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庫設計規范》GB 50074-2014宣貫輔導教材
- 《石油庫設計規范》編制組
- 2799字
- 2024-02-29 11:26:06
2 術語
2.0.1 石油庫 oil depot
收發、儲存原油、成品油及其他易燃和可燃液體化學品的獨立設施。(原為:收發和儲存原油、汽油、煤油、柴油、噴氣燃料、溶劑油、潤滑油和重油等整裝、散裝油品的獨立或企業附屬的倉庫或設施。)
本條將“石油庫”的定義修改為“收發、儲存原油、成品油及其他易燃和可燃液體化學品的獨立設施”,相比本規范2002年版擴大了適用范圍,將液體化工品納入到本規范適用范圍之中,解決了以往液體化工品庫沒有適用規范的問題。
2.0.2(新增) 特級石油庫 super oil depot
既儲存原油,也儲存非原油類易燃和可燃液體,且儲罐計算總容量大于或等于1200000m3的石油庫。
特級石油庫有兩個特點,一是原油與非原油類易燃和可燃液體共存于同一個石油庫,二是儲罐計算總容量大于或等于1200000m3。
2.0.3 企業附屬石油庫 oil depot attached to an enterprise
設置在非石油化工企業界區內并為本企業生產或運行服務的石油庫。(原為:專供本企業用于生產而在廠區內設置的石油庫。)
2.0.4(新增) 儲罐 tank
儲存易燃和可燃液體的設備。
2.0.5(新增) 固定頂儲罐 fixed roof tank
罐頂周邊與罐壁頂部固定連接的儲罐。
2.0.6 外浮頂儲罐(原為:浮頂油罐) external floating roof tank
頂蓋漂浮在液(原為:油)面上的儲罐。
2.0.7 內浮頂儲(原為:油)罐 internal floating roof tank
在固定頂儲罐內裝有浮盤的儲罐(原為:在油罐內設有浮盤的固定頂油罐)。
2.0.8(新增) 立式儲罐 vertical tank
固定頂儲罐、外浮頂儲罐和內浮頂儲罐的統稱。
2.0.9(新增) 地上儲罐 above ground tank
在地面以上,露天建設的立式儲罐和臥式儲罐的統稱。
2.0.10 埋地臥式儲(原為:油)罐 underground storage oil tank
采用直接覆土或罐池充沙(細土)方式埋設在地下,且罐內最高液面低于罐外4m范圍內地面的最低標高0.2m的臥式儲(原為:油)罐。
2.0.11(新增) 覆土立式油罐 buried vertical oil tank
獨立設置在用土掩埋的罐室或護體內的立式油品儲罐。
2.0.12(新增) 覆土臥式油罐 buried horizontal oil tank
采用直接覆土或埋地方式設置的臥式油罐,包括埋地臥式油罐。
2.0.13 覆土油罐 buried oil tank
覆土立式油罐和覆土臥式油罐的統稱。(原為:置于被土覆蓋的罐室中的油罐,且罐室頂部和周圍的覆土厚度不小于0.5m。)
2.0.14 淺盤式內浮頂儲罐 pan internal floating roof tank
浮頂無隔艙、浮筒或其他浮子,僅靠盆形浮頂直接與液體接觸的內浮頂儲罐。(原為:鋼制浮盤不設浮倉且邊緣板高度不大于0.5m的內浮頂油罐。)
2.0.15(新增) 敞口隔艙式內浮頂 open-top bulk-headed internal floating roof
浮頂周圈設置環形敞口隔艙,中間僅為單層盤板的內浮頂。
2.0.16(新增) 壓力儲罐 pressurized tank
設計壓力大于或等于0.1MPa(罐頂表壓)的儲罐。
2.0.17(新增) 低壓儲罐 low-pressure tank
設計壓力大于6.0kPa且小于0.1MPa(罐頂表壓)的儲罐。
2.0.18(新增) 單盤式浮頂 single-deck floating roof
浮頂周圈設環形密封艙,中間僅為單層盤板的浮頂。
2.0.19(新增) 雙盤式浮頂 double-deck floating roof
整個浮頂均由隔艙構成的浮頂。
2.0.20 罐組(原為:油罐組)a group of tanks
布置在同一個防火堤內的一組地上儲罐(原為:用一組閉合連接的防火堤圍起來的一組油罐)。
2.0.21 儲(原為:油)罐區 tank farm
由一個或多個罐組或覆土儲罐構成的區域(原為:由一個或若干個油罐組構成的區域)。
2.0.22(新增) 防火堤 dike
用于儲罐發生泄漏時,防止易燃、可燃液體漫流和火災蔓延的構筑物。
2.0.23(新增) 隔堤 dividing dike
用于防火堤內儲罐發生少量泄漏事故時,為了減少易燃、可燃液體漫流的影響范圍,而將一個儲罐組分隔成多個區域的構筑物。
2.0.24 儲(原為:油)罐容量 nom inal volume of tank
經計算并圓整后的儲(原為:油)罐公稱容量。
2.0.25(新增) 儲罐計算總容量 calculate nom inal volume of tank
按照儲存液體火災危險性的不同,將儲罐容量乘以一定系數折算后的儲罐總容量。
