓能夠供養的了多久呢?”
“皇室宗親那五、六億石的宗室供養俸祿,”
“天下文武百官千百萬石的供養俸祿,”
“還有大明數十萬士卒的供養俸祿等等,”
“這些齊齊化作三座巍峨大山,重重的壓在百姓的頭上!”
“三座大山是壓的百姓喘不過氣,翻不了身。”
“當然,除卻這三座大山以外,還有其他不少零碎的石子也在不斷的落在他們身上。”
“甚至還要讓百姓們上如同皇爺爺年少時那樣,父母辛勤一生,最后卻連副棺材都買不起!”
“到那時候,你們說,這天下百姓,又能夠忍耐得了多久?”
“父王,皇叔,你們仔細想想吧!”
“十年?”
“二十年?”
“還是三十年?”
“亦或者是四十年?”
“這樣的皇室宗親,這樣的朝廷百官,這樣的大明王朝!”
“值得百姓們背負著那么重的大山,去悉心供奉嗎?”
“百姓們背負著的,不僅僅只有這三座大山啊!”
“是,皇室宗親錦衣玉食,日日都有數人伺候,可曾想過百姓如今過的是什么生活?”
“皇爺爺也是百姓出身,父王和皇叔們也應當知曉,百姓生活凄苦吧?”
“歷史上,每隔多少年,便會遇到一次寒流。”
“皇室宗親和有錢人自然并不將寒流放在心上,可百姓呢?”
“如果生活凄苦又遇寒流,你們說,百姓會有什么反應呢?”
“會不會有人對這樣的生活忍無可忍,揭竿而起,拿起刀來,揮向大明呢?”
“即便寒流沒有侵襲,那自然還有別的災害。”
“譬如水患、蝗災,又或者是致命的瘟疫。”
“這些都會成為壓垮百姓們的最后一根稻草,更會是壓垮我們大明的事情啊!”
“如此之大的壓力,只求平穩生活的百姓,哪里能承擔得住呢?”
“若是可以,怕是他們也不愿天下紛爭不斷吧!”
“逼迫朝代滅亡的,永遠都不是百姓,而是他們自己種下的惡果!”
朱雄英的聲聲質問,直問到了朱標和朱棣等人的心坎里。
他們先是一驚,沒有想到朱雄英居然會有如此見解。
字字句句,所言皆是他們沒有考慮過的事情。
但偏偏又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而這質問聲,直逼的他們掩面羞愧啊!
若不是朱雄英,他們怕是絕對想不到這懸在大明頭頂上的利刃!
隨即便又感覺一股涼氣從他們的脊背上緩緩竄了上來。
朱雄英所言,確實句句屬實啊!
他們作為大明第一代的太子和皇子,自然明白他們的地位是從何而來的。
之所以是他們成為太子和皇子,是因為他們的親爹,朱元璋掀翻了元朝的統治。
從一介百姓,硬生生殺到了皇宮,坐上了皇帝的位置。
他們跟隨在朱元璋左右,見過元朝統治的殘暴,百姓流離失所的凄苦模樣。
自然也明白,這背后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他們正是朱雄英剛才所說那番話當中難以忍受朝廷苛政的百姓。
意味著他們以后若是依舊和現在一樣,必定會被步元朝的后塵。
意味著他們正是壓迫百姓的面目可憎的皇室宗親。
意味著,他們大明王朝,在制度方面依舊有很大的紕漏。
而這些紕漏,自然會導致之后戰亂的發生、大明的覆滅。
不只是朱標朱棣等人震驚不已,后背直冒涼氣,不遠處的朱元璋更是如此。
聽到朱雄英所說的話后,朱元璋也陷入了沉思當中。
不能否認的是,朱雄英說的確實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