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與技術規范宣貫教材
- 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
- 3019字
- 2024-02-29 12:02:21
三、我國標準化及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標準的概況
(一)標準及標準化的概念
1.標準——為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活動或其結果規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導則或特性的文件,該文件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經一個公認機構批準,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以促進最佳社會效益為目的。
2.標準化——為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的活動。
3.產品標準——對產品結構、規格、質量和檢驗方法所做的技術規定。它是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具有約束力的產品技術準則,是產品生產、質量檢驗、選購驗收、使用維護和洽談貿易的技術依據。
4.工程建設標準——對基本建設中各類工程的勘察、規劃、設計、施工、安裝、驗收等需要協調統一的事項所制定的標準(規范、規程)。
(二)標準化管理簡介
我國的標準化活動即標準的制定、實施和對標準實施的監督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來調整,在法及條例的指導下進行。標準的制定是指,標準制定部門對需要制定標準的項目編制計劃,組織草擬,審批、編號、發布的活動;實施標準是指,有組織、有計劃、有措施地貫徹執行標準的活動;對標準實施的監督是指,對標準貫徹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處理的活動。
《標準化法》于1988年12月29日在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通過并公布,它由總則、標準的制定、標準的實施、法律責任及附則五個部分組成。它全面規定了制定標準的范圍、標準化工作的任務及管理體制,明確了積極采用國際標準的方針;規定了標準的級別體制、標準的性質以及制定標準的原則;規定了標準實施的方式、標準實施的監督檢查機構;同時,也規定了對主要違法行為進行懲處的有關內容。依據《標準化法》的規定,標準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
目前,我國的標準化管理是采用統一管理與分工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全國標準化工作,國務院有關行政部門分工管理本部門、本行業的標準化工作。具體到標準上來講,產品類國家標準(如《城鎮垃圾農用控制標準》GB 8172—87)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下設的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負責,工程建設的國家標準和城鎮建設與建筑工程行業標準(如《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CJJ 17—2000)由建設部負責,其中,工程建設國家標準由建設部審批,由建設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
1.產品標準化工作。為開展產品標準化工作,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設若干專業標準技術委員會(TC),在委員會下又設若干分技術委員會(SC)與技術工作組(WG)。截止2000年6月,已組建258個委員會,420多個分技術委員會,有27000名委員為其工作。產品標準的制定程序一般分為計劃、準備、起草、審查和報批五個階段。國家標準的批準是由各有關主管部門進行審查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編號、發布;行業標準由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編號、發布。截止2000年底,已制定國家標準19278項,行業標準33200項,地方標準12000多項,企業標準80多萬項。有近43%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采用了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重點行業采用國際標準的比率已達到了60%以上。
產品標準的主要內容包括:①術語、符號、代號、形式、規格、基本參數、尺寸以及結構形狀等;②技術要求;③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④標志、包裝、運輸和儲存要求。標準的技術要求要綜合考慮其政策性、技術性、經濟性、協調性。
2.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1990年4月6日發布),工程建設國家標準由國務院工程建設主管部門即建設部組織草擬、審批;城鎮建設與建筑工程行業標準由建設部組織制定、審批、發布;其他部門工程建設行業標準由有關部門組織制定、審批、發布,由建設部統一備案。工程建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定程序一般按計劃、準備、征求意見、送審和報批五個階段依次進行。
工程建設標準包括基本建設中的各類工程的勘察、規劃、設計、施工及驗收標準(規范、規程)。從專業上分,涉及到城鎮建設、房屋建筑、水利工程、電力工程、水運工程、公路工程、鐵路工程、石油和化工建設工程、礦山工程、廣播電影電視工程、民航機場工程以及信息工程等。其中,城鎮建設又可細分為城鎮勘察、城鎮規劃、城鎮給排水、城鎮供熱、城鎮燃氣、城鎮市容環境衛生、城鎮園林綠化、城鎮道路橋梁等。工程建設技術標準與產品類技術標準相比,除有許多共同之處外,還具有如下特點:
(1)政策性強。工程建設投資大,資源消耗多,建設的好壞直接并長期影響生產的合理性和人身安全,因此工程建設標準必須貫徹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
(2)涉及面廣。建設工程一般都要涉及許多學科和專業,例如,生活垃圾焚燒工程技術規范要涉及垃圾分選等機械系統、垃圾焚燒、發電與余熱利用、自動控制等諸多方面。
(3)綜合性強。工程建設標準不僅涉及多專業的技術內容,同時要處理好技術、經濟、管理水平三者之間的制約關系。
截止2000年底,工程建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已發布3256項,還有一大批工程建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已在組織制定或修訂之中。全國約有4000余人從事標準編制工作,常年從事國家標準的具體解釋、宣貫、技術交流的就有1000余人。
3.垃圾處理標準化工作的現狀及今后的發展。標準化工作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歷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證明,標準化工作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技術基礎;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橋梁;是組織現代化、集約化生產的重要條件;是推動技術進步,產業升級,提高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保障安全的重要技術基礎。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標準化工作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針對垃圾堆放或簡單處理對環境產生越來越嚴重污染的現狀,在1987年首先制定了《糞便無害化衛生標準》、《城鎮垃圾農用控制標準》。隨著解決環境問題的日益迫切,對垃圾處理的愈加重視,經過15年來的發展,標準化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促進了垃圾處理技術的發展,有效推動了環保產業的提升,切實發揮了標準化對有效保護環境的重要技術基礎作用。目前,在垃圾處理方面用于工程前期的項目建設標準(主要包括項目建設規模與構成、選址與總圖布置、工藝與裝備、建筑面積指標與建設用地、勞動定員、投資估算指標與建設工期等)、工程技術標準(包括工程的規劃、選址、設計、施工及驗收)和產品技術標準已基本形成體系。其中,項目建設標準已批準、發布3項:《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城市生活垃圾堆肥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和《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垃圾處理工程技術標準已批準及在編項目8項(見表1-21),相關標準20項(見表1-22);垃圾處理產品類技術標準及相關標準83項,其中國家標準40項(見表1-23)、行業標準43項(見表1-24)。今后,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外先進技術、工藝的不斷引入,還將不斷制定新的標準、修訂現有標準。例如,隨著垃圾焚燒處理工程的不斷增加,今后還有必要制定《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廠運行、維護及其安全技術規程》;補充完善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要求,增加防滲材料鋪設施工具體規定;修訂《城市生活垃圾好氧靜態堆肥處理技術規程》,補充厭氧處理等的技術規定,形成比較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堆肥處理技術規范》,制定《生活垃圾生化處理工程技術規范》等。
表1-21 垃圾處理工程技術標準

表1-22 垃圾處理工程主要相關技術標準

續表1-22

表1-23 垃圾處理產品類國家標準及相關標準

續表1-23

表1-24 垃圾處理產品類行業標準及相關標準

續表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