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到北宋的第一場商戰
- 人在大宋搞經濟軍事霸權
- 當年大表哥
- 2138字
- 2023-12-25 09:01:13
青州大旱,災民遍地,獨自動身前往汴京并非易事。
要是遇到馬賊,到時連哭的地方都沒有。
反而,軍營中最為安全了,而且還可以零距離接觸狄青這位北宋大牛。
“行,就聽狄兄的安排。”
見林放同意住下來,狄詠風風火火地出去安排住處。
三天后,背疽的膿液減少。
大部分腐肉已脫落,瘡面漸結。
林放按照10%紅升丹和90%熟石膏粉配制成九一丹,重新敷在瘡口處。
狄青活動了一下肩膀,笑呵呵地道。
“林小友果真醫術了得,短短三日就把老夫從死門關拉了回來。”
“狄公言重了。
皆因狄公一生為國征戰,閻王爺不忍心讓狄公踏入閻羅殿。”
“林小友抬舉了,食君祿,忠君事罷了。
詠兒,好生陪林小友。
為父出去察看一番,也不知外面災民如何。”
狄青說完,抬腳就往外走。
“狄兄,不知青州旱災到了何地步?”
狄詠搖了搖頭,苦笑。
“災荒越演越烈了,小弟昨日入城查看了一番。
城中的各大糧店,每日限量放糧,而且糧價一日比一日高。
為了充饑,百姓吃野草啃樹皮,有的甚至吃觀音土了。
再這樣下去,青州境內恐怕出現易子相食的場面。”
林放頭皮發麻,大饑荒讓人性淪喪到如此地步。
晌午,狄青回來了,隨行的還有尹洙。
兩人剛坐下,狄青怒氣沖沖。
“尹相公,氣煞我也。
本指揮使好聲好氣勸他們降價,沒想到他們敢拒絕。
依我看,不如出動天武軍,打殺一批乘機作亂之徒。
強行凍結糧價,禁止囤積居奇。
如此,災荒局面才能緩解。”
尹洙手捧熱茶,沉默了好一會才開口。
“事到如今,唯有此法了,但愿可令青州的糧商懸崖勒馬。”
一旁正在換藥的林放張了張嘴,最后開口道。
“尹公、狄公,小子認為此舉不妥!”
“哦,不知林小友有何看法,說來聽聽。”
尹洙對林放的印象頗好,雖然年紀輕輕,但醫術了得。
近日,每與其交談,其總有新鮮的看法。
“小子認為,控制糧價,單靠殺一批趁火打劫的奸商并非可行。
如在有心人的挑撥下,恐怕會引起民變。
在商言商,商場上的事,咱們可用商場的手段來解決。”
尹、狄兩人相視一眼,放下了手中的茶杯,挺直了腰。
“小友,快快說來。”
“敢問尹相公,青州城內的常平倉存糧有多少?”
“老夫今日派人盤查過了,只剩7萬石稻米。
如今青州城受災百姓30萬人,7萬石稻米實在是捉襟見肘。
如果蘇杭的糧商再不往青州運糧,恐怕一個月后,青州城將成人間煉獄。”
林放在心里盤算了一下,1石等于120斤,7萬石就是840萬斤
“兩位相公,即使按照每人每日一斤,常平倉的存糧還能頂上一個月。
家師曾說過,我方掌握多少物資,即是控制市場力量的大小。
既然存糧充足,小子認為可以與城中糧商一戰。”
“林小子,計將何出,快快道來。”
狄青的急躁脾氣受不了賣關子。
“小子認為常平倉糧價亦應跟隨民間糧店漲價,直至每石一貫以上。”
營中的三人本以為會有一番高論,沒想到卻是跟隨奸商漲價。
“兄弟,災前,每石稻米才7百文。
眼下漲到一貫多,已是民怨沸騰了。
如果常平倉糧價也跟著糧商的漲,你我兄弟二人出了營,估計會被敲黑棍啊。”
站在一旁的狄詠好心地提醒道。
“無妨,能舍得買高價米的必是富戶,貧苦人家早已排隊領官府的救濟粥了。
高糧價既是為了收割城中富戶,也是為了吸引外地糧商往青州運糧。
諸位,如果糧價低迷,會有糧商愿意往青州運糧嗎?”
不理會三人的低頭沉思,林放繼續道。
“逐日提高糧價后,常平倉每日放糧的量是先少后多。
用最少的糧,把糧價推高。
糧價推到越高,我們就越能洗劫糧商的口袋。
此外,還需偷偷地派人到附近州縣買糧,運回青州中。
手中掌握糧食越多,我們手中的牌就越多,越能讓糧價崩盤。
派人駐守糧店,征收重稅,減少糧商手中的現銀......”
林放越說越興奮,干脆坐下來。
拿起茶杯做示意圖,啪啪地演示著。
“至于災民,除了每日有兩碗粥裹腹。
還需發動他們做工,免得閑下來打架斗毆。
讓其平整周圍地面,搭建統一棚屋、統一的茅房,每人隔三差五必須洗澡。
此外,還可以鼓勵寺廟大興土木,招募工匠。
此時的工價最低,正是為佛祖菩薩重塑金身的最佳時機....
狄家父子和尹洙,都在默默地看著,思考著,遇到不懂的才會出聲問兩句。
直到林放說完,尹洙嘆了一口氣,靠在椅背上。
“真不知令師是何等智慧人物,能教出如此出色的徒兒。
林小友的法子,包含打壓糧價和災民管理,一章一法、環環相扣。
有了此法子,老夫心神大定,回去后照做就是咯。”
林放笑了笑,“家師曾教導小子,眾生皆苦,入世需慈悲為懷。
小子只是看不過商賈在大災之際,仍想要賺盡最后一個銅板。”
“林小友,明日隨我入城,再勸一勸那幫糧商。
如果他們依然不肯松口,那就別怪老夫沒事先提醒了。”
狄青從懷里掏出一枚玉佩,拋給林放。
“好小子,不愧為高人子弟。
第一次出手,就治好了老夫的背疽。
再次出手,就解了青州的難題。
如此驚才絕艷之輩,狄漢臣豈能錯過。
您與詠兒年紀相仿,老夫稱你一聲賢侄可否?”
玉佩入手細膩、溫潤如玉,光是從手感就知其價值不菲。
林放趕緊收好,能當狄青的賢侄是旁人都求不來的福氣。
“好你個狄漢臣,敢將老夫的軍。”
尹洙笑呵呵地說完,也解下腰間的佩玉。
“此玉為老夫天圣二年考中進士時所置,跟隨老夫已二十余載。
今有林小友出手解救青州之危,挽百姓于水火之中,此玉當配英雄少年。
唯愿我大宋人才輩出,長江后浪推前浪。”
狄青嘴里一邊念著“禮重了,禮重了”,一邊伸手把佩玉抓了過來,塞到林放的手里。
林放手握佩玉,肅容道。
“長者賜,不敢辭。
尹公的厚愛,小子銘記于心。”
尹洙揮了揮手,踏步出了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