2.0.26 儲(原為:油)罐操作間 operating room for tank
覆土油罐進出口閥門經常操作的地點(原為:人工洞石油庫油罐閥組的操作間)。
2.0.27 易燃液體(原為:油品)flammable liquid
閃點低于45℃的液體(原為:閃點低于或等于45℃的油品)。
2.0.28 可燃液體(原為:油品)combustible liquid
閃點高于或等于45℃的液體(原為:閃點高于45℃的油品)。
2.0.29(新增) 液化烴 liquefied hydrocarbon
在15℃時,蒸氣壓大于0.1MPa的烴類液體及其他類似的液體,包括液化石油氣。
2.0.30(新增) 沸溢性液體 boil-over liquid
因具有熱波特性,在燃燒時會發生沸溢現象的含水黏性油品(如原油、重油、渣油等)。
沸溢性液體是含有多種組分的烴類混合物(主要是油品),當罐內油品儲存液體溫度升高時,由于熱傳遞作用,使罐底水層急速汽化,而會發生沸溢現象。其沸溢性與含水量、黏度、油品密度和溫度變化有關。沸溢性液體有以下幾個特征:
(1)多種組分的烴類混合物。在液體表面發生燃燒時,輕組分首先被燃燒,重組分帶著熱量下沉,將熱量傳遞到罐底,使罐底水層汽化,水汽上升,導致油品沸騰溢出。
(2)油品含水。罐底水層汽化,導致油品沸溢,所以油品含水是沸溢的必要條件。油品含水多少會有沸溢現象,目前缺少此方面的研究數據。簡單判斷,只要罐底有水層就可能有沸溢的風險。
(3)具有一定黏度。眾所周知,煮粥也可能沸溢,但粥過稀的話就不會沸溢,沸溢性油品也是這樣。黏度低于多少就不會沸溢,現在還沒有這方面的研究數據。目前,公認原油和重油是黏性油品,柴油不是黏性油品,也不屬于重油。所以,可以把原油和密度大于柴油的油品認定為沸溢性油品,柴油和密度小于柴油的油品認定為非沸溢性油品。
(4)油品溫度由低于100℃上升到高于100℃。水的沸點是100℃,含水的黏性油品溫度由低于100℃上升到高于100℃時,水會汽化,從而產生沸溢現象。油品溫度由低于100℃上升到高于100℃,除了燃燒工況,還有就是高于100℃的油品混入低于100℃的油品,使水層溫度高于100℃而汽化。
2.0.31(新增) 工藝管道 process pipeline
輸送易燃液體、可燃液體、可燃氣體和液化烴的管道。
2.0.32(新增) 操作溫度 operating temperature
易燃和可燃液體在正常儲存或輸送時的溫度。
2.0.33 鐵路罐車(原為:油品)裝卸線 railway for oil loading and unloading
用于易燃和可燃液體(原為:油品)裝卸作業的鐵路線段。
2.0.34(新增) 油氣回收裝置 vapor recovery device
通過吸附、吸收、冷凝、膜分離、焚燒等方法,將收集來的可燃氣體進行回收處理至達標濃度排放的裝置。
2.0.35(新增) 明火地點 open flame site
室內外有外露火焰或赤熱表面的固定地點(民用建筑內的灶具、電磁爐等除外)。
此術語是參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制訂的。
2.0.36(新增) 散發火花地點 sparking site
有飛火的煙囪或室外的砂輪、電焊、氣焊(割)等固定地點。
此術語是參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制訂的。
2.0.37(新增) 庫外管道 external pipeline
敷設在石油庫圍墻外,在同一個石油庫的不同區域的儲罐區之間、儲罐區與易燃和可燃液體裝卸區之間的管道,以及兩個毗鄰石油庫之間的管道。
2.0.38(新增) 有毒液體 toxic liquid
按現行國家標準《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GBZ 230的規定,毒性程度劃分為極度危害(Ⅰ級)、高度危害(Ⅱ級)、中度危害(Ⅲ級)和輕度危害(Ⅳ級)的液體。
附:
《石油庫設計規范》GB 50074—2014取消了2002年版中的下列術語:
2.0.2 人工洞石油庫 man-made cave oil depot
油罐等主要設備設置在人工開挖洞內的石油庫。
2.0.6 淺盤式內浮頂油罐 internal floating roof tank with shallow plate
鋼制浮盤不設浮倉且邊緣板高度不大于0.5m的內浮頂油罐。
2.0.10 儲油區 oil storage area
由一個或若干個油罐區和為其服務的油泵站、變配電間以及必要的消防設施構成的區域。
2.0.16 安全距離 safe distance
滿足防火、環保等要求的距離。
2.0.18 液化石油氣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在常溫常壓下為氣態,經壓縮或冷卻后為液態的C3、C4及其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