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庫設計規范》GB 50074-2014宣貫輔導教材
- 《石油庫設計規范》編制組
- 4823字
- 2024-02-29 11:26:08
5 庫區布置
5.1 總平面布置
5.1.1 石油庫的總平面布置,宜按儲罐區、易燃和可燃液體裝卸區、輔助作業區和行政管理區分區布置(原為:石油庫內的設施宜分區布置)。石油庫各區內的主要建(構)筑物或設施,宜按表5.1.1的規定布置。
表5.1.1 石油庫各區內的主要建(構)筑物或設施

注:企業附屬石油庫的分區,尚宜結合該企業的總體布置統一考慮。
石油庫內各種建(構)筑物和設施的火災危險程度、散發油氣量的多少、生產操作的方式等差別較大,有必要按生產操作、火災危險程度、經營管理等特點進行分區布置。把特殊的區域加以隔離,限制一定人員的出入,有利于安全管理,并便于采取有效的消防措施。
5.1.2 行政管理區和輔助作業區內(原為:石油庫內),使用性質相近的建(構)筑物,在符合生產使用和安全防火的要求前提下,可(原為:宜)合并建設。
石油庫建(構)筑物的面積都不大,在符合生產使用和安全條件下,將石油庫行政管理區和輔助作業區內使用性質相近的建(構)筑物合并建造,既可減少油庫用地,節約投資,又便于生產操作和管理,這是石油庫總圖設計的一個主要原則。
5.1.3 石油庫內建(構)筑物、設施(新增)之間的防火距離(儲罐與儲罐之間的距離除外),不應小于表5.1.3的規定。
石油庫內各建(構)筑物、設施之間防火距離的確定,主要是考慮到發生火災時,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及所造成的損失大小。石油庫內經常散發有害氣體的儲罐和鐵路、公路、水運等易燃、可燃液體裝卸設施同其他建(構)筑物之間的距離應該大些。
(1)儲罐與其他建(構)筑物、設施之間的防火距離的確定:
1)確定防火距離的原則:
①避免或減少發生火災的可能性。火災的發生必須具備可燃物質、空氣和火源等三個條件。因此,散發可燃氣體的儲罐與明火的距離應大于在正常生產情況下可燃氣體擴散所能達到的最大距離;
②盡量減少火災可能造成的影響和損失。對于散發可燃氣體、容易著火、一經著火即不易撲滅且影響油庫生產的建(構)筑物,其與儲罐的距離應大些,其他的可以小些;
③按儲罐容量及易燃和可燃危險性的大小規定不同的防火距離;
④在相互不影響的情況下,盡量縮小建(構)筑物、設施之間的防火距離;
⑤在確定防火距離時,應考慮操作安全和管理方便。
2)儲罐火災情況:
根據調查材料統計,大部分火災是由明火引起的,而以外來明火引起的較多。如易燃和可燃液體經排水溝流至庫外水溝,庫外點火,火勢回竄引起火災。這種情況以商業庫為多,其他原因則有雷擊、靜電等引發的火災。
3)儲罐散發可燃氣體的擴散距離:
①清洗儲罐時可燃氣體擴散的水平距離,一般為18m~30m;
②油罐進油時排放的油氣擴散范圍:水平距離約11m;垂直距離約1.3m。
4)儲罐的火災特點:
①儲罐火災概率低;
②起火原因多為操作、管理不當;
③如有防火堤,其影響范圍可以控制。
5)儲罐與各建(構)筑物的防火距離:
決定易燃和可燃液體儲罐與各建(構)筑物、設施的防火距離,首先應考慮儲罐擴散的可燃氣體不被明火引燃,以及儲罐失火后不致影響其他建(構)筑物和設施。英國石油學會《銷售安全規范》規定,易燃、可燃液體與明火和散發火花的建(構)筑物距離為15m。日本丸善石油公司的油庫管理手冊,是以油罐內油品的靜止狀態和使用狀態分別規定油罐區內動火的安全距離,其最大距離為20m。儲罐著火后對附近建(構)筑物和設施的影響,撲滅火災的難易,隨罐容的大小,儲罐的型式及所儲液體性質的不同而有所區別。為了適應新的安全需要,更好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本次修訂相對2002年版適當增加了儲罐與辦公用房、中心控制室、宿舍、食堂等人員集中場所和露天變配電所變壓器、柴油發電機間、消防車庫、消防泵房等重要設施的防火間距。
表5.1.3 石油庫內建(構)筑物、設施之間的防火距離(m)

續表5.1.3

注:1(新增) 表中V指儲罐單罐容量,單位為m3。
2(新增) 序號14中,分子數字為未采用油氣回收設施的汽車罐車裝卸設施與建(構)筑物或設施的防火距離,分母數字為采用油氣回收設汽車罐裝卸與建(構)筑物或。
