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朱云飛私心目的
- 大明:我的祖父是唐王
- 奮發的青蛙
- 2278字
- 2024-01-10 07:06:00
“諸位工匠師傅們,請大家靜一靜,聽我一言。”
朱云飛在工匠們的喊聲之中,揮手示意大家安靜了下來。
“工匠們,殺死這些惡人容易。但俗話說的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如果我們現在擅自殺了這些狗賊,那就是觸犯國法,難道我們要為這些狗賊來償命嗎?這樣豈不是得不償失?”
“但是我們可以讓他們招供畫押,把他們交給縣衙,進行審判治罪。”
朱云飛的一番肺腑之言,讓工匠師傅們的心情,也逐漸冷靜了下來。
“我們聽殿下的,我們相信殿下。”那名叫王石頭的帶頭的工匠,見大家仍然不滿。
但他也知道,今天打死高長河和何像良,也僅僅能夠發泄一下私仇。
“對,我們相信殿下,能夠為我們主持公道。”
眾人紛紛叫喊而起。
朱云飛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見大家都擁護自己的決定,他這才轉頭看向高長河,何像良二人。
“你們是現在就想被凍死,還是去認罪,我把你們扭送縣衙處置?”
“殿下饒命,我們認罪,我們認罪。”
扭送縣衙不一定能夠活命,但現在不認罪,當場就是一個死。
高長河活了大半輩子,這個數他還是會算得。
“把人放下來,把他們的罪名記錄下來,讓他們簽字畫押。”
朱云飛揮了揮手,示意曹楷和曹正把人帶進屋去審訊。
“工匠們,修筑商河水庫,是造福商山鄉百姓的工程。”
“唐王府整整出資了十萬貫錢財。”
“卻不想搞成這樣,本殿下痛心啊。”
“是我對不起大家,現在大家跟我回莊園,我給大家每人發放三貫錢。”
“大家回家休息三天好不好。”
聽到朱云飛不但讓他們回家,還發放錢財,工匠們無不是激動的跪倒在地。
“殿下仁德,請受草民等一拜。”
“大家快快請起,不必如此多禮。”
朱云飛上前,扶起眾人:“在這里,我還有一個請求。”
“商河水庫肯定是要修成的,不然大家辛苦了幾個月,不就白費功夫了嗎?”
“我在此向大家承諾,三天后開工,以后每天開工結束,就發放三十文錢。”
“保證一天三頓飯管飽,哪天不想干了,想回家的隨時都可以回家。”
“大家也可以把這個消息,帶回鄉里去,我們需要更多的工匠來開工。”
“爭取在二月底,把水庫修筑好,大家說好不好。”
聽到朱云飛如此優渥的條件,在場的工匠,一時都有些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要知道他們干了幾個月,不但一文錢沒有。
吃不飽就算了,還要挨打。
活的就像牲口一般。
說實在,朱云飛開出這樣好的條件,他們都有些不敢相信。
“殿下,您說的話,我們能相信嗎?”
王石頭低著頭,有些遲疑的問道。
“大家要是不放心,可以一起商量一下,推舉鄉里德高望重的老者,前來與我簽訂文書。”
“我們以文書為憑,如果本殿下失言,你們可以拿著文書,去王府找我父親,王府世子去說理。”
“我給大家三天時間,大家好好考慮一下,不用急著答復我。”
朱云飛開出的條件,何止是優渥。
在商山鄉歷史上都沒有發生過。
而朱云飛之所以,要花費這么多錢財修建水庫。
當然也是有他的私心。
方圓六百里大商山,圈上商山鄉,足有良田萬頃。
這可是創業的根基。
開春之后,他就會在上河村和下河村,試種紅薯,玉米和土豆等新式農作物。
來年就可以在商山鄉進行全鄉種植。
所以拉攏商山鄉的百姓,控制鄉衙署,這是很有必要的。
據他所知,商山鄉最有勢力的鄉紳是宋家。
宋家在商山鄉的口碑也是十分好,是有名的大善人。
宋家在鄉里還開辦了私塾,也是商山鄉內唯一的一家私塾。
而宋家祖上曾出過進士,官至按察副使。
當代家主宋廷林,今年已經有五十二歲,年輕時曾中過秀才。
其膝下二子,也都有秀才功名在身。
而宋廷林的二弟宋廷柱是舉人功名,現在在衛輝府治下擔任八品縣丞。
他的三弟宋廷樹,是南陽府頗有名氣的布匹商人。
可以說宋家兄弟三人,在商山鄉這塊地方,絕對是有頭有臉的人。
但是,宋家連續三代人,都沒有人能夠高中進士。
甚至宋廷林兄弟三人,加上旁支兄弟,十幾個子弟從小讀書。
連舉人功名都難以獲取,這讓在這個讀書為上的時代。
宋家這算是日落西山的征兆。
相反,同是鄉紳之家的王家,這幾年卻是有抬頭之相。
王家老大仗著弟弟在府衙,擔任九品知事,捐官取得鄉長。
而王家老大的兒子,現在也獲得舉人功名。
這要是一旦高中進士,那王家就能直接,一躍超過宋家,成為商山鄉第一鄉紳。
甚至成為縣里的官紳之家。
要知道一個進士門第之家,在縣衙官紳之中,也是具有很大影響力的。
宋廷林的大兒子,已經三十五歲,長孫女年方十七歲,也到了待嫁年齡。
基本已經絕了科舉之路,將來肯定是接手宋家家產的。
而小兒子,雖然才二十一歲,但自從三年前中了秀才后。
這幾年學業一直未有見長。
這樣下去,舉人功名怕是無望。
身為鄉紳地主,宋廷林不缺錢財,但他最大的渴望,就是宋家能夠再出一位進士。
這樣他也對得起列祖列宗,光耀門楣了。
傍晚時分,剛剛給幾個小孫子,教導完學業。
宋廷林的長孫女宋瑤,笑臉盈盈的走進了房間。
“祖父,小女為您泡壺茶解解乏吧。”
年方十七歲的宋瑤,長著一張瓜子臉,柳眉杏目,瑤鼻紅唇,一口洗牙潔白整齊。
長得那叫一個標致,尤其是笑起來,那一對小酒窩,給人一種甜甜的感覺。
“還是我家瑤兒貼心啊。”見到這個長孫女,宋廷林也是滿臉笑容。
宋瑤不但長相嬌美,而且從小聰慧,《詩經》《女誡》《女訓》《女論語》等書籍,她都讀得滾瓜爛熟。
還能引經據典,為此,宋廷林也經常遺憾的感慨。
“此女若是男兒身,必然可以光耀宋家門楣。”
“祖父,我聽父親說,王家要來我們家提親,想要小女嫁給王家那個王朝剛?”
“小女從小熟讀經書,自知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小女不敢拒絕,只是小女想說的是。”
“王家子弟,品德敗壞,貪婪無度,久必招禍。”
聰明的宋瑤,熟練的煮泡茶幾上的茶葉,溫言細語之中,卻對祖父宋廷林,表達出了自己的心思。
“瑤兒……”
宋廷林剛要開口,卻被急匆匆奔跑而來的長子,宋明揚的喊聲所打斷。
“父親,出大事了,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