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籠絡人心,再造之恩
- 大明:我的祖父是唐王
- 奮發的青蛙
- 2377字
- 2024-01-15 07:04:00
“宋叔父,許縣令已經答應,要嚴懲王家、高家,并抄沒他們的家產。”
“這事你要協助好,抄沒的錢財,分成兩份。”
“一份用作修繕商河水庫之用,一份上繳縣衙。”
“尤其是縣衙上下官吏,務必要打點到位。”
在朱云飛的叮囑下,宋明揚連連答應。
“殿下放心,我一定親自去辦。”
“記住了,坐上鄉老的位置啊,莫要貪圖那些小便宜,咱家不缺那幾個小錢。”
朱云飛點點頭,嚴肅的告誡了他一番。
“呵呵,我明白,咱們老宋家,好歹有良田千畝,不差錢,不差錢。”
宋明揚有些自豪的笑道。
對于錢財,他還真不太在意。
現在他這年紀,要的是名聲,能夠坐上商山鄉鄉老的位置。
對于他來說,那是相當滿足的。
“那今天就這樣吧,我先回別院養傷去了。”
“你告訴瑤兒,不用擔心我,過些天傷好一些,我會派人來接她。”
馬車來到宋家門口后,朱云飛并沒有下車。
“殿下,要不吃過午飯再走?”宋明揚有些遲疑的邀請了一句。
朱云飛擺擺手:“不了,我還有回別院,把鄉丞和鄉保安排來給你們見面。”
“到時候我還會給你們,抽調十二名莊丁充當差役。”
“接下來該做什么,你們商量著辦。”
見朱云飛還有事,宋明揚也就沒有挽留。
下了馬車的宋明揚,目送朱云飛帶著曹楷,曹正一行莊丁離去。
這才背著手,昂首挺胸的走進了家門。
“老二啊,你不在屋中讀書,坐在這里干什么?”
“難道你以為你是大哥我?不讀書了,也能坐上鄉老之位?”
來到后院的花園,見到弟弟宋明拓,在哪里與婢女嬉戲。
宋明揚咳嗽一聲,瞪了一眼那兩個婢女,端著架子對著弟弟宋明拓,就是一陣訓斥。
同時還不忘,顯擺了一下,他即將赴任鄉老之事。
“大哥,這不是剛出來放放風嘛。”宋明拓訕訕一笑,連忙恭維的說道。
“恭喜大哥出任鄉老,可喜可賀啊。”
“你呀,也不小了,今年的秋闈,你要再沒長進,我定叫老爺子,把你關進后院,寸步不得出門。”
這要擱在平日里,宋明揚一個老秀才,可真沒有臉這樣訓斥同是秀才的宋明拓。
但今天他得到官身,在家里的身份地位那是暴漲。
說起話來自然也就硬氣了起來。
“兄長教訓的是,小弟這就回屋去。”宋明拓一臉苦澀,卻也不敢辯駁。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這是宋家的祖訓,他們父親兄弟三人,好歹中了個舉人。
而他們兄弟這一代,堂兄弟六人,僅有三人中了秀才。
三叔家的三個兒子,都不愛讀書,在南陽城中靠著家中的生意,雖然過得還不錯。
但卻被身為家主的宋廷林,給趕出了宋家。
原因很簡單,宋廷林嫌棄弟弟一家人,辱沒了門風,自甘墮落,淪為商販之家。
士農工商在封建社會,可是有著森嚴的等級。
商人地位無疑是最底下的。
讀書考功名,這也是無數農家子弟,魚躍龍門的唯一機會。
“父親,您一個人回來的嗎?”
正在給屋中給宋廷林泡茶的宋瑤,見到父親的身影,出現在門口。
連忙放下茶壺,轉身看向門外。
然而,卻沒有看到朱云飛的身影,這讓她不由有些失望。
“嗯,殿下回他的別院去了。”
一臉笑容的宋明揚,向上首的老爺子打了個招呼,從容不迫的坐了下來。
“殿下,匆匆而回,莫非有事?”
宋廷林看著兒子那喜形于色的樣子,便知道兒子擔任鄉老之事,肯定是有了結果。
但聽到兒子說朱云飛回了別院,連家門都沒有進,這讓他不由有些擔心。
“殿下確實說有事。”宋明揚連忙把朱云飛的,轉告了一下宋瑤。
“父親喝茶。”聽到朱云飛有事,并承諾過幾天來接她。
原本還有些心情低落的宋瑤,立馬高興的給宋明揚倒了一杯茶。
“那就好,那就好啊。”宋廷林也是心中大石落下。
“明揚,從現在起,你要記住了,你的一言一行,不僅僅代表了鄉老這副官身,更是代表了朝廷和殿下的信任。”
宋明揚見父親說的鄭重,連忙正色的說道:“父親教誨,孩兒一定銘記在心。”
離開商山鄉的朱云飛,自然不知道宋家父子的談話。
也不知道宋瑤對他的思念。
現在他倒是有些頭疼,該怎么跟張嫣,解釋一個晚上沒回家,卻惹下情債一事。
好在剛回到商山別院,上河村的里正孫云山,帶著在村里教書的兒子,前來拜會。
“孫里正你來的正好,昨日我跟你說的事情,你們父子考慮的怎么樣了?”
原來昨日前往商河水庫前,朱云飛聽完孫云山和謝安民兩個里正告狀。
便對孫云山提了一句,說是會保舉他兒子出任鄉丞。
“回稟殿下,小民愿意聽從殿下安排。”
孫水亮今年也已經三十一歲,十年前他便中了秀才。
但多年鄉試名落孫山,他也已經心灰意冷,安心在村里耕讀為生。
并在村塾之中,教導上河和下河兩個村子里的子弟啟蒙。
十年苦讀,對于大多數讀書人來說,中個秀才不難。
只要熬上一些年頭,多考幾次,論資排輩也能輪上秀才。
但要是想要中舉,那就是千難萬難。
多少人考白了頭,也難以獲得舉人功名。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這就是科舉之路的常態。
年過三十歲還是一個秀才,那就是人們口中的窮酸老秀才。
可要是五十歲高中進士,依舊算是年輕的。
可見科舉之路的艱難。
孫水亮水平有限,孫里正家里也沒有余財,留在鄉里擔任鄉丞,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樣經營個十年半年,孫家也能成為鄉紳。
“水亮,你不是聽從我的安排,你是聽從縣衙的安排。”
朱云飛糾正他的話頭說道:“鄉丞雖然沒有品階,但也是基層小吏,面臨的事情同樣不少。”
“我希望你配合好鄉老,帶領商山鄉的百姓,過上好日子。”
“殿下說的是,小人記住了。”孫水亮恭敬的回道。
“趙大山,明天你和水亮一道,帶領十二名莊丁,去鄉衙赴任。”
“鄉老宋明揚,會帶你們去縣衙,把官憑給辦好。”
沒錯,朱云飛安排的商山鄉三老,就是宋明揚,孫水亮,趙大山三人。
朱云飛的目的很明確,從商山鄉一步步做起,積攢自己的實力。
趙大山是真沒有想到,他一個半殘廢,還能有坐上鄉保的一天。
激動不已的他,當場就跪倒在地上。
“小人拜謝殿下隆恩。”
“起來吧,只要你今后好好辦差,就是對我最好的報答。”
雖然趙大山一只手被打折后,已經使不上多少力氣,左腳走路也有些瘸。
但是,他和他大哥趙大成,還有王鐵錘兩人。
現在幾乎一無所有,猶如溺水之人。
朱云飛現在給了他們一條活路,對于他們來說,那就是再造之恩。
這份大恩,足以換取三人把性命交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