3(新增) 序號16中,分子數字為用于裝車作業的鐵路線與建(構)筑物或設施的防火距離,分母數字為采用油氣回收設施的鐵路罐車裝卸或僅于作業線與建(構)筑物防火距離。
4(新增) 序號14與序號16相交數字的分母,僅適用于相鄰裝車設施均采用油氣回收設施的情況。
5(新增) 序號22、23中的隔油池,系指設置在罐組防火堤外的隔油池。其中分母數字為有蓋板的密閉式隔油池與建(構)筑物或設施的防火距離,分子數字為無蓋板設施的防火距離。
6(新增) 罐組專用變配電間和機柜間與石油庫內各建(構)筑物或設施的防火距離,應與易燃和可燃液體泵房相同,但變配電間和機柜的門窗應位于易設備爆炸危險區域之外。
7(新增) 焚燒式可燃氣體回收裝置應按有明火及散發火花的建(構)筑物及地點執行,其他形式的可燃氣體回收處理裝置應按甲、乙類液泵房執行。
8(新增) Ⅰ、Ⅱ級毒性液體的儲罐、設備和設施與石油庫內其他建(構)筑物、設施之間的防火距離,應按相應火災危險性類別在本表規定的基礎上增加30%。
9(新增) “—”表示沒有防火距離要求。
①儲罐與易燃和可燃液體泵房(泵)的距離
儲罐與易燃和可燃液體泵房(泵)的距離,主要考慮儲罐著火時對易燃和可燃液體泵房(泵)的影響,防止泵損壞,影響生產。泵房內沒有明火,對儲罐影響很小。從泵的操作需要考慮,應減少泵吸入管道的摩阻損失,保證兩者之間的距離盡可能小。
②儲罐與灌桶間、汽車罐車裝卸設施、鐵路罐車裝卸設施的距離,三者任一處發生火災,火勢都較易控制,對儲罐的影響不大,但應考慮儲罐著火后對它們的影響,故其距離較儲罐與易燃和可燃液體泵房(泵)之間的距離要適當增大些。
③儲罐與液體裝卸碼頭的距離
儲罐或油船著火后,彼此之間影響較大,油船著火后往往更難以撲滅,影響范圍更大。加之,油碼頭所臨水域,來往船只較多,明火不易控制,故對儲罐與碼頭的距離進行了適當加大。
④儲罐與桶裝液體庫房、隔油池的距離
桶裝油品庫房著火概率較小,但庫房或油桶一經著火難以撲滅,影響范圍也很大,故應與灌桶間等同對待。隔油池(特別是無蓋的隔油池)著火概率相對桶裝液體庫房要大,隔油池的容量越大,著火后的火焰影響范圍越大,故大于150m3的隔油池與儲罐的距離應較桶裝液體庫房與儲罐的距離要大。
⑤儲罐與消防泵房、消防車庫的距離
消防泵房和消防車庫為石油庫中的主要消防設施,一旦儲罐發生火災,消防泵和消防車應立即發揮作用且不受火災威脅。它們與儲罐的距離應保證儲罐發生火災時不影響其運轉和出車,且儲罐散發的油氣不致蔓延到消防泵房和消防車庫。
⑥儲罐與有明火或散發火花的地點的距離
主要考慮油氣不致蔓延到有明火或散發火花的地點引起爆炸或燃燒;也考慮明火設施產生的飛火,不致落到儲罐附近。
(2)其他各種建(筑)物、設施之間的防火距離:
1)油氣擴散的情況
①據英國有關資料介紹,裝車時的油氣擴散范圍不大,在7.6m以外,可安裝非防爆電氣設備。
②向油船裝汽油,當泵流量為250m3/h,在人孔下風側6.1m處測得油氣。
2)從上述情況看,裝車、裝船和灌桶作業時,油氣擴散的范圍不大,考慮到建(構)筑物之間車輛運行、操作要求,以及建(構)筑物著火時相互之間的影響、滅火操作的要求等因素,相互間應有適當的距離。
(3)Ⅰ、Ⅱ級毒性液體與庫內其他設施的距離:
Ⅰ、Ⅱ級毒性液體通常不僅是易燃、可燃液體,也是具有極度或高度毒性的液體,在防護上不但要有防火要求,也要有安全衛生防護要求,而衛生防護距離一般要比防火距離大,故規定“Ⅰ、Ⅱ級毒性液體的儲罐、設備和設施與石油庫內其他建(構)筑物、設施之間的防火距離,應按相應火災危險性類別在本表規定的基礎上增加30%。”
(4)表中的宿舍包括員工宿舍、消防人員宿舍、武警營房等。
5.1.4 儲罐應集中布置。當儲罐區地面高于鄰近居民點、工業企業或鐵路線時,應加強防止事故狀態下庫內易燃和可燃液體外流的安全防護措施(原為:當地形條件允許時,油罐宜布置在比卸油地點低、比灌油地點高的位置,但當油罐區地面標高高于鄰近居民點、工業企業或鐵路線時,必須采取加固防火堤等防止庫內油品外流的安全防護措施)。
5.1.5(新增) 石油庫的儲罐應地上露天設置。山區和丘陵地區或有特殊要求的可采用覆土等非露天方式設置,但儲存甲B和乙類液體的臥式儲罐不得采用罐室方式設置。地上儲罐、覆土儲罐應分別設置儲罐區。
