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商山別院的年產收入
- 大明:我的祖父是唐王
- 奮發的青蛙
- 2344字
- 2024-01-04 07:06:00
“殿下,大商山山高林密,地勢險要,若能夠在山中建立塢堡。”
“足以藏兵一萬,倒是一座天然的藏兵地。”
在朱云飛送走孫云山他們后,剛才一直在屋中,沒有說話的宋獻策。
卻看出了朱云飛的心思。
“宋先生,豈不聞法不傳六耳的道理?”
“慎言,慎言。”
朱云飛淡淡的看了眼宋獻策一眼,沉聲告誡了他一聲。
“卑職失言,失言了。”宋獻策雖然有些本事,但這個時候畢竟年輕。
得意難免忘形,在看出朱云飛心思之余,竟然宣之于口。
這明顯是不成熟的表現。
故而朱云飛也是神情嚴肅的瞪了他一眼。
“剛才你也聽到了,我準備推廣新農作物種植,這種子的購買。”
“就交給你去辦。”
朱云飛現在發現宋獻策留在身邊,暫時用處不大。
這個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得觀測天象,善于分清大勢走向。
屬于戰略性人才。
卻缺乏細節的處理能力。
而這點,朱云飛身為重生者,恰恰比他更善于把握大勢。
與其留下他跟隨在身邊跑腿,不如把他派出去,做一些具體的事務。
朱云飛無法離開南陽封地。
自然也就沒法前去廣東、福建去尋找種子。
現在大明境內,朱云飛基本可以確定。
紅薯,土豆,玉米這些種子,在廣州港,泉州港這些港口城市,必然能夠買的到。
“殿下,卑職失言,您不會要把卑職發配吧?”
聽到朱云飛要安排他南下福建廣東。
宋獻策的臉上立馬大變。
大明朝的兩廣布政司行省,雖然已經得到一定的開發。
但對于中原,江南地區來說,依舊屬于流放之地。
中原地區的人,一般都不大愿意前往嶺南。
“宋先生,這事不容商量。”朱云飛正色的看著他。
“你既然善于觀察天文地理,應該知道天象即將大變。”
“未來的十年,二十年,關中,中原乃至舉國各地,都會出現極端氣候。”
“夏天會連續干旱,冬天則會連年寒冬。”
“這意味著什么,你可明白?”
宋獻策的臉色微微一變,他沒有想到,朱云飛竟然能夠說出十年,二十年即將發生的事情。
這讓他對朱云飛,莫名的產生了一絲敬畏感。
“長期的天災,必然會引來人禍,天下巨變,就在未來的二十年。”
“你我身在局中,豈能不求變?”
朱云飛伸手拍了拍他的肩披。
“我會安排人,跟你一起南下。”
“無論如何要在來年開春前,把我需要的種子買回來。”
“還有,你此番南下,若有機會,不妨去澳門島看看。”
“若是遇到落魄的紅毛洋人,可以花錢雇傭他們回來,我有大用。”
宋獻策把朱云飛的話,認真的記下后,這才躬身作揖拜道。
“請殿下放心,屬下一定辦好您交待的差事。”
剛才朱云飛提到洋灰,也就是水泥。
這東西燒制不難,只要有材料,就很容易燒制。
雖然不一定能夠達到后世的標注,但只要達到六七成的堅硬度。
那就足以進行筑城和筑壩。
而燒制水泥的主要材料,就是石灰石,粘土,進行碾碎磨細。
然后放入窯洞進行燒制,然后加入一定比例的石膏粉。
這個技術含量,工藝水平,其實不高。
朱云飛前世就挖掘過,近代被廢棄的水泥燒制窯洞。
所以對于燒制水泥,他還是很有信心的。
有了這個想法的朱云飛,當即做起了文案工作。
先把計劃方案做好,下一步就是在大商山中,尋找材料,挖掘窯洞,進行進一步的燒制。
這一忙,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晚飯時間。
“夫君,該吃飯了。”
提著一盞燈籠而來的張嫣,輕聲打破了房間的安靜。
“啊,天已經黑了嗎?”當朱云飛抬起頭時,這才發現天色已晚。
放下手中毛筆,朱云飛起身活動了一下手腳。
放下手中燈籠的張嫣,有些心疼的上前一步,來到朱云飛身后。
“累了吧,我幫你捏捏肩膀。”
“是有點累,咱們先吃飯,吃飽飯再請夫人,好好幫我捏捏。”
朱云飛微微一笑,拉住她的手,輕輕的抱了抱張嫣。
這幾天張嫣白天跟著自己上山查看地形,晚上回來還要幫朱云飛一起看賬簿。
其中的辛勞,一點都不比朱云飛少。
“云飛,你這畫的是畫嗎?”松開懷抱之后,張嫣看了眼桌面上的設計圖,有些好奇的問道。
“這個堤壩,用來修水庫的。”
“這個是窯洞,用來燒制水泥的。”
朱云飛笑著解釋了一句。
張嫣聰明好學,年齡又還小,好好培養一下,將來定然是個好賢內助。
“夫君真厲害,什么都懂呢。”張嫣也沒有不懂裝懂,搖了搖頭表示完全看不懂的她,眼神之中卻對朱云飛露出崇拜之色。
“小嘴兒真甜,讓為夫嘗嘗。”
免得朱云飛的打趣,雖然面露羞澀,但張嫣還是主動把小嘴湊了上來。
一番擁吻之下,有些口干舌燥的兩人,臉色都有些發燙。
“討厭,人家都喘不過氣來了。”
一臉潮紅的張嫣,喘著粗氣,推了朱云飛一把,兩人才打消了尷尬之情。
吃過晚飯,朱云飛回到書房,繼續構思他的計劃書和圖紙。
張嫣也把商山別院,這三年來的賬簿,統計數據整理了出來。
見到朱云飛忙完,坐在一旁的張嫣,連忙站了起來。
“夫君,喝口涼茶解解渴。”
“謝謝。”朱云飛接過茶杯,喝了一口笑問道:“是不是數據都統計出來了?”
“是呢,可把我累壞了。”張嫣撒嬌著撅了噘嘴。
雖然從小跟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學習過記賬算賬,這么一大筆賬簿,讓她統計也確實為難她了。
“辛苦了,來夫君抱抱。”朱云飛張開雙臂,抱起她的身體,原地打了個轉。
驚喜之余的張嫣,開心的抱著朱云飛的脖子,發出了爽朗的一陣清脆笑聲。
“咯咯咯……”
接過賬簿看了一遍的朱云飛,也不由為商山別院的產出,感到暗暗吃驚。
商山別院的賬簿上,記錄在冊山地藥田,足有八千畝。
山谷桑田三千畝,每年圈養的羊群超過一萬頭。
另外還有牛豬等牲口,足有上萬頭。
藥田的利潤和桑田的利潤,基本上純利潤,都在兩貫錢一畝地的產出。
基本上商山別院的土地,一年的純利潤,差不多有三萬貫錢的。
三萬貫錢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要知道這個時期,大明內部相對穩定,一石大米,也不過一貫五百文錢。
差不多相當于十文銅錢一斤大米。明代的一石,是一百五十斤。
三萬貫錢可以買下兩萬石大米。
而兩萬石大米,足夠一萬人馬吃上一年。
唐王府下轄十五個莊園,只要有三個莊園,有商山別院的規模。
朱云飛一年就可以囤下六萬石糧食。
如此,有個三五年準備,足以養活十萬大軍。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想象,具體執行起來,顯然不會這般輕松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