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晉沉吟半晌,支支吾吾地把自己三面攻城之計策講一遍,他知道素稱知兵的劉中丞一眼就能看出貓膩,甚至他早就預料到了自己會這么干,所以才連夜趕過來。
但事已至此,也沒有別的辦法。
反正仗還沒打,又沒有虛報戰功的事實把柄,這個排兵布陣也沒有太多可以指摘的地方,最多說比較呆板而已。
軍中俗話說:“戰術沒有錯的,隊列沒有對的?!?
戰術呆板就是錯?那還有人一輩子“打呆仗”打成四省總督、中興名臣的呢!
不過現在可不是講軍事民主的地方,而是官大一級壓死人的時代。剛才你李經略可以用職級壓錦州衛諸將,現在劉中堂就能用職級壓你!
劉承宗冷冷道:“孫子云,十則圍之,五則分之;又云,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災也!
“李經略兵力不足而圍城,并用蟻附攻城之策,意欲何為?莫非想要殺士卒三分之一,或者更多,以作為功績?”
李再晉唰地跪地,其他諸將也一同跪地,奏道:
“中堂大人明察!我等一心只想為君父分憂,蕩平邊患,絕無二心??!
“我只是覺得那賈什長位卑而言大,并揚言要以100人選鋒破敵堅城,實在過于無稽之談,所以才不予采納?!?
劉承宗也陷入了短暫的沉默,顯然對賈琛的這個計策關鍵之處也感覺有些魔幻,他三角眼驟縮,精光閃爍。
聽了這姓賈的小子計策確實不會有什么實際后果,不過如果真的敗得難看,還是會影響自己“知兵”的清譽,被人私下里嘲笑為傻子之類的。
賈琛知道現在就是決策的關鍵時刻,必須要爭取一下,單膝跪地,肅然奏道:
“中堂大人,我們可以算一筆賬:我們料敵從寬,假設這城里有2000韃子兵,除去在城里擔負守衛和修整任務的兵卒,每面城墻上400人左右。如果采用卑職的計策,首先避開北側不攻,其他三面城墻的攻擊發起后,北面城墻上兵卒必然要去救援。如若北面城墻上的兵卒撤走一半,便只有200人左右。
“然后以集中的1500人加選鋒精銳100人進攻北側城墻,就能在戰場局部形成8比1,甚至10比1的極端兵力優勢!”
“在戰場局部性形成極端的兵力優勢……”中堂大人劉承宗不可思議地看著眼前的少年,身體微微顫抖,心中感覺有一道閃電劃過,他喃喃道:“這也就是說,在總兵力相當甚至不足的情況下,依然能在局部實現以多打少?!”
他這個號稱“知兵”的閣臣,也有一種認知被刷新的感覺。
嘶!
小小少年,對戰局的籌算竟然能如此細致!
這還只是其一,更可怕的是里面包含的戰術思想,這是一種從未被兵法闡釋過的戰術思想啊!
他有一種預感,就光憑這幾個字,便可以演化出一套足以媲美《孫子兵法》的全新兵法!
賈琛不知道中堂大人心中閃過了這么多念頭,如若知道,便會見怪不怪地說一句:
“你被震驚這不是很正常嗎?也不看看這套戰術思想是誰提出來的!教員啊!當年60萬對80萬就是這么打贏的,何況現在是3000對1000多!”
他掃視眾將,發現大家都陷入了沉思,便接著道:“中堂大人,經略大人,卑職還可以在這里立下軍令狀。只要按照這套戰法,卑職愿帶選鋒精銳100人,一個時辰內突破北側城墻!”
中堂大人劉承宗沉吟許久,這個軍令狀便是剛才遼東經略李再晉說的,他大言不慚、位卑言大的內容。
如果只聽這只言片語,確實是托大之言。然而,聯系他對戰局的細致籌算,以及他那胸有成竹的姿態,便感覺這個少年定有確能破城的法子。
最后,所有的思緒都歸結為一個問題:要不要賭一把?
良久。
劉承宗干瘦的手掌拍在條案上,三角眼中精光閃爍,肅然道:
“好!賈什長,這一戰就按你的法子打!”
“不過,軍中無戲言,若你攻不破那凌河城的城墻,可是要掉腦袋的!”
賈琛肅然站立,一副置生死于度外的表情,道:
“卑職知曉,定然不會拿自己腦袋開玩笑!”
他看向站在帳中的李再晉諸將,道:
“李經略,你意下如何呢?”
理論上劉承宗只負責巡邊,對邊軍沒有直接指揮權,具體的軍事計劃需要他這個遼東經略同意才行,但大家都知道劉閣老背后的就皇上,與他當面硬杠那不是找死嘛。
可以這樣理解,老板秘書對下屬一個業務處長說,我覺得這事應該這么辦,不過這簽字嘛,還得你來,相應的,如果萬一出了事你得背鍋,那簽字的可是你,不要賴到我頭上。你可以不簽字,不過你知道我是老板的心腹,不簽字就得做好我在老板面前打你小報告的準備。
在官場混跡多年的李再晉哪里不知道這些彎彎繞繞,不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他也沒有什么好抱怨的。而且他也被賈琛那一通言辭影響了,心中在信與不信之間,反正原來的戰法也是必敗,換一種打法也不可能更差吧,當即道:
“中堂大人,我以為,可行!我現在就調整部署。賈什長現在就可以到我的親衛和家丁之中選鋒?!?
作戰計劃敲定之后,賈琛才真的松了一口氣。
接下來的一個時辰,營中軍馬密集調動,各千總、把總也按照賈琛做地形沙盤的法子,用雪或者泥土,把凌河城周邊區域的簡易模型捏了出來,然后對著模型布置任務,效率提高不少。
賈琛自己則集中對100選鋒精銳進行臨戰訓練,他們大都是錦州衛的標兵精銳,以及李再晉的部分親衛和家丁,還有10來人是劉承宗帶來的隨身侍衛。
兩位大人愿意派自己人參加選鋒,不是出于對賈琛的信任,而是出于對風險的對沖。
而且兩位大人身邊的精銳自詡武藝高強,就算最后攻城失敗,跑路保命的本事還是有的。相當于兩位大人的輕倉下注,就算最后賠了,虧得也不多。
賈琛按照那個世界巔峰輕步兵的編制方式,對100個選鋒精銳重新劃分,3人劃分為1個戰斗小組,10人為一個班,設什長1人;3個班為一個旗,設旗總1人。
這些編制當然都是臨時的,只是為了戰斗需要。
賈琛自任臨時百總,帶著最精銳的直屬班,共7人,負責協調指揮、通信保障和攻堅加強,算是“連部”成員。
所有的選鋒成員都比試了一輪武藝,主要就是傳統的搬石頭和拉弓兩項,比過武藝之后,再通過投票自愿的方式組隊,這也是那個世界組建敢死隊、突擊隊的通行做法。
大家都知道是十死無生的任務,所以最后的組織方式不再使用行政命令,而按照大家的心意,這樣在戰場上才能放心的把自己的后背交給戰友。
這個“突擊連”組建完成之后,賈琛講解了“兩人協力戰斗”、“三人配合戰斗”、“兩人合作攀登”、“三人配合攀登”之類的基礎內容。
好在這些人都是習武多年的好手,悟性也是不錯,訓練了3個時辰,看起來也是有模有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