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人世間
- 我的畫師鄰居
- 蘿卜子黑塔
- 3176字
- 2024-01-12 23:24:00
來電后又上著晚自習,姜離夸贊了三人幾句,又繼續去刷著題了。
許清瀾直呼他是個呆子。
她本來也想刷試卷的,只是此刻她很興奮,不知怎么地完全沒有想做題學習的念頭。
因此就這樣捧著小臉,雙手支在桌子上,靜靜地看著他刷題。
姜離只是看了她一眼。
她露出甜甜的微笑,也不說話,也不打擾他,就這樣靜靜地看著。
所以他只是有些疑惑了一下后又繼續刷起了題。
這次他刷的是數學。
英語需要從長計議,雖然現在才八十分,但這種事也急不得。
雖然他平時也會刷英語題,只是每次刷著刷著他就昏昏欲睡,每當這個時候他一般都會選擇去刷刷數學或者地理提提神。
或者直接停下來不刷,看看窗外的風景,發會呆,蓄精養銳。
刷到數學的壓軸大題,他解了半天都沒解出來,始終沒有思路。
想了半天,他抓耳撓腮,最后還是一敗涂地,頹廢地垂下腦袋。
罷了,既然想不通,那就先不想了。
姜離嘆了口氣,然后放下筆,靜靜地看向了右前方的窗外。
天色漸濃,外面已是萬家燈火,與星光齊眉。
天邊掛著一輪皎月,月下就是人間。
他突然有些悵然若失起來,聯想起剛才許清瀾唱的歌,不禁有些患得患失。
快樂和悲傷總是來得很輕易。
一股傷春悲秋的情感撲面而來。
此身身在此地,卻是漂泊旅者。
古往今來,文人騷客,觀天上之月,嘆人間別離。
以前父親常笑著說,融不進的城市,回不去的家鄉。
可父親還是回來了。
人常說家是心靈的港灣,只是自己的家………
每次自己回去都只能聽到漫無止境的爭吵。
以前是母親和大伯母吵,和奶奶吵。
奶奶死后,母親又和父親吵,和自己吵。
她的話總是很多,別人說一句話她能說上三五句。
連珠炮一樣噴射而出。
人常說奶奶有好福氣,兒子爭氣討了個好兒媳,兒媳也孝順,有什么好東西都買給老人家吃。
他只覺得奶奶的一生很悲哀:
年輕時生兒育女,拉扯五個孩子長大,他父親和大伯,還有三個姑姑。
僅此來看或許也算幸福,老后膝下兒女承歡。
只是從年輕時開始,爺爺就經常家暴毆打她,三天兩頓,父親16歲的時候因為這事還和爺爺打了一架,從此遠離家鄉。
也許是天見可憐,又或者是天譴,爺爺在他幼時就死去了,剛滿60,竟走在了奶奶的前頭。
他沒有多少關于爺爺的記憶,只從他的親人那里得知,爺爺暴躁又易怒,但又樂于助人,經常幫二大爺家割稻谷。
后來,爺爺死后沒幾年,奶奶最疼愛的小女兒也走了,留下兩個幼小的女兒和滿臉愁容的小姑爺。
那天他跟著奶奶一起過去,他只記得奶奶哭的很慘,抱著梁柱撞頭,聲淚俱下,哭成了一個淚人。
再后來,兒孫一天天成長,她也算過上了一段幸福的日子。
只是天公不作美,等她七十老后,以往就不孝順的大兒媳此時更加發癲了。
其實奶奶從他小學起就一直住在他家,那時候奶奶六十多,當時就因為贍養的事情和大伯母吵了一架。
叫來她的弟弟才勉強解決,因為當時大伯母承諾每年給500給奶奶當做贍養費。
父親聽后只是一臉嗤笑。
一年500頂幾個錢。
母親雖然不滿,但父親考慮到畢竟是親兄弟,而且大伯家確實有點困難,便默默承受此事。
母親也因此經常埋怨,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她便經常對奶奶惡語相向。
再后來啊,奶奶老了,仍然養在他家。母親不想吃這暗虧,天天催促父親跟大伯講清楚,父親雖然無奈但也不好多說什么,只得照辦。
畢竟奶奶終究是有兩個兒子。
大伯母唯恐不恃,依依不饒,連一分養老費都不肯出。
母親說去打官司,父親沉默了很久還是搖了搖頭,親兄弟不必做得這么難看,再說一個老人而已,吃穿花不了多少。
母親說了一句:“那以后你娘得大病了怎么辦,也這樣嗎?”
