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耕種在田壟之間
- 大明:我的祖父是唐王
- 奮發的青蛙
- 2353字
- 2024-01-17 07:04:00
“好香,殿下真厲害。”
小口小口吃著烤魚的宋瑤,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剛才還嫌棄羊肉膻味重的張嫣,這會也吃著羊肉串,也是連連贊道。
“云飛,沒有想到,這羊肉串竟然這么好吃。”
“快烤,快烤,我還要。”
“慢點吃,別燙著嘴唇。”看到她們滿足的表情,朱云飛也是心頭一陣滿足。
能夠得到兩個大美人的喜歡,讓他不由生出夫復何求何求之感。
“嘻嘻,云飛你也嘗一口。”
笑臉如花的張嫣,把手中還未吃完的羊肉串,送到了朱云飛嘴邊。
“好吃吧。”
面對張嫣詢問的目光,朱云飛也被她可愛的樣子,逗得一樂。
“好吃,嫣兒的口水沾著肉,好像更香了。”
“咯咯……”聽到朱云飛打趣的話,宋瑤忍不住抿嘴笑了起來。
張嫣嬌嗔一聲:“討厭,人家才沒有流口水。”
“哈哈哈……”
看到兒女的表情,朱云飛忍不住朗聲大笑了起來。
一旁的王鐵錘,帶著的幾個莊丁,以及一幫老農,見到朱云飛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樣子。
無不是為朱云飛感到高興。
尤其是王鐵錘,他一個半殘廢,如今能夠成為商山別院的二管事。
趙大山去了鄉里出任鄉保,他現在已經成為二管事。
三管事則是蹴鞠隊的隊長謝三郎擔任著。
謝三郎是下河村里正謝安民的小兒子。
朱云飛扶持上河村里正孫云山的兒子孫水亮,做了商山鄉鄉丞。
自然不能虧待謝安民家里。
商山別院管理的兩個村子,一千三百多口人,青壯年四百五十余人。
這支力量,現在看起來很渺小。
但朱云飛相信,在他的扶持下,過個十年八年,必將成為他手中的嫡系。
孫水亮做了商山鄉鄉丞,朱云飛便出資,重新請了私塾先生,開辦了學堂。
村里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只有滿了六歲就可以入學。
上學不但全部免費,還包吃包住。
同時也來去自由,所學也不全是八股文,還有君子六藝。
明代科舉取士,所學的雖然是四書五經,但科舉的考題,卻是束縛思想的八股文。
而先賢所學的君子六藝,如騎馬射箭,兵法韜略這些東西。
卻被摒棄,反倒是武舉科舉,才涉及六藝課程。
朱云飛要培養人才,就不能光讓孩子們讀死書。
除了在上下河村開辦私塾,商山鄉原來的宋家的私塾。
在朱云飛的提議下,宋家學堂也開始招生鄉里的孩子讀書。
宋瑤的小叔宋明拓,跟宋明揚一樣,就是讀死書的典型。
明明知識積累不弱,十年寒窗下來,卻僅僅考中一個秀才。
鄉試次次名落孫山。
這顯然不是他們真的才疏學淺,而是他們陷入科舉條條框框之中。
束縛了思想,完全背離了科舉出題的初衷。
向宋明揚,宋明拓兄弟這樣的情況。
是絕大數讀書人一致面臨的問題。
一輩子讀四書五經,那個讀書人不是背的滾瓜爛熟?
可為何每次科舉考試,總是考不中?
這就是讀死書最佳證明。
朱云飛一個考古歷史教授,對于明清的八股文科舉制度,是有過深入了解的。
站在事后諸葛亮的角度,朱云飛對于八股文的了解。
自問要比身陷其中當代人,要了解的更透的。
宋明揚和孫水亮年齡大了,繼續科舉路子已經窄了。
但宋明拓還年輕,未來還是有機會的。
朱云飛讓宋明拓在宋家學堂教書,出任山長,也就是校長。
目的就是開拓他實踐出真知的理念。
而且朱云飛已經安排人,收集南陽府歷年鄉試試卷題目。
準備有時間給宋明拓壓壓題,然后指點他一番。
讓他參加今年的秋闈,朱云飛相信只要宋明拓,能夠把自己做的題目,了解和記下下來。
今年秋闈必然可以高中。
而對于讀書人來說,一旦高中舉人,身價立馬翻倍。
都說窮酸秀才,卻沒有人敢說窮舉人。
就拿范進中舉來說,沒中舉人前,范進那叫一個人見人嫌,狗見了都要掉頭的主。
可一旦中舉,身份立馬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舉人可以做官,而且是可以補缺八品縣丞,主薄之類的官身。
崇禎一朝,有一個著名大臣,他叫陳新甲。
就是以舉人功名入仕,做到兵部尚書的高位。
可想舉人功名,那就是進身的階梯。
沒有舉人功名在身,一輩子都不可能出任,有品階的官位。
當然,朱云飛這樣的王侯子弟,出身就注定了,一輩子榮華富貴。
但也沒有了奮斗的意義。
此刻,坐在山坡上,陪著張嫣,宋瑤吃著燒烤的朱云飛。
起碼在外人眼中,就是這么一個無憂無慮的主。
但只有朱云飛自己知道,這一切固然是他要的。
但也是他無法挽留得住的。
“嫣兒,瑤兒你們去帳篷休息去,我得繼續翻地去。”
這片山坡差不多有十畝地,原本是一片藥田,土地還算肥沃。
而且正對著初升的太陽,一天的光照至少在六個小時。
這也是朱云飛,為何把這塊土地,當著試驗田的原因。
他要親自把紅薯,土豆,玉米這些新式農作物,在這片土地中種出來。
他要上下河的村民,看到新式農作物的收成。
他要用實際行動,帶領南陽的百姓,把這些新式農作物,栽滿這片土地。
朱云飛的毅力,是毋庸置疑的。
在他的帶領下,張嫣和宋瑤二女,也慢慢習慣了田間的勞作。
王鐵錘更是每天,帶著十名莊丁,日夜都守在了田間。
目的就是守候著試驗田,防止野豬和林鳥前來破壞,啄食已經撒下的種子。
翻地施肥,播種灑水,防蟲除草,這樣的生活,在未來的一個月,已然成為朱云飛生活常態。
進入三月下旬,經過近一個月的悉心照料。
紅薯、土豆、玉米等農作物,無不是茁壯的長了起來。
“鐵錘,再過半個月,紅薯就可以插扦了,那片空地,再進行一輪翻新。”
走在紅薯的種苗地,看著已經一尺來長的藤蔓苗,那郁郁蔥蔥葉子,朱云飛知道他已經成功了一半。
土豆和玉米都是播種,直接原地生長。
唯有紅薯,需要插扦移栽。
這看似鮮嫩的藤蔓,只需要用剪刀,剪成一掌長度,用木槍進行插窩種植。
王鐵錘現在對于朱云飛,早已經佩服的五體投地。
對于朱云飛的吩咐,他是半點折扣都不會打,甚至還會盡力做到最好。
“請殿下放心,小人這就帶人把地翻好。”
張嫣之前是嘗過紅薯,玉米和土豆味道的。
還有那辣椒的辣味,雖然吃起來辛辣,但那種滋味,卻有別芥末和胡椒,可以說是別有滋味。
為此,她對于朱云飛這一個月來,耕躬在田壟間的行為。
一點都不奇怪。
“好期待啊,我都恨不得,它們一夜就成熟。”
“這樣我就可以嘗嘗紅薯的味道了。”
站在朱云飛一旁的宋瑤,露出一臉甜甜的笑容,滿目都是憧憬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