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一代人的堅守和傳承
- 華娛:我真在拯救娛樂圈
- 慶驕嘲柔
- 2089字
- 2023-12-31 00:02:00
林二棉,北大中文系畢業,歷任央廣電臺少兒部編輯,童影廠編輯,電視部主任,少年電影學會常務副會長。
如果僅從這些頭銜來看,妥妥的圈內影視圈大佬。
但可惜的是,早在上世紀末,童影廠就已經是形同虛設,拍兒童電影的,飯都吃不上,更何況如今的童影廠已經被撤銷。
不過當林易從班導口中得知,這位看中了自己的劇本,想要見一面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有些興奮。
即使這位已經退休,但手握的資源和渠道,也不是現在的自己所能觸及到的。
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對自己的助力可想而知。
所以為了這次會面,林易做了充足的準備。
……
周末,林易穿上帥氣西裝,將頭發梳成大人模樣,然后帶上了這兩天自己查遍資料,并結合后世眼光撰寫的《未來兒童電影發展方向》的三千字報告。
這就叫專業。
為了忙活這份報告,連帶著劉一菲那邊都冷落了不少。
不過林易覺得問題不大,畢竟書上說,對女生忽冷忽熱,也是俘獲人心的一種技巧。
不過讓他奇怪的是,自己這么做之后,劉一菲還沒什么反應,可羅縉的表現卻越發反常。
尤其是自己在宿舍看資料寫報告的時候,他就時不時的在旁邊嘀咕“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堅持才是勝利”之類的話。
自己百思不得其解。
這小子應該是單身久了,天天一個人在寢室,所以習慣了自言自語。
……
朝陽區南影路9號,電影博物館。
這是為了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建造的國家級電影專業博物館。
不過會館02年才開始動工,現在主體工程剛建好,還沒有正式對外開放。
林易穿過正在施工的廣場,來到電影放映廳,已經退休的林二棉作為顧問,在這里籌建兒童電影廳。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林易見到這位已近古稀之年,頭發花白的老人,他穿著灰色的中山裝,很瘦,但精氣神十足。
“林老先生,您好,我是林易。”
“林易。”
“叫我小林就行。”林易笑著說道。
“好,小林,我們還是本家呢。”
“難怪我一見您,就感到親切。”
“哈哈,坐。”
看起來林二棉的性格挺隨和的,沒有那么古板,林易心中想到。
等他坐下后,林二棉說道:“小周給了我你的劇本,我看過了,寫的不錯,是你寫的嗎?”
之前林易故意跟周彬說劇本不是他寫的,除了避免遭受輕視,因為老師對學生總有份濾鏡在,更多的是為了謹慎起見。
不過現在劇本轉到林二棉手中,還得到了他的認可,林易覺得,此時表現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更有機會受到青睞。
當然他也沒正面回答:“其實劇本創作的時候,人物原型參考的是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他是意大利人,我也不認識他。”
暗示了劇本是自己創作的同時,也解釋了不用真名的原因。
這樣的回答,林二棉當然明白其中涵義,他笑著搖搖頭:
“創作的事,局限并沒有你想的那么大,但小心使得萬年船嘛。”
“聽小周說,你想拍這部兒童電影,但還缺個導演?”
林二棉問道,這也是他找林易來的原因,給他推薦一個導演。
童影廠出身的他,認識很多兒童片導演,在童影廠被撤銷后,不少人都轉業甚至轉行了,現在有這個機會,林二棉也想拉他們一把。
也算自己給那些后輩提供再就業。
可林易根本就不需要導演,他今天來,主要目的為了跟林二棉搭上關系,如果能更進一步,得到他的支持,那就更完美了。
于是他一臉嚴肅,情真意切道:“確實缺一個好導演,但現在的問題不止于此。
其實我自己也找過不少導演,無一例外都被拒絕了,詢問過后才知道,原來國內兒童電影的形勢已經如此嚴峻了。
所以我今天來,其實很想問您一個問題,連童影廠都沒了,兒童電影真的還有未來嗎?”
林易的提問讓林二棉一時愣住了,他看著眼前的年輕人,突然感覺有些悲哀。
他能想象,一位滿懷熱忱的有為青年,信心滿滿的想拍一部兒童電影,寫劇本,拉投資,建劇組,拼盡全力闖了進來,結果卻發現兒童電影已經被時代所拋棄,失望迷茫,站在岔路口躊躇吶喊的樣子。
他很想大聲說一句,“不,兒童電影未來無限”。
但讓他騙這么一位奮發拼搏的年輕人,他又怎么忍心呢。
林二棉深深的嘆了口氣:“童影廠81年建立,我83年調過去任文學編輯,當時的童影廠只有一間廠房,沒有設備,沒有資金,在這么艱難的情況下,廠長于籃帶著我們拉投資,團結各界人士,爭取援助,最后在海淀創建了現代化設備的辦公大樓。
我在童影廠工作了十四年,參與策劃了8個劇本,所拍的電影獲得國內外32個獎項,當時的童影廠前景無限。
但隨著電影體質的改革,兒童片漸漸被市場排擠,直到95年,童影廠被并入中影,又在00年,廠房設備全部移交央視電影頻道,于是這座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兒童電影專業制片廠就此消失。
年初我曾向上面寫信,但還未收到回復。”
林二棉說完后,停留了半晌,才接著道:“所以你問我兒童電影還有沒有未來,我也不知道。
可形勢再嚴峻,也不會比當初更難。
所以,兒童電影的未來一定是有希望的。”
“這份希望,更需要你我共同去爭取。”
林二棉擲地有聲的話語,讓林易心中莫名難言。
這位見證了童影廠起起伏伏二十年的老人,看到童影廠的倒閉,心里肯定比誰都難受,二十年的從業生涯,讓他對國內兒童電影的前景,也看的比誰都清楚。
即使這樣,已經退休的他依舊不曾放棄,努力為兒童電影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這就是一代人的堅守和傳承吧。
想到自己撰寫的那份報告,即使存著其他心思,但也希望能略盡綿薄之力吧。
“林老,我寫了一份有關兒童電影發展的規劃,希望能有所幫助。”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