父親再次沉默了。
雖然嘴上不愿意,不過母親最后還是依了父親。
只是此后雖然吃食少不了奶奶,但謾罵之語是話不離口了。
稍有不順心,不管奶奶是對是錯,即使有時候是母親做得不對,她都是把奶奶劈頭蓋臉地罵一頓。
奶奶聽著,以前還會反駁。只是后來就沉默了,只是聽著。
母親直罵她耳聾。
其實他有時候也不知道,奶奶究竟是不是真的耳聾,畢竟他跟她說話她總是能聽清。
雖然經受謾罵,奶奶也熬下去了。后來,大伯母也松口了。
一家養半年。
過完年,奶奶就搬去大伯母家去了。
比母親更夸張,大伯母非打即罵。一家人分兩鍋菜,奶奶連吃食都要自己掏錢。
大伯母還一直惦記著奶奶女兒女婿、孫子孫女給她的錢。
奶奶過壽不肯出錢也就算了,他家辦完還要舔著個逼臉上來問奶奶接了多少,想要分錢。
他從未見過這么惡心的人。
只是也道世事無常,大伯母竟然也走在了奶奶前面。
白發人送黑發人。
葬禮,雖然大伯母對奶奶很不好,但她還是哭得很傷心。
她說:我的兒沒老婆了,我的孫兒沒媽了。
最后,奶奶也走了,他上初三的時候走的。
從此,那個房子他回去雖然仍舊能感受到家的存在。
只是不再稱為家庭了。
只剩下爭吵謾罵,發泄著母親常年的委屈與積怨。
然后就是兩個人的沉默,最后三個人一起沉默。
………
想著想著,姜離的眼睛迷蒙起來,漆黑的夜空仿佛出現了一個畫像。
那是一位銀發老人,身材矮小,一臉慈祥寵溺地看著他:
“娃兒,回來了啊。”
哎,回來了。
“喂?你干嘛呢,怎么做著做著就發呆走神了?”
有人拍了他一下,他不用猜都知道,扭過頭看著許清瀾,盡量平淡地說道:
“沒什么。做題做累了。”
許清瀾看著他的臉,愣住了,眼底閃過一絲憐惜。
他眼角流著淚,只是他似乎渾然不覺。
她沒有說話,默默地從桌子里抽了幾張紙,遞給了姜離。
姜離恍然地接過,擦干,這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流淚了。
“怎么樣,現在回過神來了嗎?”見他擦完,許清瀾問道。
“回來了。”
許清瀾再看了他幾眼,有些放下心來,旋即笑道:
“做題吧。”
“嗯。”
……………………
晚自習下課后,兩人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車。
車上,姜離刷著手機,許清瀾刷了一會覺得有些無聊,正巧想問問他。
便輕輕地拉了拉他的衣袖,好奇地問道:
“我每天看你都是在刷題,你這么熱愛學習嗎?”
“也不是熱愛學習吧。”姜離停下看手機的動作,回道。
“那你為什么而學習啊?我是說為了什么而讀書啊?”
聽著她這個問題,姜離起初迷茫了一下,然后回道:
“為了我爸吧。”
“啊?”
“雖然也確實喜歡一些科目,不過我沒有太長遠的目標。讀書只是因為我爸想讓我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我不想辜負他。”姜離緩緩道來。
“這樣啊……”
“那你呢,你為什么讀書?”姜離問道。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許清瀾氣質昂揚,鼓起胸膛,正氣凜然地說道。
姜離一陣默言。
“說實話。”
許清瀾氣勢一掃而空,撇撇嘴,看著窗外有些茫然道:
“好吧。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我為什么而讀書,爺爺和姑姑讓我好好讀書我就讀了。”
這或許才是許多高中生的現狀。
總是說大學生很迷茫,因為一畢業就失業。
高中生不一樣,至少有個明確的目標——高考。
但其實很多高中生跟大學生并沒有什么不同,也很迷茫。
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是有個終極目標在支撐著。
等高考一過,上大學的上大學,進社會的進社會。
畢業也是失業。
學業的業。
所以此刻姜離很理解許清瀾。
“或許大部分人都這樣吧,我也很迷茫。”
許清瀾聞言,突然嘻嘻一笑:
“那我們要不定個目標吧,將來考上同一所大學。兩個人一起努力的話也就不會迷茫了吧。”
“……好。那考上大學之后呢?”
“之后的事情……都說是之后了,那就之后再說啦。”
叮咚~
公交車一聲提示音響起,到站了。
許清瀾背上書包,笑著拉起姜離的手,奔下了車。
“喂!哥哥,能跑起來嗎?”
下車后,不等姜離細說,也不聽他有什么意見,許清瀾自顧自地拉著姜離歡快地跑了起來。
跑著跑著還蹦蹦跳跳的。
“蕪湖~”
還在鬼叫著。
姜離無奈跟著她跑著。
如果說在河邊菜地里看到的她是春天里的精靈,那么此刻許清瀾在他眼中活生生就像一只活蹦亂跳還鬼叫的猴子。
他倒希望是一只金絲猴。
兩人很快就跑到了院子里,許清瀾抓著他的手,停下來氣喘吁吁。
嘖,菜狗。
姜離安然地站在她旁邊,沒有松開手,在心里嘲笑了一聲。
“回來了?”
這時候,秦叔的聲音響起,正一臉笑瞇瞇地看著他倆,尤其是兩人牽著的手。
那臉簡直都笑成了菊花。
許清瀾匆忙地分開,俏臉微紅。
姜離也有些尷尬。
“回來了。”兩人齊聲答道。
隨后,在秦叔如芒刺背的菊花笑眼中,兩人一前一后匆忙地上了樓。