儲罐地上露天設置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方便、土方工程量小,因而可以降低工程造價。另外,與之相配套的管道、泵站等也便于建成地上式,從而也降低了配套建設費,管理也較方便。但由于地上儲罐目標暴露、防護能力差,受溫度影響的呼吸損耗大,故允許山區和丘陵地區或有戰略儲備等有特殊要求的油庫儲罐采用覆土等非露天方式設置。對于采用罐室方式設置的甲B和乙類液體的臥式儲罐,因其過去發生的著火爆炸事故較多,故予以限制。
5.1.6(新增) 儲存Ⅰ、Ⅱ級毒性液體的儲罐應單獨設置儲罐區。儲罐計算總容量大于600000m3的石油庫,應設置兩個或多個儲罐區,每個儲罐區的儲罐計算總容量不應大于600000m3。特級石油庫中,原油儲罐與非原油儲罐應分別集中設在不同的儲罐區內。
本條限制儲罐區的儲罐總容量,這樣規定是為了避免儲罐過于密集布置,適當降低儲罐區火災事故風險。
5.1.7(新增) 相鄰儲罐區儲罐之間的防火距離,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地上儲罐區與覆土立式油罐相鄰儲罐之間的防火距離不應小于60m。
2 儲存Ⅰ、Ⅱ級毒性液體的儲罐與其他儲罐區相鄰儲罐之間的防火距離,不應小于相鄰儲罐中較大罐直徑的1.5倍,且不應小于50m。
3 其他易燃、可燃液體儲罐區相鄰儲罐之間的防火距離,不應小于相鄰儲罐中較大罐直徑的1.0倍,且不應小于30m。
本條加大了相鄰儲罐區儲罐之間的防火距離,這樣規定是為了避免儲罐過于密集布置,適當降低儲罐區火災事故風險。
5.1.8(新增) 同一個地上儲罐區內,相鄰罐組儲罐之間的防火距離,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儲存甲B、乙類液體的固定頂儲罐和浮頂采用易熔材料制作的內浮頂儲罐與其他罐組相鄰儲罐之間的防火距離,不應小于相鄰儲罐中較大罐直徑的1.0倍。
2 外浮頂儲罐、采用鋼制浮頂的內浮頂儲罐、儲存丙類液體的固定頂儲罐與其他罐組儲罐之間的防火距離,不應小于相鄰儲罐中較大罐直徑的0.8倍。
注:儲存不同液體的儲罐、不同型式的儲罐之間的防火距離,應采用上述計算值的較大值。
本條加大了相鄰罐組儲罐之間的防火距離,這樣規定是為了避免儲罐過于密集布置,適當降低儲罐區火災事故風險。
5.1.9(新增) 同一儲罐區內,火災危險性類別相同或相近的儲罐宜相對集中布置。儲存Ⅰ、Ⅱ級毒性液體的儲罐罐組宜遠離人員集中的場所布置。
5.1.10 鐵路裝卸區宜布置在石油庫的邊緣地帶,鐵路線不宜與石油庫出入口的道路相交叉。
鐵路裝卸區布置在石油庫的邊緣地帶,不致因鐵路罐車進出而影響其他各區的操作管理,也減少鐵路與庫區道路的交叉,有利于安全和消防。
鐵路線如與石油庫出入口處的道路相交叉,常因鐵路調車作業影響石油庫正常車輛出入,平時也易發生事故,尤其在發生火災時,還可能妨礙外來救護車輛的順利通過。
5.1.11 公路裝卸區應布置在石油庫臨近庫外道路的一側,并宜設圍墻與其他各區隔開(刪除:并應設單獨出入口)。
石油庫的公路裝卸區是外來人員和車輛往來較多的區域,將該區布置在面向公路的一側,設單獨的出入口,方便出入。若設圍墻與其他各區隔開,可避免外來人員和車輛進入其他各區,更有利于油庫安全管理。
5.1.12(新增) 消防車庫、辦公室、控制室等場所,宜布置在儲罐區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
5.1.13(新增) 儲罐區泡沫站應布置在罐組防火堤外的非防爆區,與儲罐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20m。
5.1.14(新增) 儲罐區易燃和可燃液體泵站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甲、乙、丙A類液體泵站應布置在地上立式儲罐的防火堤外;
2 丙B類液體泵、抽底油泵、臥式儲罐輸送泵和儲罐油品檢測用泵,可與儲罐露天布置在同一防火堤內;
3 當易燃和可燃液體泵站采用棚式或露天式時,其與儲罐的間距可不受限制,與其他建(構)筑物或設施的間距,應以泵外緣按本規范表5.1.3中易燃和可燃液體泵房與其他建(構)筑物、設施的間距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